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明(拾荒者)随笔——《<愚公移山>新解》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从方法论的视角看问题,那么我们就太肤浅了!原因有二:其一,前面提到《愚公移山》是一篇取自于《列子》的寓言,作品是以农耕文化为背景,而农耕文化的核心思想便是对于家乡和土地的依恋甚至崇拜,因为土地是当时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而我们某些学者不顾当时春秋战国时代的农耕经济的背景,只是站在当今商品经济的角度指责和评价古人,这是非常肤浅的思维判断。须知我们评价任何历史事件、人物和作品时,必须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下来考察和分析,否则毫无意义。
其二,作者的目的,我想也是为了展示愚公的一种坚定不移、积极乐观的品格,一种踏踏实实的“实干”“苦干”的精神。当然做事追求效率、讲究“巧干”未尝不是一种良好的精神品格。然而任何的“高效”和“巧干”必须以“实干”为基础,只有以“实干”“苦干”为基础的“高效”和“巧干”才能体现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取得成功。
反观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往往存在许多哗众取宠、弄巧成拙的乱象。究其原因就是脱不了那种急功近利、好高鹜远的浮躁作派,而缺少的真是那种百折不挠、踏踏实实、抱朴守拙的“工匠精神”。
而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当今时代所需的。无论是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教师、医生等等都离不开这种“工匠精神”,任何的创新也必须是以这种“工匠精神”为基础和前提的。荀子曰:“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圣贤之言一语中的。
2020年2月6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