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月 | 前童古建筑

前童古建筑

文/泰山月

前童系国家级旅游名镇,位于浙江宁海县城西南,距县城10公里,是一个富有江南风貌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村落。村里人归结它有五个文化特色,一是它至今还保留着大片的古建筑;二是有绕村而流的八卦水,小桥流水人家组合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是各种依附在大小院外墙壁上的石花窗,计有139个;四是有名人执教过的通渠道的书院和故居,如明方孝孺二次执教过的“石镜精舍”和辛亥革命将领童保暄的故居;五是年年举行始于明代的元宵灯会。为此,颇具特色的古村价值随着知名度不断提高。
七百余年来,经过风雨的洗礼,前童尚存民居1685间,组成164个院落,其中比较主要的民居有职思其居宅、明经宅、群峰簪笏宅、上堂屋、大夫第、童伯吹故居、好义堂等。原有大小宗祠32座,寺庙庵堂15处,廊亭4处,书院12处,桥梁15座,水井四十余口,现虽有塌损,但尚有部份保留。
在苍老门墙外的水渠中,永远流淌着一支欢快的活水,浅唱低吟,连续着数百年来的歌和古老的梦想。随着水花的轻唱,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宋代。
南宋绍定六年(1233),始迁祖童潢自黄岩丹崖路经此地,被此处的风景迷住。这位迪功郎,饱读四书五经,颇知天人合一的理念。他审时度势,环顾四周,暗喜此处乃围而不塞,藏风得水的居住环境,遂深爱不已。翌年,举家迁此。
前童南大街旁有一处惠民寺遗址,这里就是童氏家族的发祥地。当年童潢迁来时,可说是举目无亲,只有这座慈悲为怀的佛寺,可暂且栖身。当年的这座寺院,尚有一定规模。现存遗址 宽约70米,纵深100余米,一条石门槛又高又厚,有一丈余长。当年附近的村子有十来个,如按每村百余口计,附近居民也不少于千余人,再加远来的香客,寺院起码有两厢和大殿。这样一个寺院,一定会有寺田,也需要一些有知识的俗人来管理。照此分析,寺僧可能向童潢求教过诸多问题。也由于童潢的诚信笃实,谦逊和蔼,使得寺僧对他十分信赖,并产生了一定的友谊。正因为有如此友谊,童潢才得以安居“居惠民寺前”。
据说,当年童潢居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大车门”遗址一带。《童谱》载:“大车门 在惠民寺前,宅之南向,竖于内外两河之中,义取坎象,左右夹以大石,重椽掀起(茅屋),相传为古惠民寺山门。”这说明,大车门屋顶可能是双层的长椽茅草顶。
一次,寺僧与附近的村民发生纠纷,是童氏帮助他们解决了纠纷,平息了事态。此事使寺僧十分感动,在把寺院搬迁到罗家岙之前,寺僧们作出了一个感恩的决定,将惠民寺址捐赠给童氏。童氏接到这份厚礼,扩展了生存的空间,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这个信奉儒学的迪功郎,曾经留下遗言,告诫子孙们要重视耕读传家的传统,受赠的寺址不只是用来居住,还要在这里建造书院,使后代能受到教育。洪武七年(1374)他的后裔童伯礼终于在惠民寺故址上建起了“谨节堂”,成为前童的第一座书院,方孝孺曾作“谨节堂铭”。如今谨节堂不存了,但可以想象它的原貌。童潢“居惠民寺前”的房子因村志末有记载,究竟是否是他们建造的,很难臆断。但“谨节堂”则有明确的村史记载,暂且可以说,它是前童人建造的第一座房子。
如今,村内留下最早的为明代建筑,大多数则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房子。民居建筑中,一般以三合院、四合院居多,却又以台州接畏式为主要特征。
前童建村七百多年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积累,又为了解决日益增多的人口居住问题,代代都会建造一些新的房子。于是,成片的民居就出现在这块平坦的阳谷地上。可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形成了由不同朝代古建筑组合的大村。从当年童潢迁来时的一家数口人,到2000年人口普查时的全村1635户,5203人⑴。这是七百多年来童氏人口繁衍的记载,也是村内必须要增加房子的一个很好理由。
建房需要很大的资金,根据分析,村内建房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业,农业的鼎盛期是在明正德四年(1509),童濠开凿杨柳洪砩之后。白溪水使三千亩的土地得到了灌溉 ,收成明显增多,除了生活必需之外,尚有余资。这部份余资,就可用来建房。其次是手工业的收入,“五匠”历来是前童的重要副业,这恐怕与始迁祖童潢是一个匠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据《童谱》载:“前童的祖先托足塔山脚下时,曾以铜匠手艺传家。务农务工,两相兼济,才使家声隆隆,丁财昌炽。”所以说,杨柳洪砩的开凿及五匠的收入都为前童民居的营建乃至村落的扩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前童古建筑犹似一本厚厚的典章,它们纵横排列,以沉稳的姿态,传递着历史的信息。
宁海地处明州之南,台州之东,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为台州所辖。所以,它所接受的多为台州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文化方面,有台州式硬气著称。前童因地近西南,受台州的文化影响更多。真正接受宁波文化圈的影响,应当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后,这种文化的递传也反映到建筑中来。特别是在民居中,我们可以在前童找到台州式的很多踪迹。早期的封闭式的四合院落或三合院,前童人称其为“道地”。这样的院落,依中轴线往往是倒座、天井、正厅。规模大的加后厢,俗称“后拔步”。依横轴线,则是两厢,规模大的加“边厢”。天井中,有用石板错缝平砌的,有用各色石子拼铺出各种美丽的吉祥图案的。这时的前童显得粗犷豪放,院落毗连,高耸的马头墙,成片黑压压的屋顶,深深的庭院,数百年来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演绎着伦理道德的轮回与和谐。
大宅院内,有着严格的尊卑制度,它或许没有成文,却 以一种不成文的形式世代延续着。从建筑本身来看,它已经具备了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风格。一院之中,最好的卧室要数正厅东次间(俗称东大房),其次则是西次间(西大房),而后是横厢的小房。如分家析产,长子必定分在东次间,老二则在西次间,余者依此类推。为此,有的大姑娘嫁丈夫,希望媒人能帮她找有正大房的人。儿子分家后,做父母的往往要搬到隈下(耳房)或后拔步(边厢)等小屋中去住。
当然,院子内充满的并不只是冰冷严肃的尊长意志,更多的则是亲情和爱意。这种亲情有夫妻情,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姐妹情,甚至还包括主仆情。前童有着“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宅院内还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情。这些情,通过古民居格局乃至若干细部中都可以感受得到。步入宅院,你或许会有种种感触,前童的古民居不只是封闭的、静态的,更多的它是人文的,理性的,富有情感的。
(待续)
2021年10月

END

作者简介:

滕延振,笔名泰山月,古道等。浙江宁海文物办退休。国家文物博物副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博学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宁海民间文艺家学会顾问、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发表国家、省级论文多篇,专著多部。也兼写小说、剧本、小品等文艺作品,并获市、县奖。

□编辑:叶寒
□图片:网络
□题字: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