为什么高平战役投入兵力最多?
高平省,是越南北部的一个边境省份,同我国广西西部接壤。该省的东部地区,东面与广西大新县、龙州县毗邻,北面与广西那坡县、靖西县相连,从地理位置上看,是一个伸向我国的突出部。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发起之前,广州军区前指司令部在拟制广西方向作战方案时,考虑到广西边境有多条道路通往高平省东部地区,便于我军从南北两翼实施穿插迂回,只要切断了3号和4号公路,就可以形成关门打狗、各个歼灭的有利态势。
基于这一分析,广州军区前指决心战役第一阶段以高平为主攻方向,集中41军、42军、43军129师及加强部队,采取大胆穿插、包围迂回战术,速决全歼高平地区之敌越军346师及其地方部队。41军和42军集中主力分别从念井和布局方向出击,南北对进,向高平市实施穿插突击,首先关门,包围高平地区之敌,尔后分割歼灭该敌。
具体的兵力部署是:北线41军在那坡、靖西方向作战,从北向南攻击高平,参战3个陆军师:121师、122师、123师;南线42军在龙州方向作战,从东向西攻击高平,参战4个陆军师:124师、125师、126师、43军129师。
上述合计7个陆军师,占1979年2月17日发起攻击时广西方向13个参战陆军师的53.8%,占全线22个参战陆军师的31.8%,也就是说,作战打响之时,在越南北部边境六个省(莱州、黄连山、河宣、高平、谅山、广宁)里,高平省解放军参战兵力是最多的。
2月17日作战开始之后,随着战役的进程,广州军区前指又陆续抽调战役预备队武汉军区54军162师和160师、20军58师、成都军区50军150师参加高平地区作战。其中,162师由54军前指指挥,160师和150师由41军前指指挥,58师由50军前指指挥。
这样一来,参加高平战役的陆军师就达到了11个,占广西方向19个参战陆军师的57.8%,占东西两线29个参战陆军师的37.9%。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在整个作战中,解放军在高平方向投入的兵力最多,高平战场是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的主战场。
为什么第一批投入了7个师的兵力不够用,又投入了4个师的战役预备队,才基本满足了歼灭高平之敌的需要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计算敌我兵力对比时出现了严重失误。战前广州军区前指掌握的敌情是:高平战区的越军计有:1个步兵师(第一军区步兵第346师,师长黄便山、政委黄越龙。下辖步兵第246团、第677团、第851团、炮兵第188团)8500余人、3个省独立团(高平省567团、852团,谅山省199团)3000余人、5个县独立营和特工45营约2000人、11个武装公安屯不到1000人。以上越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加起来,总兵力在15000人左右。
以此为依据,军区前指决定投入41军3个师、42军3个师、43军1个师,共计7个师,再加上其他兵种部队,参战总兵力为12万人左右,预计兵力可以达到8倍于敌,我军处于绝对优势,完成作战任务是有把握的。
可是在战役发起之后,军区前指仍然觉得兵力不够用,颇有捉襟见肘之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战前计算敌我兵力对比时,只考虑了越军的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也就是正规军,而没有把越南的准军事组织,也就是民军的力量计算在内。
越南的国家武装力量体制师从于我国,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军三结合的方式,重视民军这一群众性武装力量的建设。越南民军结合劳动、生产单位编组,分布面广、线长、编制杂乱,极不统一。在指挥体制上,民军由各县(市)军事指挥部直接指挥,由省军事指挥部统一领导。
越南民军的最高建制为营,主要在规模较大的城镇、厂矿、乡组建,每个营约300到400人,装备接近正规军的水平。而农场林场以及较大的村则组建民军连,每个连50到70人不等,装备有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60迫击炮。
这股武装力量的优势在于规模庞大,熟悉地形民情,在各级军事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县、乡、村逐段逐片地区分了防守任务。战斗中凭借有利地形节节阻击我军进攻,主要袭击我军交通线、指挥所和后方。
整个高平战区究竟有多少民军?据我军调查,8万人口的广河县,就有民军1万多人,组成了62个连队。即使和其他县市相比,这个县的民军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保守估计高平战区8县1市的民军的数量,也要超过越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总和。而广州军区前指战前计算敌我兵力对比时,没有把这样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计算在内,是一个严重的失误,最终只能增加兵力。
其次,高平战区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兵力需求大。越军在我军的大兵团进攻面前,没有足够的力量坚守阵地正面对抗,于是采取了最为适合自身情况的战法,即化整为零,分散上山,凭借有利的地形和熟悉的民情开展游击作战。由于高平战区的面积广阔,高达4000平方公里,再加上山高洞多林密的复杂地形,我军只能是分片展开,逐山逐洞地清剿敌人。
要以7个师,在4000平方公里的广阔面积和复杂地形上完成歼灭敌人的任务,兵力显然是不够的。为了增加兵力密度,广州军区前指只能以战役预备队的主力参加高平战区作战。当时广西方向有6个师(160师、161师、162师、148师、150师、58师)担任战役预备队,其中有4个师(160师、162师、150师、58师)投入了高平方向。
第三,警戒、护路、应对意外情况也需要兵力。我军进入敌国作战,要掩护指挥机关、炮兵阵地和后勤单位的安全,要确保交通运输线的畅通,要掌握一定的预备队应对突发情况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使用兵力的地方。
以42军125师为例:1979年2月20日,该师基本完成了在越南高平省复和地区的作战任务。当天傍晚18时20分,广州军区前指赋予125师新的任务:清剿水口、复和、东溪、魁南公路沿线地域残敌,以维护交通安全。125师根据军区前指的这一命令,就地转入了清剿和护路。
373团调往东溪,担负魁南至卡林的护路任务;374团一个营由军区交通组指挥,一个营在大弄、谷芳西侧高地坚守要点,一个营在班模附近地域清剿;375团一个营在那赛东侧高地与越军对峙,一个营在平江两侧保护复和浮桥渡场,一个营在巴脱附近休整待机;师炮兵团编为师炮兵群在哥勘高地附近地域占领发射阵地,部分兵力在糖厂附近地域清剿。
高平战役兵力使用的教训告诉我们,战前拟制作战方案时,必须正确计算敌我兵力对比,充分估计自然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充分考虑警戒护路、掌握预备队的需要,这样才能作出科学的,符合实战需要的兵力使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