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谈诗:重视“虚”与“活”,共同促成诗歌的文采

重视“虚”与“活”,共同促成诗歌的文采
作者:百灵

重视文采,“虚”实结合

文采这回事,一定要重视,很多时候,读诗读的不是内容,也不是情感,而是精彩的句子。
我曾说过,文采的特征是:华而不实。
如果仅从内容,从情感,从一般表达,从韵律上着手,就会陷入“朴实无华”的境界,这种境界对诗歌来说,不是好事。
诗歌语言艺术,追求的是虚实结合,而文采正是偏虚的,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内容的内容,仅仅是语言修辞上的扭曲和变形。
是的,诗歌不能太朴实,太朴实就成了大白话,太朴实就没了诗意。
不是说不能朴实,而是说虚实要结合,内容和修辞要结合。
没有什么重大内容和重大情感的诗,也可能是好诗,如果它有文采的话。
但我并不太喜欢没有内容的诗,更不太喜欢没有情感的诗。
说到底,内容、情感、韵律、意境和文采,都是诗歌的各个方面,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各个方面又都不能独立成诗。一首好诗,应是五彩斑斓的,如同春天。
现代流行诗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文采,过于重文采,以至于忽略了情感和内容,更忽略了韵律和意境,以至于修辞扭曲到极致,让人看不懂,看了生厌。
而传统口号诗、打油诗的特征,就是只有韵律,没有文采,把诗歌的观赏性降到极点,变成一种实用的、便于记忆的政治口号或思想武器。
三招“活”用,巧生文采
继续讲文采。上次说过一个“虚”字,今天要讲一个“活”字。
活字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的活,二是遣词造句的活,三是炼字的活。
按古典诗词来说,表达方式主要是情景交融,追求意境,所谓一切情语皆景语,不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现代诗的表达方式更多样,因为现代诗更多直接抒情的篇章,为了将情感形象化,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格外追新求异。
以萧大师这首《暗香》为例(点击我了解完整原诗):
在遇见你的那个春天
夜夜梦游玫瑰园
红的花 绿的叶 尖的刺
点点暗香含情怨
单相思含苞待放
这里的春天、玫瑰园、花叶刺、暗香、含苞都有所指,有的直接说出所指,有的不直接说出,让人去意会。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景交融,与古典诗词不同的是,古典诗词的景多为实景,而不是想像的景,古典诗词的情多含而不露,现代诗则多从情感出发,创造出景物或情感的形象性,这种形象很多时候靠文采去实现。
赠汪伦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赠汪伦》为例,前两句都是实写,后两句也是实写,但用了夸张和对比。
以桃花潭水之深喻汪伦的情深,作者并不是用简单的比喻,而是用了一个夸张和对比,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即产生灵巧性。
文采,并不一定要创造什么新东西,往往换一种说法,用一种修辞,或巧一个字词,就达到效果了。
遣词造句的活,即是修辞的灵动;炼字的活,即是用字的灵巧。我们将一句大白话变成诗,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文采,让句子鲜活起来。
如果说,“虚”是方向盘的话,“活”就是马达,二者共同促成诗歌的文采。
看“秋风埋了初恋”这句,用一个“埋”字,将抽象的初恋,和形象的秋风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哀婉的意思,又有很强的文采性,比起直说“初恋结束在秋天”要好得多。
有了马达,又有了方向盘,总还要有一个刹车。这刹车是什么?任何文学体裁,所谓修辞,所谓文采都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恰到好处的原则。
文采要恰到好处,虚实要结合,修辞和内容要和谐,语言和韵律也要一致。
不是说越搞怪越好,越新鲜越好。
也不是说为了一个好句子,放弃韵律。
诗歌必须有韵,韵律必须一致,这是诗歌的刹车。而文采的恰到好处,又为孙悟空套上一个紧箍咒,防止他乱来。
还我一个玫瑰花的春天
先把今生的泪擦干
玫瑰的春天,与前面相呼应。不能写成“还我一个梦里水乡”或“还我一个倾心的拐角”,前后不搭,破坏了意境,就不美了。
同样的道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能写成“巍巍东海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切实际,没有选取身边的景物,就风马牛不相及了。
“先把今生的泪擦干”结尾这句留有余味,也饱含深情,多少难言之痛,在一个泪字中,而今生的泪,喻失恋之苦,本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在擦干一词的带动下,竟也变得形象起来,仿佛再次相逢,真能慰藉前缘,将失恋的痛苦一把抹去。
活字和新字总是相连的。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写东西,用修辞,绝不用前人用过的。
其实写东西,用修辞,难免用前人用过的,哪有那么多发明创造呢?但只要换一种表达方式,换一些字词,就产生新鲜的感觉,这也是活学活用。
李清照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据说是从范仲淹那儿拿来用的。范仲淹《御街行》有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文采这个东西,区别于实话,它是偏虚的,在实话之外,创造一种艺术的美,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它不属于文字内容,而属于文字技巧。当然,技巧和内容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说过,要恰到好处。

作者简介

百灵,男,1980年生人,韵律新诗提倡人。生活在湖南西部苗族地区的大山里,笔耕二十多年,写出《情人》系列、《山海经》系列、《小荷》系列,以及各种杂诗,共计千余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