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论语》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论语·阳货篇·十七》第25章,“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论语》有不同的解读,而人们对孔子这个“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更是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两千多年来为此引发的争论从没停止过。曾一度,不少人对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进行深刻的批判,说这是孔夫子典型的对妇女和劳动者的鄙视。

我认为对这句话的解读,应该把握三点:

一是要了解孔子其人。

从孔子的出身和经历看,孔子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鲁国陬邑人,三岁丧父,孤儿寡母生活没有依靠,母亲只得带他到娘家山东曲阜阙里艰难度日,被社会冷落和遗弃。孔子17岁开始独立谋生,干过放牛牧羊、做吹鼓手等下等苦活。这激起了“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的孔子对公道、正义社会的追求。在他以“年少好礼”知名,且以教书为生以后,还遭到上层社会的歧视和拒斥,旧的等级观念扼杀新生力量,使其感触很深。正是基于这种新的价值观念,才生发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体系,仁的主要对象是平民百姓“泛爱众”。所以,借“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来批判孔子鄙视妇女和劳动者是不合乎情理的。

从孔子的施政理想看,孔子一生追求的最高理想,也就是仁德之道的最高目标,就是建立“大同”社会。在孔子的大同世界里,天下人不知以自已的家为亲,不知以自己的父母妻子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博爱,当然也就包括女子与小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属。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失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所以,用“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来批判孔子鄙视妇女和劳动者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二是要了解《论语》其书。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孔子语录,书中多定言语句,是经验的总结,而非理性的逻辑的陈述,无推论过程,又省略了语言环境,把特定条件下的话一般化,被赋予普遍意义,结果后人望文生义,各取所需,或以己度人地加以解释、引用。因此,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孔子鄙视妇女和劳动者,或许没有全面认真的读过论语,或者是不了解论语这部书,所以这种观点也是断章取义的。

三是要了解此话语言环境。

那么孔子究竟是什么背景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话呢?据史料记载,孔子与其弟子一行出游至卫国求仕时,卫国国君卫灵公很想重用孔子,而当时卫国的真正当家人是卫灵公的宠妾即“君夫人”南子。“子见南子”后,南子不以得见孔子为满足,还要公开炫耀,以抬高自己的身望(经过艺术加工后的电影《孔子》把周润发饰的孔子与周迅饰的南子拍成一对知音,那是不符合史实的)。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这种背景下说出来后,那么不难理解“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语言环境,很可能是在这件事之后讲的。女子与小人应该皆有所指:“女子”即南子,“小人”指好色的卫灵公,“难养”是针对二人讲的:都难以相处和教养。象南子与卫灵公这样,难道不可以称之为难养的“女子”与“小人”吗?当然,这也只是推测,但孔子讲这句话一定是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的。

因此,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正是孔子以周礼治天下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孔子秉性刚强、疾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格个性的表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