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村里当伙夫
我在村里当伙夫
我所驻的村海拔有1800多米。一进入10月,天气便异常寒冷。老百姓家家户户烧个柴火堆,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便不觉得怎么寒冷,冬天很快就过去了。
村里也弄来个回风炉,安放在大厅里,火烧得旺旺的。冬天里,“天亲地亲不如火亲。”同事们有事做事,没事围着火炉烤火。老百姓来办事,先让到火炉边坐下,边暖身子边说事。身子暖了,事情也就办好了,甚好!
从此,我也就多了一个任务——拾掇火炉。通俗点讲,就是伙夫。
当伙夫并不容易。首先得早起。在冬天里,早起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一想到楼下的炉火还等着我,便一咕噜爬了起来,跑下楼来看看火炉的情况。
还得勤快。随时在外面的煤场里敲煤,保持火炉边的煤桶里有煤。得不时揭开火炉盖子瞧瞧,煤燃得差不多了要及时添煤。火盘上的煤灰、洋芋皮什么的,得不时清理,保持整洁。灰箱也要随时清空,空了通气才提火。
晚上得晚睡。等所有人走了,把火封了才能睡。否则,第二天起来也就冷锅冷灶的,得受冻半天。
当伙夫还得开动脑筋,认真总结经验,才能把火弄好。就拿生火来说,要把炉堂里的死灰弄掉,只留下少量灰堑底。引火的最好是干透了的包谷芯。找几个废油子口袋,用打火机点燃了,一滴一滴的滴在包谷芯上,火里便东一点西一点地燃起来,火烟也逐渐浓起来。盖上火盖,捂一捂,捅捅灰,等待片刻,揭开火盖,炉堂里红彤彤的,映照得人脸通红。得等包谷芯烧成红火炭再下煤,早了晚了都不行。煤块大小搭配,一次性加好。用火钎将煤层从上到下捅穿,再盖上盖子。这时候得耐心等待。时不时揭火盖,扒煤炭,拉灰箱,容易把火搞熄。
熄了几次火,吃了几顿灰,对于生火之事,也略略有些经验,我把它总结成了四句话:煤层松、中间空、勤添煤、常拉风。
添煤嘛,要随意点,丢进去,别扒,松紧就适合得很。一火钎杀到底,捅到灰箱里,蔫兮兮的火堂,瞬间便窜起了火苗。先是小而蓝,舔食着煤炭。继而蓝色消失,变为殷红,由小而大,炉体渐渐散发出热气,腿脚便不怎么冷了。“红泥小火炉”,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时候。看着火红的炉堂,心里也就暖和了。
添煤还要及时。得让那上层煤变红差不多的时候,就添。早了费煤,晚了惹不着,容易熄火,熄了又要重新生火,费事。即使火熄了,也不能让炉堂冷了。冷了,重新生火难。趁着火堂还热,捡了生煤,丢几个包谷芯进去,上盖,闷着,聚集热量。一会儿功夫,准烧得亮堂堂的。重新加入煤后,火烧得更旺。
夜晚,将红薯、洋芋什么的放在炉内夹层内,顿饭功夫,便有香味散发出来。这时候不要心急,再等十多分钟,揭开火盖,夹出红薯、洋芋,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外皮没什么没变化,而内部却成了金黄色,软软的,让人眼谗。整个冬天,洋芋经常告急,都消费在火炉里。
当然,告急的还有整个冬天。
2020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