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霞《不能在教学中迷失自我 》

接到上公开课的这个消息,是在两周之前,本来是定于11月18日的下午,但是在17日接到通知又推迟了一周,这样算起来,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将近半个月。

刚刚接到安排我上公开课的这个消息时,我内心是有点抗拒的,因为班上的事务以及平时的备课任务等等已经让我这个工作了两个多月的新手有点忙乱不已,同时心里也有点紧张,虽说之前实习期间上过一次公开课,但那也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准备过程大概就是在网上下载了一个课件,然后稍稍改了一下,上周一在十一班上了一节,效果很不理想,一方面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不熟悉,对历史背景了解的不够透彻;另一方面是我准备的内容太多,放了梳理文章脉络、探究问题、常春藤的象征意义、文章的写作手法等好多个点,为了赶着把这节课完整地结束,我一直在赶时间,而没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听懂我讲的东西,所以在后面的探究问题的环节中,他们根本跟不上我的节奏,整节课好像都是我一个人上演的独角戏。

下课后我就匆匆改了一下课件,压缩了讲课内容,紧接着又接到通知说上公开课的时间改到下周,当时心里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可以再慢慢准备准备,忧的是早上晚上都得上,战线拉的越长,心里就总压着一件未完成的事情,其实下来想想,这其实是给我多了一周时间去准备,我本应该将这堂课上的更好,但是我没有利用这些时间去好好修改,而是把它搁置在了一旁。

从知道安排我上公开课这个消息,到上完公开课走下讲台那一刻为止,我都是把它当成一个等待去完成的任务,脑海里只想着怎么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这个任务,而没有真正倾注自己的心血。

老师们点评的时候都很温和,很照顾我的心理。但,其实我自己也知道,这堂课上的不好,时间没有把握好,太在乎时间,总是和时间作斗争;忽略了赏析散文的“读”、“品”、“悟”这三个重点;最后那几个问题完全可以贯穿在前面的脉络梳理当中,讲课时我就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为了按照ppt完成教学任务,就欲言又止;还有就是在导入环节给自己挖了个坑,“从文字中来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可是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新老师”应该有“新方法”、“新思想”、不断“推陈出新”,而不应该把“新老师”这个身份当作自己上不好课的挡箭牌。

秋平老师的点评让我意识到,语文课堂不应该是反复重复前人的讲述,老是去练习别人的东西。作为一个新老师,更不应该一开始就把自己扔进一个舒适区,以逸待劳,这样既让自己的语文课失去了生气,其实也给自己的教学生涯挖了一个陷阱,早早地将自己的教学思想扼杀在摇篮中。不管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应该勤学苦思,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多想,多思考,让自己的语文课有生气起来。

对自己来说,老是按部就班地完任务是枯燥无聊的,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按照别人的方式讲给别人,没有自己的思考,那除了做一个运输知识的媒介之外,自己的意义何在?当初自己的老师是给自己这样讲的,然后我现在自己当了老师,又把同样的东西用同样的流程不多不少地灌输给学生,这其实对自己的教学毫无益处,反而会助长自己的惰性。这样想想,其实挺可怕的,几十年前的语文课跟现在的语文课居然没有区别,没有新的东西就意味着没有进步,对语文教学来说,确实是一件悲哀的事情。“长大后成了你”不应该是这样的复制粘贴,在学习前辈们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该自己去主动思考,语文课不光要有语文知识、有学生,还要有“自己”。

很多时候,不是这个事情本身就枯燥,只是自己没有认真去挖掘其中的乐趣,工作和生活中的乐趣是要自己去认真寻找的,按部就班地重复别人的流程的同时也会失去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将自己和自己的课堂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听着有趣,自己讲着也有趣,而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个谋生的方式,看起来每天兢兢业业,其实毫无收获。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引以为戒,尽力备好每一堂课,不断反思,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的东西,希望在下一次上公开课时,能真正有优点、亮点出现。

最后感谢今天点评的各位老师,我是当局者迷,有时候确实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希望各位老师以后能多多指出我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