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担得起“千古第一方”的名号
小编导读
大家在学习仲景经方时,大多是回归《伤寒论》原文进行解读。如果融会贯通《汤液经》《辅行诀》等与《伤寒论》一脉相承的经典著作,解读桂枝汤遣方用药的精髓、加减变化的要领,会对临床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跟随陈敦义老先生走进这张“千古第一方”。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13)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上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以助药力,得汗出解,不愈可尽剂。
方解
考桂枝汤中桂枝芍药二味神仙配也。《神农本草经》云:“菌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牡桂即桂枝也,属阳,“主上气咳逆,结气”。其性味“辛温”者,温阳解肌也,“先聘通使”者,最先达表也,其“主百病,养精神”者,和荣血以养阳气,鼓动动脉血之搏出也。至芍药者云:“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其促进静脉血回流,改善静脉淤血,使血流畅通,止腹痛,除血痹、寒热、疝瘕,实乃“通而不痛”之实例。
考小阳旦汤中桂草合用辛甘发散为阳,小阴旦汤中芍药黄芩合用酸苦涌泄为阴;如桂枝汤中桂枝芍药合用,一动一静,一发一收,君明臣正,彰显一阴一阳之谓道之义也。故可泛用无穷也。再以甘草和诸药,姜枣调荣卫,气血营卫和矣!总括桂枝汤有三功:一解肌表,二调气血,三和肠胃,所以《神农本草经》云:主百病、寒热并非虚言。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确是名实俱归。
义按
考桂枝汤加减法,如物理化学之大熔炉,变化无极。其有减味法,有加味法,有加而加,有减而加,下面将一一详述。
减味法:有桂枝减芍药法,桂枝减桂枝法。
加味法:有桂枝汤加桂法,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麻葛即葛根汤,有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人参芍药生姜新加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加味并合法:有桂枝加麻黄汤之桂麻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还有桂枝二越婢一汤,有桂枝加芍药饴糖之小建中汤和再加黄芪之黄芪建中汤,有柴胡桂枝汤。
减再加法:有桂枝减姜枣加归、辛、通草之当归四逆汤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法。有去芍加附子法、去芍加味法(即桂甘姜枣加麻杏膏)之大青龙汤,有桂甘姜枣加麻附辛汤、桂甘姜枣加小承气法之厚朴七物汤,有桂甘姜枣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有桂甘姜枣加参麦生地阿胶麻仁之炙甘草汤。其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可师。
再简化之,桂枝甘草汤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其加附子姜枣名桂枝附子汤,加附子白术名甘草附子汤,加茯苓大枣名茯苓甘草汤,加茯苓白术名苓桂术甘汤,加参术干姜名桂枝人参汤,加龙牡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桃仁、硝、黄名桃核承气汤,加半夏名半夏散及汤。考其所以加、为什么减,得其真诠矣!最后体悟芍药甘草汤,明阴阳配合之义矣!
检索仲景《伤寒论》中,以桂枝汤加减立法最多,总括之:桂枝加桂者温阳解表也,活跃动脉血也,加附者回阳救逆也,加参者培元也,加芪者升阳也,加芍药饴糖者建中补脾也,加芍者止痛也,促使静脉血之回流,加龙骨牡蛎者宁神定惊也,桂枝加杏仁厚朴者下气止喘也。再考去芍者,去其阴柔也。
重磅新书
在学术传承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实继承发扬自伊尹所著《汤液经》,陈敦义老先生通过五十余年对《汤液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溯源《汤液经》看《伤寒》,创造性地提出“温病六脉辨证”,并将其与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辨证体系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辨治思维体系——
《<汤液经>临证五十年:伤寒温病手足六经辨证》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作者陈敦义先生五十年余年临床经验之精粹,对《汤液经》及伤寒、温病等经典进行深入的融会贯通,熔汤液经法、六经三焦温病学说、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辨证于一炉,全书深入浅出,纵横开阖,对立统一,可综可分。其中《汤液经》歌诀二旦六神十六方、五脏辨证补泻二十方都属作者新创之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