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扶阳,看看现代社会的疾病!

通过扶阳,看看现代社会的疾病!阳气一虚,百病生

随着社会物质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空调,啤酒,饮料,矿泉水,冰棍雪糕,水果,等寒凉饮食和环境,严重违背了大自然生命规律,从而造成了很多阳虚人群。

阳气一虚,百病生!

很多人对于固护身体阳气,方可百病不生的理念,不够了解!

中医源于生活。试想一下,在一个阴暗潮湿的房间,长满青苔,要想除去这些青苔,该怎么办?是一点一点铲除吗?显然,这种做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正确的做法,只有让房间通风、降低房间的湿度,让房间干燥,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同理,治疗人体疾病,也应该是治人而不是治病。只有把人体内环境,调整为不适合疾病生存的环境,疾病便可不治而愈!

这就是扶阳中医必将发扬光大的当今现实!

扶阳,扶的是脾胃阳气,脾胃阳气旺盛则人体阳气才旺盛!

中医讲“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阴阳本为一体不可分割,阴阳二气即是胃气、即是气血,脾气上升为阳,胃气下降为阴。人体阴气可以通过饮食水谷的摄纳,得到不断的补充,而阳气只有在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阴气的转化而补充。因此只有时刻固护脾胃的运化功能,人才能健康长寿!

人一出生,先天之气便化入后天之气,分不可分,合不可合。无先天而后天不生、无后天而先天不立。只有后天的不断充养,人的生命才能延续。没有后天的滋养,先天之气也是死气。而后天充养的关键,是时刻固护脾胃阳气!

脾胃为中轴,脾主升,胃主降,心肝肺肾为四维,为轮,轴动而轮转,中轴阻滞不转,则四维功能必异常。脾胃为土,土温则生生化化,土寒则不生不化。中气一衰,四维病起。

扶阳中土的治法:

现在医家治病大多都是从邪气来立论,而扶阳中土是从正气立论、从脾胃立论,以《黄帝内经》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为立法处方遣药之准绳,是治人而不是治病,以调旺脾胃阳气为根本大法,以不变之一法,应对万变之病症!让医者不再迷茫、让疾病不再转变、让众生越来越健康长寿!

扶阳中土的方药:

调旺脾胃阳气为根本大法的指导下,以正、纯、精、高的温热中药为主。

方如:四逆汤、白通四逆汤、湘中桂附理中丸、四味脾胃舒等。

药如:附子、肉桂、炙甘草、桂枝尖、白术、茯苓、砂仁、川椒、干姜、生姜、高良姜、陈皮、小茴香等等。

掌握扶阳中土,中气决定论,心中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病机,便可以在临床诊病中不再迷茫!由于十之八九都是阳虚之人,看舌望面,便可知其所患大多病症。遣方用药便变得简单了许多。

人之脏腑,以脾胃为主”,人的脏腑以脾胃为主。

饮食人胃以后,脾来运化,它就好像自然界的土地一样,所以我们在五行划分上说脾属土。脾胃能消化转化食物,它的动力是水火二气,并不是脾自己所能的,就像土地,如果没有太阳、没有水,它什么都不能长。只要有了水火,脾就能消化食物了。“脾为死阴”,在中医里边是难让人理解的,“死阴”指的是脾本身没有生机。如果是土,土就是土,没有水没有火,什么都不能长。另外“脾”字右边是个“卑”,也就是说在人体内它处于最低的位置,在自然界处于最低的就是土了。人体内所有的东西,从土生,最终还要收到土里边,这是自然界,脾胃也是这样,所有的病从脾胃生最后还要从脾胃这儿好,从这长还要从这再灭,这就是土、是脾胃。“火盛则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水火有偏盛的时候,脾胃便不能正常工作,不能化物,这时候就成病态了。“制其偏而使之平.则治之之法也”,治疗的法则是纠正水火的失衡。-贾海忠老师语录

保胃气,救肾气——李可论治心脏病略识

导读此文主要是通过介绍山西李可老中医论治心脏病经验,阐述李老“保胃气,救肾气”扶阳重土的学术思想,抛砖引玉,砥砺发扬传统中医救治疑难重症的魅力。

1、引子:

作为一名曾在山西学习中医的学生来说,灵石李可老中医治疗急危重证的大名如雷贯耳,在面对病人生死存亡之际,他常以数百克附子回阳救逆,屡起沉疴。李老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诚如孙思邈所称道的苍生大医,被人赞为中医的脊梁。基于对李可重阳思想的尊崇,我开始广泛研读有关扶阳理论的著作,其中包括李可、黄元御、郑钦安、彭子益等医家著作,以下内容是我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浅思拙见。

2、元阳与中气是生身立命之本

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指出:“人身所侍以立命者,其为此阳气乎。阳气不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真气,命根也,火种也,藏于肾中,立水之极,为阴之根,沉潜为顺,上浮为逆。”

李可推崇的彭子益圆运动理论,实秉自于清黄元御的中气思想“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升降,化水火金木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

保胃气,救肾气,一个为后天之本,一个为先天之本,元阳与中气是生身立命之本。李老推崇清末火神派祖师郑钦安的观点,认为元阳为生命之本,救肾气,即为救先天之本。黄元御则基于河图五行理论,根据《内经》中“升降出入,无气不有”领悟到凡病皆为人体本气致病的原理。中气为后天之本,生命之轴,经络脏腑如轮,随中气升降带动十二经气旋转,生命不息,升降不止,而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则百病生焉。

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密切联系,肾中元阳启命门之火以生土,益脾胃,而后天水谷精微运化濡养先天之本。所以先贤大师皆重视调理脾肾,后天无先天不立,后天无后天不继。

3、阳气不足是心脏病的根本原因

李老论治心脏病时谈到风心病与肺心病的机理治则方药,认为其病因病机出于本气自虚,风寒外邪内侵,正气无力鼓邪外出,反复受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深伏在三阴经本脏,成为半死半生的格局。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身皮毛肌肉,经脉官窍,五脏六腑但有一处阳气不足,正气便虚弱易感六淫。

病有千般,但究其原因,阳虚者十占八九,而阴虚百难见其一,《四圣心源·阳虚》中论“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临床上阳虚症状极其复杂,寒多热少而又有真寒证及假热证,真假难辨,人常混淆之。

仲景立法,只在这先天元阴元阳上探取盛衰,而今世风日下,医者稍解一二方,得一二法者,即诩为好医生,其不辨阴阳病因,多见病治病,究竟仲景心法,一毫不识,此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其中,对于阴阳二纲,《内经》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张景岳秉承《内经》理论,在《景岳全书》中论述到,阴阳是纷繁复杂的医理的归纳纲领,表里寒热虚实是诊病施治的关键,“故凡诊病施治者,必当察元气为先,而后求疾病。”正所谓大道至简,真正的大家皆重视阴阳虚实的辩证,不拘于一方一症的简单对应。

李可指出,风心病、肺心病皆是由太阳之表感受外寒所致,且由于正虚阳气不足反复受邪,终使寒锢于五脏。再此须知诸症当先解表,但有的医生见病治病,麻黄汤治疗外感,发汗祛邪,未得顾护正气,使得外邪祛一分留一分,深入三阴。此类病症实乃外感夹有内伤,表里同病,太阳少阴同病,不能单纯解表,当扶阳解表,固本气,开表闭,宜麻黄附子细辛汤。而风心病与肺心病亦类此,其主要症候为咳、喘、肿、全身痛。风心病即《金匮要略》乌头汤的虚化,肺心病即小青龙汤的虚化,因为入少阴,所以加附子细辛,佐麻黄开提肺气,透发伏邪。治疗时以两方为基础,结合病人当时的体质,先救本气,保胃气,固肾气。

养生治病重护阳气,阳气为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一起的混元之气。肾气为元阳命门真火,是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求之与肾就是救肾气,所以治病用药切不可伤阳。脾胃运化精微以濡养形神百骸,中气运转,五脏安康,即为益护元阳。所以若有脾胃病以理中汤辈不效者,即可用四逆以补火生土。若后天中气伤,犹可从先天肾补,而肾气重伤,则若拔阳根,根伤人亦亡。明代景岳曾说过,宁可误补不可误攻,误补犹可挽回,误攻则追悔莫及。我认为景岳此言用意莫过于温补重阳的思想,顾护人身脾肾之阳即护人之先天后天之本,若错施苦寒之品误伐阳气,则若拔阳根,其实为重伤人身之本。

可见,脾肾为人身之本,治病要以顾护脾肾为第一要义。

4、总结

通过研读扶阳派医家的医书著作,我能感悟到他们在中医传承困境中,对中医复兴之路的隐隐期许与深切努力。正如李可老中医认为,中医复兴之路在于回归经典,经典是中医的生命与灵魂,走《易经》《内经》结合之路,潜心医圣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运用六经辩证的理法方药医治百病,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人体大修-中医养生, 脾肾为主

肾为先天之本(又称先天之根),是生命的原动力,五脏精气的源泉,生命的主宰,内寄命门真火(又称元阳),被称为人之乾元.故《易经》讲:“大哉乾元,万物资始!通俗讲就是:有了太阳才有了生命,肾之元阳就是人体中的太阳。

命门真火发动人体十二经循行不息,五脏六腑气化周行,生命欣欣向荣。此火一衰,诸脏皆衰,百病丛生;此火一灭,生命终结。

人体惟有依靠脾胃,才能将食物消化吸收,才能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全身脏腑经络组织才能有充分的营养,生命才能维持。

如脾胃有损,胃气不足,不管虚症实症,一切饮食药物皆难以运化。尤其对于虚证(气虚、血虚、脏器虚损),都应考虑从脾胃入手调养。脾胃一强,则饮食消化吸收功能旺盛,自然化生充足的精血,使阳易生,阴易长,人体脏腑强盛,正气充沛。

古人总结道:“脾胃健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反之,若脾胃受损,胃气受伤,其他四脏必定皆无生气,百病皆生。故《黄帝内经》讲:“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脾与胃相表里,脾之气主升,胃之气主降。脾胃升降之元气混合在一起就是人们常说的中气。中气乃一身之气运转的枢纽。中气足,人身之气方能自如,周流全身。人体中气是否充足,也就成为人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

在人的后天生命中,肾为脾胃之根,脾胃又为肾之本。把胃气与肾气相提并论就是要胃气保护肾气。故凡养生调病皆要以顾护培补脾肾元气为主,以保护脾胃元气为第一要义。

脾肾元气又合称为人之本气。人之本气充足健旺,生命方能欣欣向荣;人之本期虚弱,人体就会百病丛生;人之本气衰,生命就会岌岌可危。我们所说的人体正气,阳气,其实就指脾肾元气混化在一起的这个本气。

本气充足旺盛,周流全身,人体就不受侵犯,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所以,保养好脾胃元气,人体气血就可充盈起来,抵御各种疾病,益寿延年。这就是中医养生的人体本气论,又称脾肾为本论。

培植中土扶阳抑阴——说三叉神经的成因与治疗

“培植中土,扶阳抑阴。”这是有清一代中医宗师黄元御最核心的主张。

所谓“培植中土”就是健胃补脾,调理脾胃;所谓“扶阳抑阴”就是通过培植中土从而提升元气,增强阳气,抑制、祛除阴邪。

黄元御这一医学主张的依据源于其对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肾五行关系的深刻理解。肝主木,木主曲直升发,对应春季;心主火,火主升腾燥热,对应夏季;肺主金,金主肃杀攻克,对应秋季;肾主水,水主滋养化育,对应冬季。那么脾呢?脾主土,土主生产供养,居中,对应四时,滋养心、肝、肺、肾。

在这里,“中土”既指脾,也指脾胃。脾胃二者分工合作,一主消化,一主运化,密不可分。正因为脾胃的特殊地位——居中,特殊作用——供养人体,因此脾被称为五脏之母、后天之本,它是人体后天元气的唯一来源。

三叉神经痛疼于上,其深层原因是风寒湿邪困于下,其更深层原因是脾气不足,卫气削弱,阳气无法周流全身。周身气血不畅,导致三焦不通,上下阴阳失调,上身多火,下身多水,水火不济。

那么,脾气又是因为什么而不足呢?或者是因为过度思虑而伤脾,或者是因为受风寒而伤脾,或者是因为饮食寒凉而伤脾,或者是因为体内的湿气太重而伤脾,或者是兼而有之。更糟糕的情况是,在三叉神经痛产生之前的漫长的生活过程中,上述各类症状或单一或交错地潜伏在体内已有很长时间;或者在三叉神经痛复发之前,上述各类症状或单一或交错地长时间密集出现:这使得脾气更虚,也使得风寒湿邪更易入侵,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当阳气严重不足甚或中气下陷的时候,三叉神经痛就很容易产生或者复发了。

因为脾虚而导致的中气下陷,首先会使得肝和肾严重受损,其次是心和肺受损。于是,五脏六腑秩序皆乱,互不协调,面部疼痛剧烈,大有百病皆生之态,而诸医也就都束手无策了。

基于上述认识,治疗三叉神经痛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一,必须坚持健胃补脾。要有恒心,要有长时间调理的思想准备和切实行为。培植中土,这是治病的物质基础。

第二,必须坚持祛寒湿。人体因寒而湿,因湿而寒,寒湿总是如影随形。寒湿常常沉积于下半身,又常常浸透于骨髓、血管、经络,隐藏甚深,所以祛除起来非常不容易。所谓百病易除一湿难去,正是如此。反过来说,如果真正把寒湿的问题解决了,也就达到了扶阳抑阴的目的,很多疾病自然就消失了。

第三,必须坚持祛除风邪。寒湿与水有关,风邪与气有关。风邪之气就是寒气、凉气、冷气、阴气、贼气。这些风邪之气常常在人不知不觉间侵入身体脏腑,深入经络之中,流窜身体各处。一旦时机成熟,它们就会以某种病症发作。

第四,必须坚持引火归元。脾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脾产生元气,肾储藏元气。中老年的慢性病常是伴随着肾气的阴阳双虚。因此,在健脾胃的同时也必须坚持养肾护肾。肾水足,肾气足,就容易引火归元,使三焦相通,使上部之火与下部之水达到和谐统一。

第五,必须坚持保证睡眠。三叉神经疼产生或者复发的时候一般总是伴随着焦虑、失眠现象,这其实就是伤脾胃、伤肾气的表现:食不合则眠不安,胃不合则眠不安,肾气虚则眠不安。因此,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减少思虑,调整心态,心胸平和,坦荡从容,就可以让良好的睡眠激发人体自身去调理百病。

上述几种方法的核心依然是“培植中土,扶阳抑阴”,这是治病的主抓手,主渠道。阳气足则阴气抑制,风寒湿邪各种痼疾就会慢慢被逼出体外。

对于居家治疗而言,就是要在忍耐中坚持从每一天、每一餐、每一眠做起,通过药茶、艾灸、按摩、食疗等便捷方法,持之以恒地加以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体内阴阳平衡、气血充盈的状态。

2020.8.31

症状的出现,都是正邪相争的结果

症状的出现,都是正邪相争的结果。
邪气想要侵袭、影响人体,正气保护人体,不让邪气干预。
正气与邪气发生战争,人体就表现出不舒服的情况。
如果人已经死亡,没有一丝正气,此时邪气再多,人都不会感觉不舒服。
人体完全正常,没有任何邪气干预,此时也不会有不舒服的状态。
正气在人体有三层保护屏障,
第一层在最表面,是太阳、少阴,如同国家的边境。
第二层在中间,是少阳、厥阴,就像是各个城市。
第三层在最深部,是阳明、太阴,这就是首都。
邪气侵袭人体,到了哪个层次,相应层次的正气就奋起抗邪。
正气即起,邪气即消。
正邪始终处在此消彼长的斗争过程中。

正气收到邪气的影响后,正气不是原本的状态了,
此时就有病态出现,
虽说是正气交争,其实还是正气受干扰后自身出现了异常,
也就是『本气自病』。
治疗的目的是恢复人体的正常状态,
也就是让正气如常的工作,
因此,『以平为期』,顺应正气,
阳归阳,阴归阴,就是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