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咖啡饭店,老青岛难以抹去的记忆!

说起青岛饭店,老青岛可谓耳熟能详,但青岛饭店的前身,在青岛咖啡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有着长期影响的“青岛咖啡饭店”,知道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开办初期的青岛咖啡饭店

创建于1932年的青岛咖啡饭店,由希腊人司提反尼狄司开设于山东路(中山路)南段,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最为有名的西餐饭店。饭店除西餐洋酒外,还有乐师和舞池,是当时追求时尚的高雅人士聚会的地方。

登载在《青岛时报》上的青岛咖啡饭店广告,从中可见在当时已是较为时尚高端了。

从广告介绍可以看到,咖啡饭店的地址是在大舞台戏园(后来的红星电影院)隔壁,第四公园的对面,商业位置与环境也都是非常不错的。

1933年9月刊登在青岛《平民报》上的《青岛咖啡周年特别优待主顾》的广告。午餐和晚餐都是一元五角,非常经济实惠。之后又聘请华人王秀臣为经理,青岛咖啡饭店已是颇有名气。

在南海路开设的分店,名为汇泉青岛咖啡饭店,只有每年夏季开放营业,主要接待夏季游泳者及旅游者。

2010年9月,受台风“圆规”影响,大浪让一浴的沙滩上一夜间冒出了大量的石块和几个排列规则的水泥墩,有文史专家认为,这可能就是上世纪30年代汇泉青岛咖啡饭店的遗迹。
据鲁海老师介绍,曾位于第一海水浴场的咖啡饭店汇泉分店,该建筑为长方形,由马路向海中伸出约60米,房屋结构为平房,高度大约是现在的两层楼那么高,内部只有一层,在涨潮时,房屋底部会有一部分浸入海中。饭店内部经营餐饮,还有歌舞厅,在当时那个年代十分热闹。解放以后,咖啡饭店不再经营,到后来变成了商店,上世纪80年代青岛大规模改造一浴时,该建筑被拆除。
1933年9月,作家柯灵来青岛时曾专门写了一篇精美的散文,来描述青岛咖啡饭店汇泉分店的场景,现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篇美文。

咖 啡 与 海

“感谢朋友的热情,让我也做了一回“青岛咖啡”的座上贵客。
从汇泉沿马路过去,相隔不远,在清静的海边,傍着疏疏的槐树林子,有一所玲珑剔透的洋楼。每当夕阳踏着微波退隐,那儿就吸引进一批艳装华服的男女。
白衣的侍者含笑相迎,跑过甬道,来到大厅。辉煌的壁画,灿烂的明灯,跳舞场在正中。厅外是濒海的露台,玉砌雕栏,大理石的圆桌,精巧的座位,骄矜的微笑,指甲涂着蔻丹的纤手,高脚杯里是殷红的葡萄美酒......”
露台的栏外是一片神秘的海。
天上正挂着一轮明月。

栏外浪花无休止地飞跃,跳上沙滩。每一叠浪打到岸上,就是一道银色的花边,一串悦耳的哗哗声。月光温柔的铺在海面,点点如银鳞;渔船的帆影在远处移动;另一边闪烁着万盏闹市的灯火。

慢慢啜着冰咖啡,一面却心不在焉,游移在一些近乎唐突高雅的思想里――

前一天独自在汇泉饭店吃了一杯冰淇淋,淡淡的,而且粗劣,价目是半元。这儿的咖啡多少钱一杯?咖啡与海结邻,自然会身价百倍。

半元?贵吗?不,来到这里的,自然不吝惜这了了之数。

跳舞厅里奏起了流行的爵士乐。

训练有素的侍者恭敬的来往,雪亮的刀叉在音乐旋律里闪动,女人的媚笑,绅士彬彬有礼仪态,低低地私语。

同座不善舞艺的朋友却懂得这海滨名城的许多故实。

他说,这青岛咖啡馆是白俄商人开的,每年这儿只做一个夏季的生意,过了夏天他别有经营,可是一夏的收益为数可观。他说,汇泉饭店是日本人开的。――青岛的经济命脉全在日本人手里,许多工厂也全是他们的摇钱树和吸血管,有的打起招牌说是中国资产,背地里股东还是日本人……

我想起海滨公园相近的“接收纪念亭”来。只要名义上已经“接收”,这当然值得“纪念”了。况且青岛没给德国的时候,原只是一片蛮烟野草的荒岛啊,现在却已给他们修筑的花团锦簇。
灯光骤然暗了。
绿纱灯下,一对对搂着的男女,跟着音乐的节奏婆娑起舞。
我望着月亮,望着铺满月光的海,望着跳上沙滩的白浪,望着那幽灵般移动的人影。这境界真迷人,可是我有了一点儿不可分说的惆怅。

1938年的青岛咖啡饭店

日寇二次侵占青岛后,咖啡饭店被日本人强占,办起了“兴亚讲堂”,向中国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因无人捧场,后改成一家小剧院。抗战胜利后,此处房产归还司提反尼狄司夫妇,但他已不愿再经营。1945年,被中国人王秀臣、鲁寿山购下,重新开了青岛咖啡店,经营西餐、咖啡兼营鲁菜。后开始缩小西餐供应,扩大中餐经营范围。逐步形成了传统鲁菜见长的经营特色。当时的“青岛咖啡饭店”的中餐在岛城已是较为知名,许多政要、名伶、明星、作家等都慕名到过这里。

孔令仁结婚时的留影

青岛咖啡饭店不仅是达官贵人聚会的地方,也是新人喜结良缘的好场所。1948年,报纸上刊登了一条结婚启事“由芝贵三子其文与孔祥勉次女孔令仁”将于10月12日下午四时在汇泉青岛咖啡馆举行结婚典礼。这场婚礼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由芝贵是山东的老同盟会会员,孔祥勉更是颇有名气的“孔八府”嫡系传人,时任青岛实业银行总经理和银行公会理事长。而结婚时只是一家银行职员的新娘,就是后来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曾任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的孔令仁。

当时的青岛市长龚学遂为其证婚,也可见这场婚礼的隆重。

民国38年青岛咖啡饭店银行支票

上世纪五十年代青岛咖啡饭店广告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青岛咖啡饭店

青岛解放后,据城市档案论坛老网友“mnn”评论,这时的“咖啡饭店”已经光彩不再,开始衰败了。它真正成为平民饭店应该始于“三年自然灾害”的60年,当时居民每月粮食定量24斤,粮、油、煤、布、线、等等等等都须用票,几乎家家都有浮肿病人。政府通过居委会不断地介绍“增粮法”,即,一斤生粮怎样做出更多的熟食。“青岛咖啡饭店”以她的名气责无旁贷的用“增粮法”制作着各种地瓜面点心、大米干饭、杂粮面发糕……,最受欢迎的大概是一斤粗粮票可买三斤的发糕了,尽管水唧唧的已毫无口味可谈,但还是须排长长的队!以后传说别处又研制出一斤出六斤的办法来了,若真有此法,这食品怕是无法用手拿着吃了……

“公私合营青岛咖啡饭店”的店名清晰可见
青岛咖啡饭店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65年更名为青岛饭店,1966年,原来的青岛咖啡饭店旧楼被全部拆除,扩建成一栋五层的大楼。1977年,饭店东面的瀛洲旅社被拆除,扩建为九层大楼并入青岛饭店。使之成为青岛当时最著名、最高档的餐饮、住宿场所,也开始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辉煌期。可惜的是,2004年,在中山路改造中,所有的建筑全部被拆除,青岛饭店也离开了使她诞生、发展、辉煌的中山路。

拆除前的青岛饭店

2004年3月15日青岛饭店大楼被爆破拆除,现在青岛咖啡饭店的旧址,是一家综合型超市悦喜客来。
如今,中山路上的后期改建的青岛饭店、红星影院也已消失多年,咖啡饭店、大舞台戏园更是鲜有人知了。曾经承载的繁荣喧嚣早已落幕,只有那些曾经的老图片、资料,成为见证着百年老街、百年老店变迁的一个个缩影,诉说着一段段陈年往事......  
文中图片感谢青岛档案馆、青岛饭店、青岛城市档案论坛网友的提供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