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7572-二战德国为何不统一陆海空三军的指挥作战?

理解的不准确,二战时期的德国如果没有“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那么陆军元帅凯特尔是干吗的?希特勒又以什么组织形式来亲自指挥作战呢?事实上,早在1938年2月4日,希特勒将德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勃洛姆堡元帅解职后,就亲自接管了德国军队统率权并且成立了“最高统帅部”(OKW)。

国防部长勃洛姆堡)

关于第三帝国军队的指挥架构问题,需要从二战爆发前德国的军事机构设置说起,受《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在希特勒上台之初,只有10万陆军和少量轻型舰艇的海军,既没有空军军种,也不存在陆军总参谋部(不许建)。希特勒在扩军备战中逐渐挣脱了这一束缚,开始秘密组建空军、扩大陆军数量,同时恢复了陆军总参谋部。

然而要注意,“陆军司令部”却是一直存在的,因为这是陆军的“军政”最高机构,负责德国陆军的行政和日常管理,下面领导着各军区,哪怕是一战战败后也得保留。而总参谋部是陆军“军令”最高机构,换句话说,就是打仗专用的,那些战胜国当然不允许德国再建。在希特勒悍然恢复陆军总参谋部之前,德国所有武装力量归“国防部”领导,下设陆军和海军司令部,所有陆军部队自然归陆军司令部指挥。

(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

所以在1935年之前,德国军队的组织形式是:希特勒以“总统加总理”(以元首简称)的文官身份,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直接领导国防部这个最高军事单位,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职业军官第一人,则是老牌普鲁士军官勃洛姆堡元帅,而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上将是勃洛姆堡的下级。

在戈林的阴谋诡计之下,勃洛姆堡元帅因为所谓“丑闻”被解职,希特勒于是宣布亲自兼任国防部长(一译战争部长,不准确),随后就以国防部为基础组建了“最高统帅部”。最高统帅当然是他自己,下设“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一职,也是德国军队的最高军职,由百依百顺希特勒的凯特尔担任,这个职务有时被称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深刻点说,这是希特勒以非职业军人身份彻底控制军队的一个阴谋和手段。

(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凯特尔)

最高统帅部直辖陆军、海军和空军三个总司令部(后期又增加党卫军作战总部),同时设立作战局和情报局两个主要幕僚单位。因此从理论上说,是由凯特尔和“最高统帅部作战局”组成了国防军的总参谋部,遂行三军作战指挥权,作战局按希特勒和凯特尔的指示,给四个军种司令部、军种参谋部下达命令。

所以你会发现,1945年代表德军最后投降的,正是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陆军元帅凯特尔和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约德尔上将。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

单单就陆军这个军种而言,陆军总司令是在陆军总参谋长的协助下行使指挥权(参谋长负责拟定作战计划),二战爆发时德国陆军总司令为勃劳希奇上将(1940年封帅)、总参谋长为哈尔德上将,所以指挥架构是比较正规合理的。

但是1941年莫斯科战役受挫后,希特勒又解除了勃劳希奇的职务而自兼陆军总司令,开始直接干预陆军事务,于是就乱套了,最后干脆全盘接手东线指挥权,由他带着最高统帅部的幕僚班子跟斯大林开撕,而让陆军总司令部这个班子只负责西线。

(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约德尔)

所以在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最高权力属于OKW,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和作战局长才是希特勒的近臣,也是陆军、海军和空军司令部的上级单位,第三帝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层决策圈,其实是希特勒、凯特尔、戈林(空军)、希姆莱(党卫军)和雷德尔(海军)。出现视觉混乱的原因,是希特勒自兼陆军总司令后,又可以直接领导陆军总参谋长工作,等于说,是小胡子的插手,让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之间的关系变得理不清了。

归根到底,一方面是海军和空军的专业性较强,希特勒实在有心无力懒得插手;一方面是陆军地位的特殊重要性,以及希特勒对陆军军官团本能的不信任,所以既要当着最高统帅,又兼着最高统帅部领导下的军种司令,一个人唱双簧的结果是,我们看着乱七八糟,德国军队的指挥体系也被破坏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