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为什么变成了“慕尼黑惨案”?
1972年9月5日凌晨4点多,八名身穿运动服的“奥运会选手”悄悄溜进了奥运村宿舍区。他们全都提着重重的手提包,眼睛睁得鼓鼓的,目光快速搜寻以色列运动员的住所。这时,整个奥运村里的运动员和康纳利大街31号的居民都沉浸在梦乡之中。
慕尼黑惨案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届奥运会,来自121个国家的7173名选手参加了共195个小项的赛事,所有数字都创造了当时的历史纪录。
这是德国历史上第二次举办奥运会,此前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因为当时纳粹德国种族主义而臭名昭著。因此,德国迫切希望通过这一届奥运会提高整个国家的形象,同时向世界各国传播所谓“民主、自由、繁荣、乐观”的新思想、新气象。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德国奥委会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本届慕尼黑奥运会期间,警察不配枪也不穿制服,只着便衣散布在琳琅满目的商场和拥挤的酒吧中。
以色列代表团入场
而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以色列代表团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那一支队伍。他们统一穿着深蓝色套装,戴着白色软帽,手举“大卫之星”的国旗,却一脸严肃。
一个将奥运会的安保标准降到最低,另一个则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为全场最瞩目的焦点,然后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在1号公寓前厅门口,八个人拉开了手提包的拉链,从里面拿出了各自的自动步枪。当其中一个人砸开门锁的时候,以色列摔跤裁判尤塞夫·戈特佛伦德听到了声音。他以为自己的室友回来了,于是就开门迎了上去。
慕尼黑惨案
戈特佛伦德在黑暗中看到了手持自动步枪、头戴面罩的人影,马上意识到了危险,他一边大喊“危险”,一边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即将被推开的房门。然而,房门还是被撞开了。八名恐怖分子在1号公寓扣押了5名以色列运动员。紧接着,他们又在3号公寓绑架了6名以色列运动员。
不过,他们还是漏掉了2号、4号和5号公寓的8名以色列人,这其中就包括他们急于抓到的以色列奥运代表团团长塞缪尔·拉尔金。
慕尼黑惨案
八名恐怖分子在行动过程中撞到了迎面走来的摔跤教练摩西·温伯格。温伯格体型巨大,身手敏捷,反应迅速,瞬间就撂倒了一名恐怖分子。正当他准备收拾下一个人时,脸部被子弹击中。这是康纳利大街上的第一声枪响。
然后,枪声就止不住了。恐怖分子将11名以色列运动员赶到1号公寓,以色列运动员试图反抗,2人被击毙。
十几个小时之后,根据恐怖分子与西德、以色列达成的协议,8名恐怖分子押着剩余的9名以色列运动员前往机场。
机场交火
到了机场,恐怖分子准备登机,这时埋伏在机场内部的西德狙击手开枪了。交火大概持续了大约二十五分钟,在恐怖分子即将全军覆没时,他们用掉了手中的底牌:一名恐怖分子向载有5名人质的直升机里扔了一枚手榴弹,直升机立刻爆炸;几秒钟后,恐怖分子开始扫射第二架直升机里的4名人质。
第二天凌晨1点,西德发言人向全世界宣布,“正如大家所料,恐怖分子全部被击毙,人质全部获救。”
远在中东的以色列国民听到这个消息,激动不已。但是到了5点,西德方面改口称营救行动失败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全部遇难。
慕尼黑惨案
短短4个小时,以色列国民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事件过后,以色列发起了代号为“天谴”的报复行动:一份11人的死亡名单出现在了“摩萨德”手中。
从1972年10月到1981年8月,历时九年,“天谴”行动终于落下帷幕。
写在最后
客观地讲,“慕尼黑惨案”的发生,西德在安保方面有很大的责任。
营救计划
一方面,慕尼黑奥运村的安保工作存在巨大的漏洞。为了营造“和平欢快”的氛围,东道主可以降低了安保级别。引用慕尼黑警察局长的一句话:“我们在奥运场馆有两千名身穿淡蓝色制服的安保人员,但是在奥运村里一个也没有。”
以色列国民在家中收看事件直播
另一方面,西德方面低估了恐怖分子的能力。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举办之前,曾有情报机构专门为西德奥组委设想出“21种突发状况”,其中就包括巴勒斯坦人可能对以色列运动员发动恐怖袭击。然而,西德警方评估后认为,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在奥运会上。事实上,参与袭击的8名恐怖分子当中,其中一人曾参与过奥运村的建造工作,对奥运村周围和内部的线路布局了如指掌。还有一人已经在西德定居了10年之久,获得过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