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最美中轴线》收官复盘:一档文化音综如何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这样描述北京的中轴线。

作为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中轴线就如同脊梁一样贯穿城市南北,形成了北京两翼对称的城市结构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格局。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眼下,中轴线申遗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轴线文化也有进一步被了解和认知的价值。在这一背景下,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出品、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出品,华夏银行独家冠名、京能集团首席特约推出的北京卫视大型文化音乐竞演真人秀节目《最美中轴线》,打破了传统与潮流的次元壁,把北京中轴线放置于生动的音乐创作故事中,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百姓生活联系起来,在带领观众感受不一样的北京城市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表达和新思路。

以歌声诠释中轴线之美

这档文化音综自带年轻态基因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中轴线就像是一本包罗万象又内涵丰富的“历史书”,书中汇集了中国建筑文化、思想文化、生态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为了让观众能够读懂、读透这本书,《最美中轴线》一改传统的讲述方式,将“传统文化”和“音乐创作”相互融合,用更贴近观众的语态来解读传统文化,用创新的音乐展演形式向观众展示中轴线之美。

在前九期节目中,小柯、胡彦斌、萧敬腾等多位音乐人与文化专家共同组成了“中轴拾音团”,他们去到中轴线的景点实地采风,收集音乐创作素材,带领观众进行一次别样的文化体验之旅。每期的最后,拾音团用音乐展演的形式讲述中轴线景点的故事,用9首歌曲串联起中轴线的点点滴滴,让古建筑焕发新生,也以更加新鲜有趣的方式将悠久的文化抽丝剥茧般地呈现给观众。

可以看到,小柯、郝云、段奥娟为找寻紫禁城中代表时间的元素,去到了故宫钟表馆,在文物医院中收集到了乐钟清脆的乐声,创作了歌曲《钟鼓楼》,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唱出了钟鼓楼600年的岁月变迁;胡彦斌、蔡国庆、符龙飞登上了永定门外的燕墩,近距离观看巾帼女将秦良玉当年使用过的兵器、穿的铠甲,并以她为原型创作了歌曲《安》,用歌声将观众带进英雄的世界。

9月11日晚,历时两个多月的中轴线之旅来到了终点,“中轴拾音团”在中轴线上的探索也开启了全新模式。他们把拾音器作为传承的信物,走过了钟鼓楼、地安门、京师大学堂和北大红楼,最终重聚在中轴线的南端点——永定门,用一场“中轴盛典”为这场拾音之旅画上句号。

在中轴盛典现场,“中轴拾音团”轮流登场,上演了一场最燃的舞台盛宴。作为“中轴拾音团”队长的胡彦斌,带来了从三个不同角度拍摄的钟鼓楼照片,向观众展现了中轴线生长过程当中的不同侧面,并用一首《生生之轴》激起了观众的热情;小柯则带来了中国书店里的《北京中轴百年影像》作为送给盛典的礼物,并与郝云、赖美云和小朋友一起演唱了《钟鼓楼》,稚嫩的童声为古老的钟鼓楼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在这些专属于中轴线的旋律中,观众们一同回忆着每一期节目中令人回味的历史故事,穿越古今般重温中轴线的魅力。

当下,观众的审美情趣在不断革新,传统的“居高临下”式的安利早已失灵。而《最美中轴线》用音乐创新展现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让节目成为了北京中轴线乃至传统文化的扩音器,激发观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中轴线申遗事业的关注。

打破“传统”框架

以音乐为引解锁中轴线700年文化密码

“桥上御辇去,桥下水声远。问桥在何方,京城中轴上。”郝云的“京味摇滚”搭配着小柯和徐梦洁的rap,把老北京天桥的烟火气尽数勾勒,看过《最美中轴线》的观众不由得感叹,原来传统文化也可以这么“潮”。

北京中轴线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及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想要真正讲好中轴线文化显然并不容易。《最美中轴线》对于历史文化的讲述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框架,而是通过拾音团为中轴线文化遗产创作歌曲,用音乐唤醒传统文化的活力。节目破解了传统文化与观众之间的“疏离感”将更多年轻观众卷入进来。

第二期节目中,音乐人小柯创作的歌曲《钟鼓楼》,用沧桑浑厚的曲风讲述着老北京厚重的历史,歌曲凭借纯粹真挚的情感,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引发了年轻人的关注与讨论;第五期节目中,歌手胡彦斌创作的歌曲《直到时间的尽头》,将古代建筑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行云流水般将太庙和社稷坛的庄严呈现出来。

同时,作为北京城的空间规划之轴和文化之轴,中轴线也有着历史的厚重感,而节目让拾音团用脚步丈量中轴线的景点,通过嘉宾的视角,让观众近距离接触中轴线的古建筑和古文物,从而告诉大家中轴线文化其实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透过节目,观众真实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也将北京中轴线文化的意义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节目中,拾音团萧敬腾、郭采洁、符龙飞来到中轴线的最高点景山,他们根据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提供的资料,找到了末代皇后婉容留念的相同地点,身临其境去感受百年变迁所带来的沧海桑田;小柯、蔡国庆和苏运莹则是去到了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圜丘坛,亲手感受这里的艾叶青石,还在天心石许下了祝愿祖国最终战胜疫情的愿望,呼应了观众希望山河无恙的心声。

从中轴线文化之美到北京的发展变迁,从“左祖右社”的国都气质到“北京雨燕”的活态传承,《最美中轴线》用音乐为外壳,以中轴线文化为内核,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为700多年的中轴线注入更多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从故宫到中轴线

北京卫视进一步深挖传统文化精髓

紫禁城的钟表奏响清脆的乐声,正阳门的雨燕见证着600年的风雨沧桑,圜丘坛的天心石传递着山河无恙的愿望……这条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就像古都的“文化血脉”,串联起北京的神韵。

作为一档展现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的节目,《最美中轴线》对中轴线背后的故事、历史文化进行了充分解读,让北京中轴线焕发出更加独特的光彩,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同时,节目也激发了观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节目的评论和弹幕中,不少观众都表示被古都北京的美所打动,言语间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热度不断攀升。北京卫视凭借地缘优势,以我国闻名世界的古建筑为载体,先后推出了《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了不起的长城》《书画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不断探索着文化传播的新思路。这些节目的播出,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探究的欲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随着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不断推进,这条见证了北京城市变迁的文化脊梁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界面前。而北京卫视顺势推出《最美中轴线》,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节目将镜头对准了中轴线这一文化IP,找到“传统”在当下的鲜活表达,在丰富了专属于北京卫视文化综艺矩阵的同时,体现出了北京卫视一以贯之的平台坚守,以及其作为首都媒体的文化自觉。

可以说,《最美中轴线》是北京中轴线的导游,也是进入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向导。它没有停留在让观众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深入挖掘其中的故事,让观众从知其所以然中被深深震撼。让观众们在看完节目后,能够重新回走中轴线,重新理解北京这座城市。

作为北京卫视文化IP产品的最新力作,《最美中轴线》用音乐展演这一创新的形式来阐释了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节目让中轴线“火”起来,也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更为受众搭建起了接触、认识、探究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作者 | 李杨

主编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