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中教授运用温潜法辨治不寐的病案研究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二部分 病案研究

第三部分 典型病案选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摘要:[目的]以导师郭立中教授近四年来门诊运用温潜法辨治不寐的病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来探讨导师运用温潜法辨治不寐的临床特点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辨治不寐拓宽临床新思路。

  [方法]通过跟随导师门诊抄方,查阅相关文献,全面掌握温潜法及不寐的相关理论知识,将导师自2012年12月至2016年9月期间运用温潜法辨治不寐的病案进行全面收集、整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条件的106例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建立病案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进行筛选、统计等处理,分析临床症状、舌脉、病机、药物等频数频率分布规律,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结果]106例病案中,男性20例,女性86例,男女比例1∶4.3,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最大77岁,最小21岁,以30-59岁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方面,共出现145项,出现频率在20%以上者有13项,依次为寐浅易醒、入睡困难、多梦、口干、疲乏、四末不温、性急、汗多、怕冷、醒后难寐、喜热饮、腰酸、口糜,频率依次为68.86%、67.92%、48.11%、45.28%、42.45%、40.56%、40.56%、33.01%、31.13%、30.18%、27.35%、25.47%、23.58%。舌象方面,共出现13种,频率在20%以上的有4种,依次是苔薄白、质淡红、有齿痕、质暗红,频率依次为50.94%、50.49%、29.25%、24.53%。脉象方面,共12种,出现频率在20%以上者共4种,依次是虚脉、浮脉、紧脉、沉脉,频率依次为76.42%、58.49%、27.36%、23.58%。病机方面,共出现9项,出现

频次最高的前四种病机依次为阳虚阴浮、心肾不交、阴火上浮、真阳下虚,依次的频数/频率分别为76/71.70%、75/70.75%、28/26.41%、27/25.47%。

用药方面,

制附片、生黄柏使用频率达100%,

其次为炙甘草、砂仁、肉桂、淫羊藿、朱茯神,频率分别为99.06%、99.06%、97.17%、97.17%、93.40%;

所用到的姜有四种,分别为生姜(49.06%)、干姜(28.30%)、煨姜(22.64%)、炮姜(8.49%)。归纳所用药物,为潜阳封髓丹的主要组成部分。

  [结论]

  1.导师运用温潜法辨治不寐多见于中年女性患者。

  2.温潜法辨治不寐的临床表现除寐浅易醒、入睡困难、多梦、醒后难寐外,还具有怕冷、四末不温、便溏、腰酸、下肢乏力等“真阳下虚”之态,及口干、口糜、颧红、耳鸣、目干、齿衄、牙痛等头面部“阴火上浮”之象,脉多虚、浮,舌苔薄白、质淡红或暗红、有齿痕。

  3.温潜法治疗不寐的主要病机为“阳虚阴浮,心肾不交”和“真阳下虚,阴火上浮”。

  4.导师运用温潜法治疗不寐常以潜阳封髓丹加减,常用药物有

:制附片、生黄柏、炙甘草、姜(生姜、干姜、炮姜、煨姜)、砂仁、肉桂、淫羊藿、朱茯神等。收起▲

学科: 中医内科学

授予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 硕士

导师姓名: 郭立中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页码:郭立中运用“温潜法”治疗不寐经验

加入购物车收藏

作者:王珊珊,李英英,

摘要:郭立中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急难症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先后师从伤寒大家杜雨茂、肾病学家叶传蕙、国医大师周仲瑛等,擅长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俗称“失眠”.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多梦等.历代医家对不寐均有论述,且治疗方法丰富.

不寐的病机可总体概括为“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包括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临床治疗多从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气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胆气虚,易惊善恐;瘀血停滞,血不养神等方面考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