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咖啡饭店,老青岛难以抹去的记忆!
开办初期的青岛咖啡饭店
创建于1932年的青岛咖啡饭店,由希腊人司提反尼狄司开设于山东路(中山路)南段,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最为有名的西餐饭店。饭店除西餐洋酒外,还有乐师和舞池,是当时追求时尚的高雅人士聚会的地方。
从广告介绍可以看到,咖啡饭店的地址是在大舞台戏园(后来的红星电影院)隔壁,第四公园的对面,商业位置与环境也都是非常不错的。
在南海路开设的分店,名为汇泉青岛咖啡饭店,只有每年夏季开放营业,主要接待夏季游泳者及旅游者。
咖 啡 与 海
栏外浪花无休止地飞跃,跳上沙滩。每一叠浪打到岸上,就是一道银色的花边,一串悦耳的哗哗声。月光温柔的铺在海面,点点如银鳞;渔船的帆影在远处移动;另一边闪烁着万盏闹市的灯火。
慢慢啜着冰咖啡,一面却心不在焉,游移在一些近乎唐突高雅的思想里――
前一天独自在汇泉饭店吃了一杯冰淇淋,淡淡的,而且粗劣,价目是半元。这儿的咖啡多少钱一杯?咖啡与海结邻,自然会身价百倍。
半元?贵吗?不,来到这里的,自然不吝惜这了了之数。
跳舞厅里奏起了流行的爵士乐。
训练有素的侍者恭敬的来往,雪亮的刀叉在音乐旋律里闪动,女人的媚笑,绅士彬彬有礼仪态,低低地私语。
同座不善舞艺的朋友却懂得这海滨名城的许多故实。
他说,这青岛咖啡馆是白俄商人开的,每年这儿只做一个夏季的生意,过了夏天他别有经营,可是一夏的收益为数可观。他说,汇泉饭店是日本人开的。――青岛的经济命脉全在日本人手里,许多工厂也全是他们的摇钱树和吸血管,有的打起招牌说是中国资产,背地里股东还是日本人……
1938年的青岛咖啡饭店
日寇二次侵占青岛后,咖啡饭店被日本人强占,办起了“兴亚讲堂”,向中国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因无人捧场,后改成一家小剧院。抗战胜利后,此处房产归还司提反尼狄司夫妇,但他已不愿再经营。1945年,被中国人王秀臣、鲁寿山购下,重新开了青岛咖啡店,经营西餐、咖啡兼营鲁菜。后开始缩小西餐供应,扩大中餐经营范围。逐步形成了传统鲁菜见长的经营特色。当时的“青岛咖啡饭店”的中餐在岛城已是较为知名,许多政要、名伶、明星、作家等都慕名到过这里。
孔令仁结婚时的留影
青岛咖啡饭店不仅是达官贵人聚会的地方,也是新人喜结良缘的好场所。1948年,报纸上刊登了一条结婚启事“由芝贵三子其文与孔祥勉次女孔令仁”将于10月12日下午四时在汇泉青岛咖啡馆举行结婚典礼。这场婚礼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由芝贵是山东的老同盟会会员,孔祥勉更是颇有名气的“孔八府”嫡系传人,时任青岛实业银行总经理和银行公会理事长。而结婚时只是一家银行职员的新娘,就是后来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曾任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的孔令仁。
当时的青岛市长龚学遂为其证婚,也可见这场婚礼的隆重。
民国38年青岛咖啡饭店银行支票
上世纪五十年代青岛咖啡饭店广告
青岛解放后,据城市档案论坛老网友“mnn”评论,这时的“咖啡饭店”已经光彩不再,开始衰败了。它真正成为平民饭店应该始于“三年自然灾害”的60年,当时居民每月粮食定量24斤,粮、油、煤、布、线、等等等等都须用票,几乎家家都有浮肿病人。政府通过居委会不断地介绍“增粮法”,即,一斤生粮怎样做出更多的熟食。“青岛咖啡饭店”以她的名气责无旁贷的用“增粮法”制作着各种地瓜面点心、大米干饭、杂粮面发糕……,最受欢迎的大概是一斤粗粮票可买三斤的发糕了,尽管水唧唧的已毫无口味可谈,但还是须排长长的队!以后传说别处又研制出一斤出六斤的办法来了,若真有此法,这食品怕是无法用手拿着吃了……
拆除前的青岛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