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播音系小伙开了4家养老院,这届年轻人早早就开始考虑养老问题了!

大河报

《大河报》,中国最具价值的500强品牌,世界日报发行百强,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10强。订报热线0371-96211。
60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80岁的张二梅和83岁的陈桂兰互相搂着肩膀,笑着打闹,她们用新学来的词儿调侃对方的麻将技艺:“你那个牌打的真是绝绝死。”“你笑死我咯,话都说不对,是绝绝子!还可以说永远的神!”

许昌市魏都区的一家养老院,棋牌屋内笑声回荡。教她们说这些词的人站在门口揣着手笑,那人是这家养老院的院长——今年24岁的樊金林。出生于1997年的樊金林,已经拥有4家养老院。按他的话来说,“想要做成自己老了之后,愿意和朋友一起住进去的院子。”

24岁养老院院长的一天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打在窗子上时,就有老人要起床锻炼了。
樊金林踏进养老院大门,空气中有青草的味道,爷爷奶奶笑嘻嘻地给他打招呼,“吃了吗?”
80岁的张二梅很喜欢这个比自己孙子还小的院长,不仅是因为他能带给自己生活上的照料,更重要的是,樊金林能把她带向年轻人的世界。
他们这样的年轻人,会让她忘记自己正在衰老,他们是“最好的时候”,和他在一起,张二梅感觉自己也变年轻了。她喜欢和他打交道,喜欢他带自己和姐妹们拍抖音、玩热梗,得到众多认识或不认识人的关注。
她在养老院还有个好姐妹,好到什么程度?因为她才住进了现在的这家养老院,此后一个碗里吃饭,一个屋里睡觉,一个桌上打麻将,加上身高和体型的相似,俩人几乎是“连体婴”,打闹玩耍,像回归童年。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张二梅的快乐。在院长给她拍的抖音中,她把热词玩得很溜,打麻将没输过,跳起秧歌来精神头可足了!

(樊金林与张二梅)

樊金林花了很长时间观察每一个住进养老院的老人,试图找到他们的共同之处,从而找到让每个老人都过上他们理想的晚年生活的办法。
有的老太太一天打六个小时的麻将;有的奶奶会坚持烫染发、打扮自己;天气好的时候,老头和老太太打个出行报告,就骑着三轮车春游秋游去了。
“人越老心理就越小,老人会有返小现象,我发现他们可以跟年轻人玩到一起,他们愿意和我们玩,我就乐于把年轻人喜欢的那些东西分享给他们。”樊金林经常给性格开朗、爱表现自己的老太太拍抖音视频,每当这时候,老太太们会抢着来当主角。院里有个老人,孙女上大学后不怎么跟她联系了,自从拍了一条视频发到网上,不到两天,她孙女主动给奶奶打来了两年内的第一个电话,孙女说,奶奶我看到你了,你拍得真好。
每当这种时候,樊金林都很有成就感。
除了常规的和老人们“联络感情”,一天中更多的时间,樊金林的工作是查看每个院递交上来的报表,老人们的伙食、住宿、护理情况,一天的流水,都需要这个年轻的院长过目。
走上“养老”路
年仅24岁,是如何拥有4家养老院的?
从“0”到“1”的那个项目,源于一个特别的机会:社区招标要建养老院,总面积5000平方米。
这是一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也是许昌市作为国家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公参民营”项目。
机会来了,22岁的播音系应届生决定放手一试。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两年前,他的父亲入行了养老业,开了一家能为他提供创业基础的公司。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樊金林从投标、设计、建设到运营,一肩挑。研究政策,学习法律,各个部门跑下来相关证件。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亲自去设计建设一个符合自己审美和追求的养老院。
一个播音主持系的学生,怎么去养老行业了呢?同学们不解。“年龄跟老人差距太大了,会被老人家歧视吧?”
“我希望等我老了,能和好朋友一起住进我设计的养老院。”樊金林说。
它可能就是一个小院子,有一个独栋别墅,只有四层楼,4对老夫妻,一家一层,养老院有厨师专门点餐,有管家开车带他们兜风,能打麻将,吃烧烤,喝茶养猫。
在樊金林的规划里,退休后,就叫上从小玩到大的朋友,都住进自己的养老院,不让儿女操心,让他们放心去做自己的事。
在这个浪漫的梦想实现之前,养老院复杂的经营和管理让他焦头烂额。
养老学习之路很坎坷,没有相关知识,就恶补社会学、老年学、心理学、护理学的内容,从养老院的设计到装修,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和管理,事无巨细,都得他来做。
弯路也走过不少。由于没经验,没有市场调查,整个建设工程下来,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流程不熟悉,对各个工种施工顺序弄错,电位二次修改多花费数万元。
招投标手续不熟悉,人员招聘未把握好时间点,培训时间过短,人员储备不充足……
养老院建成后,樊金林会根据性格、爱好、需求等多方面为老年人分配房间。“区分出失能老人与健康老人,再进行分类,让有共同话题的老人们在一起。”
两三年过去,这个年轻人终于在养老院管理上得到了认可,还凭借自己的大学专业素养,在健康养老行业做出了一个广泛受人关注的自媒体大号。投资养老院大概7年回本,他还没有回本。
如今,樊金林经营了4家养老院,已入住140位老人,预计今年年底接手第五家。

他告诉记者,现在养老行业年轻人特别少,或许是受限于人才培养渠道,高校关于养老服务的相关专业刚刚兴起,第一届学生还没有毕业,“可能未来两年会有新鲜大学生加入,我希望年轻人加入,因为养老行业的包容性非常大。做养老带给我的价值感非常高,我希望让社会从年轻人身上看到未来的样子,我会把我的理念和想法传给下一代,那么享受这些养老服务的不就是我们了吗?我希望规划的养老院的标准就是我未来想住的标准,让我感到快乐的,一定会让他人感到快乐。”

———————————————

来源:大河报记者 张晶晶/文  洪波/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