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的家暴受害者:我为什么不离开?

译言·译眼看世界

家暴后她们为什么不离开?

每有家暴受害者自曝,总有人会这样问。

近日,网友小玉(化名)爆料自己长期遭受丈夫家暴,严重时身上被打淤青。但她却坦言不想离婚,希望丈夫能改好。固然,该受害者不愿离婚部分是出于对孩子的考虑,但或许还有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原因,或是周期性虐待的困囿,或是爱的牢笼,又或是毫不自知的精神操纵(PUA)。

不是不离开,而是离不开。对家暴受害者来说,离开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选择——它只是充满痛苦选择的现实中多出来的另一个痛苦选择

人们围绕家暴往往有太多的评判,也有太多的受害者受到无端指责和质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对家暴有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一个怒气冲冲的醉汉,仿佛贴着家暴者的标签,对他温顺怯懦的妻子拳脚相向。而妻子即便被打得鼻青脸肿,也总是麻木地低着头,一声不吭。

真正的家暴几乎不是这样。它从来并非如此简单,也从来不像这般黑白分明。现实生活中,家暴者往往会有一种固定的周期模式,施暴后立刻恢复“清醒”,回到最初理智温柔的状态。这种循环往复的周期仿佛一个牢笼,把受害者一次次困入其中,难以逃脱。

01

难以启齿的耻辱

家暴受害者之所以不离开,部分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受到的伤害难以启齿。我们害怕被羞辱,害怕被别人无端评判,害怕被讨厌,害怕不被相信。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的家暴指控被驳回,理由是:“我了解他,他绝不会这样做,她肯定在撒谎,他人可好了。”

而事实是,施暴者往往非常善于在他人面前营造出一个友好善良的形象,和在家里关上门的他简直判若两人。在施暴者身上,工于算计、擅长操纵的心态并不足为奇。任何人都可以看起来很友好,施暴者也不会在脖子上挂个牌子。但仅仅因为某个人“看起来很好”,就声称他不可能施暴,绝不合理,因为我们尚未知晓事情的全貌。

我的前夫就是个家暴者,他非常迷人,很有魅力。我们住在一个很小的镇子里,在别人面前他一直不遗余力地表现成一个“好人”。他会帮别人的忙,或者借钱给缺房租的人,因此在社区里很受欢迎。而他的家暴行为往往是有计划、有控制的,只有在周围没有人的时候,才会让他的虐待行为大行其道。我们一些最亲密的朋友、那些每天都能见到的人,都不知道他对我有多残忍,因为他们从未亲眼目睹。因为,在公开场合,他是个“好人”。

在我们交往的九年时间里,很多时候我都想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但我总是被恐惧所麻痹:害怕没有人会相信我,害怕他们觉得我只是在寻求关注,害怕他们会说我是个傻子,为什么不早点离开,害怕他们给我贴上骗子的标签,就像很多人对艾梅柏·希尔德所做的那样。而实际上他们对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02

周期性虐待的“牢笼”

家暴一般都是周期性的,大多数施暴者都会遵循一种固定模式,让受害者感到被困而无法脱身。

如果我的前夫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那我离开他也就很容易了,因为这样会让我彻底死心。但现实是,他只能算是70%的混蛋,而余下的30%,对我还算不错,一切都很好。这让我难以脱身。

这其实是家暴关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行为模式。他仿佛能感觉到我什么时候要对他投怀送抱了,就会突然恢复到以前充满爱意的样子,让我很难有理由离开他。尤其是因为我很爱他,迫切希望我们的关系能够恢复正常。

有时候,他对我严重家暴后,会突然“清醒过来”。他会跪下来,抽泣着告诉我,他有多悔恨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求我原谅他。他向我保证,他会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理,会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好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的。

他这样做,其实是在给我希望:希望他会改变,一切都会变得更好。而我也“成功”被困在了这种希望中,难以自拔。我在一次次家暴后,一次次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导致我始终无法离开。我会想起我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乐观地认为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美好时刻。这正是施暴者对伴侣的控制方式——他们永远把甜言蜜语和一定会改变的承诺挂在嘴边,让受害者总觉得有希望改变,只要她们坚持下去。

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会有几个星期相处愉快,甚至可能是几个月。这段时间的生活甜蜜而温馨,但迟早会再次开始走下坡路,家暴的周期性循环会再次开始。

03

难以割舍的“爱”

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恋爱并不简单。你会爱一个虐待你的人吗?答案虽然因人而异,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人会这样做。掺杂着爱情的因素,家暴问题就并非那般黑白分明了,而受害者面临的也不只是“该留下还是离开”的问题。

比如,我前夫那些所谓“清醒的时刻”就是我的败笔。尽管他让我受了那么多伤害,但每每看到他那样泪流满面地跪在地上,看到他那么受伤,我离开的决心几乎都会被瞬间击垮。

我是一个典型的共情者,这意味着,我经常能切身体会到别人的情绪。所以,即使我太清楚他对我的所作所为有多么可怕,我还是会在那些时刻为他感到痛心。他仿佛是一个迷失的、破碎的男孩,只是一时犯了错误。我太爱他了,看到他的痛苦,感觉远比他施加在我身上的痛苦更糟糕。这就让我更加感觉到不能离开,尤其是在他受伤的时候,在他需要我的时候。

04

家庭PUA

精神上的虐待和操纵严重削弱了我们的自尊心,使我们逐渐不相信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我们相处的9年里,我的前夫给我带来了很多身体上的创伤。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他给予我的最严重的虐待形式是精神上的,利用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对我进行精神虐待。煤气灯效应是一个描述精神虐待形式的术语,与我们目前所熟知的PUA非常相似。其中受害者被操纵到怀疑自己的记忆、感知或理智。这种精神虐待形式非常危险,危险到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

煤气灯效应一词来源于1944年的经典黑色悬疑片《煤气灯下》(Gaslight)。在该剧中,丈夫为了谋取妻子的财产,千方百计把妻子逼疯。一处剧情中,妻子看到了微弱的煤气灯光,丈夫却一直否认,说她看错了。而妻子出于对丈夫单纯的爱,就对其深信不疑,久而久之就确信自己真的哪里出了毛病。

还记得我说过,虐待型人格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斤斤计较和操纵性强吗?当施暴者用这些性格特征来对付伴侣时,PUA就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这一过程开始得极其微妙,不易察觉。施暴者会慢慢开始消磨她的自尊心,或许会暗示她情绪有问题或总是反应过度。这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一桩,平心而论还不能称之为“虐待”,但种子已经悄然种下。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会用这些他刻意给她的不安全感用来对付她,越来越多地操纵她,直到她深陷在他的心理游戏中,以至于她不知道该相信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只要她一提到对方施暴的行为,施暴者就会扭曲一切,告诉他一定是自己的错觉,直到受害者自己都认为她疯了。因为对方的操控让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错。

有一次,他执拗地认为我觉得另一个同事很有魅力,当我否认时,他就指责我不诚实。我说的是实话,他却不相信我。他执意认为我在对他撒谎,还拿了我的一打旧日记,那是我将近十年的文字记录,把它们扔到壁炉里。我眼睁睁看着它们化为灰烬,就因为我不肯承认我根本就没做过的事情。

然后他开始用言语操纵我的心理,说我是个精神病患者,有妄想症。我应该去精神病院,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情况有多糟糕。我善于操纵、自私幼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说我接受不了自己的缺点,因而把一切都怪到他的头上,责怪他虐待我。他否定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我不应该相信他们。

他如此坚持,以至于最终,我不得不怀疑——他会不会是对的?也许那些时候,他说我不诚实的时候,我真的是在撒谎,我只是精神有问题,以至于失去了分辨真假的能力。也许我骨子里真的是一个低劣的、虐待人的人,也许我照顾不好自己。

这种精神上的操控持续下去,以至于我不再相信我的任何想法、感觉或情绪。比如说,如果有人在开车转弯的时候差点撞到我,我可能刚开始会有点愤怒,但随后就会想:我是否有权利生气?刚刚那一切是不是我的幻想?

又感觉到了那股愤怒的小火苗,我就会开始分析这种情况,想知道我是否有权利生气,或者我是否可能只是想象了整个事情。我会不断地问自己:我是不是疯了?一个疯子知道自己疯了吗?

怀疑自己的想法和经历是非常令人恐惧的,它让你变得非常脆弱。施暴者很清楚这一点。这么多年来,对方一直否定你的想法和感受,以至于你不知道该有什么感觉。而且往往,你会最终恨自己而不是恨伤害你的人,因为你认为你一定是罪有应得的。当被逼到无法信任自己的程度时,离开施暴的环境就更加不可能了。

05

对报复的恐惧

简单地逃离施暴伴侣并不总是意味着虐待会停止。在很多情况下,施暴者会对试图离开他们的女性进行跟踪、强奸,甚至是杀害。有时,离开是非常不安全的。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因家暴死亡的女性都是在逃离后被杀害的。

幸运的是,我能够立即搬到另一个距离较远的城市,减少了我遇到前男友的机会。我不用经常保持警惕,担心在杂货店里会碰到他,我也不相信他会走到对我有危险的地步。但许多女性并不那么幸运,离开的想法让她们担心自己今后的生活。

家暴的根源是深刻而扭曲的,它是你永远也难以理解的动态关系。下一次,在对家暴受害者做出任何评判时,请先想想她们为什么不离开。受害者有罪论在当今社会太常见了。如果我们对这个裹在遮羞布里的话题多一些了解,或许能结束那些对受害者的无端指责,帮助人们建立更加安全的关系。

毕竟,如果围绕家暴的耻辱感少一些,如果整个社会更愿意倾听我们的故事,而不是评判我们,说我们是骗子,也许我们中更多的人就会更快地寻求帮助。

原文链接:Why We Stay: A Deeper Look At Domestic Abuse | HuffPost

原作者:All Owen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