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落魄,身后辉煌的梵高,究竟是不是自杀?

1890年7月27日,在奥维尔的一片麦田中,梵高朝自己的腹部开了一枪。两天后,在弟弟提奥的陪伴下,梵高最终因失血过多死去。

那年,他不过37岁。

在给母亲的信中,提奥写道,“对他而言,生命不堪重负……一个不能找到安慰的人,也不能写出自己有多悲痛,这悲痛还会延伸,只要活着,我就不会忘记……”

梵高一生困苦、孤独。但,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他坚持讨论的,依然是生命,而不是死亡。

《梵高画传》

01.

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于荷兰一个乡村小镇的富庶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新教牧师,母亲出身贵族,喜爱画画,梵高还有2个弟弟,以及3个妹妹。

他还有一位叔叔,是荷兰海军最高指挥官、中将。

这样优渥的家庭条件,很容易能养育出一个未来跻身上流的孩子。例如后来的提奥。

但对梵高来说,这些反而造成他一生潦倒……

梵高的家庭是一个严格的基督教家庭,父亲泰奥多勒“以严格的顺从和规矩的品行来对待生活,他对人性的变化一窍不通。如果他的儿子不能合上这个模子,那么一定是儿子不对,而不是模子不对”。

本尼迪克特演绎的梵高,《梵高:画语人生 》剧照

11岁那年,梵高某天放学回家后,独自向家人宣布,他再也不去上学了。

16岁,梵高开始辗转于富商叔叔家的各个画廊工作,最终却因阻拦顾客买烂画遭到解雇。

25岁,梵高被父亲送入一间传教士学校,准备“子承父业”。可,不过两年,梵高的学业再一次夭折。

父亲的期望落了空。不过也是在那年,梵高确立了日后专注绘画方向这个宏图。

母亲倒是很开心,她是小有名气的画家,自己也乐于指导梵高;梵高的表姐夫安东·莫夫就是画画的,赚了不少钱。

母亲的赞成让梵高好一阵兴奋,他立刻说,以后要为母亲画一幅像。母亲也开心回应:“会画得像我吗?”

这幅“画得很像”的母亲肖像,梵高最终是在1888年,在他开枪自杀前两年才完成的。

梵高母亲的肖像

因为梵高毕生追求的,并不是仅仅是母亲所说的“画得很像”,而是用笔触和颜色,传递给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当时没人有能理解梵高,自然也不会有人愿意出钱买他的画。辗转几年一无所获的梵高,终于收到了父母最后的通牒:要么回家老老实实做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要么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不要再麻烦家人,也不能住在家里。

穷困潦倒又自觉肩负使命的梵高没有放弃,他转而向提奥求助,希望弟弟能资助自己画画,他愿意将所有画作交给他来打理。

至此,提奥对梵高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帮助。

有人说,提奥愿意资助梵高,完全是场投资。他是画廊的经理人,曾打造出很多明星画家,让梵高成名轻而易举。

有人说,提奥是世上唯一理解哥哥的人,他相信他终有一天会成功的。所以十几年来,即使亏待自己和家人,也要寄给梵高巨额的资金。

我相信是后者。

梵高死后不久,提奥开始夜以继日地思念哥哥。他先是拿出与哥哥的通信,反复回味。接着又挨个找到梵高生前熟人,和他们谈论哥哥。尤其是陪伴梵高最后时光的加歇医生。

加歇医生的画像

加歇医生对治疗梵高的精神疾病毫无对策,但他却意外是一位艺术狂热者,他也曾以笔名参加过独立画展。马奈、毕沙罗、塞尚等19时期中叶以后的知名画家都有他交往甚密。1990年5月15日,右边这幅加歇医生的画像被拍卖,成交价8250万美元。

越是回忆,提奥越是痛苦。人们发现,他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梵高。

终于,在一次吵架后,他选择与从少年时就工作的画廊老板分道扬镳。在给高更的信中,他写道,他要继续哥哥的事业,开始画画。

提奥显然低估了哥哥对自己的影响,几个月后,他始终无法从哥哥去世的情绪中走出来,再加上梅毒的侵害,提奥被诊断出比哥哥更严重的精神疾病。

1891年,梵高去世的第二年,提奥便也跟着去了。

葬礼那天,家人始终无一人露面。

直到1914年,提奥的尸骨被迁移至奥维小镇,他永远地陪伴在了哥哥梵高的身边……

02.

梵高从小就展露出超凡的绘画天赋。

这是他8岁自学绘画的成果:

不管是人,还是动物,眼神里都充满了深思。如此“老练”的神情捕捉,出自8岁的梵高之手。

这是他10岁的画作:

这张乍一看平平无奇的牛奶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梵高在10岁时就已经摸索出毕生挚爱的用线条表现频率的独特风格。可惜绘画资质平平的母亲也未能重视到这点。

一个拥有深刻洞察力的小孩,性格必然与其他同龄人有所不同。

照片中,13岁的梵高紧抿双唇,眼神充满深思,一点孩童该有的活泼都没有。毕加索看到这幅照片后评价说,“多么像年轻时的兰波,尤其是那双散发着敏锐而焦灼的目光的眼睛”。

梵高(左),兰波(右),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

这样的性格非常适合创作,但绝不适合交际。

事业上毫无进展,再加上感情屡屡受挫。26岁的梵高彻底陷入了痛苦之中。他决定用心灵作画,以自己的画作抚慰他人内心的悲苦。

他把目光投向了下层人民。

身形佝偻的老年旷工,黑帽子遮住了眼睛,肩膀耸动,双手插在裤兜里,依稀可见凸出的膝盖骨一左一右在颤抖。

那是梵高第一次感受到能让自己心灵颤动的生活图景。他立刻回家,将这一幕画了下来。

可想而知,热衷买画的都是一些上流社会的富人,谁会乐意为一张底层人民的生活图景买单呢?

马奈(左)和雷诺阿(右)的作品,19世纪印象派画家,他们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

而且从梵高早期的作品可以看到,他非常痴迷于素描画。这些线条精准地传达了画中人物的情绪。

《在教堂打瞌睡的布里多尼女人》

《在教堂打瞌睡的布里多尼女人》,梵高临摹比利时画家费里西恩·罗普斯的作品。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情绪精准传递了出来。梵高的表姐曾说过一句话,“伦勃朗画的都是丑陋的老太太”。梵高反对说,“不,他描绘的是美丽的老妇人,她们贫苦,或许还不幸,但是痛苦使她们获得了灵魂”。

研究这些因痛苦而获得灵魂的底层人民,让梵高找到了自己画画的真谛;是伦勃朗的成功给了他信心,捕捉生活中的苦难也能让他走向成功。

梵高显然是错了。

他的画并未引起轰动,甚至提奥也认为哥哥的画实在质量不高。

被现实逼得走投无路的梵高,决心“妥协”,画一画市面上受欢迎的油画。挣扎多年后,梵高终于小有突破。

这种突破是非常吓人的。

左图是《花盆的瓜叶菊》,夸张的花、叶比例,融入了他对那位为色彩而自杀的马赛画家的敬意。为了销路,梵高每天非常勤快地出入花店。自此以后,他开始执着花卉中明亮、艳丽的色彩,并将之广泛应用,右图《鸢尾花》的用色显然比左图大胆很多。梵高一点一点走上了自己成功的康庄大道。

大胆的配色,也被梵高大量应用到了人物、风景画中。

左图为人像《戴草帽的自画像》;右图为《夜晚露天咖啡馆》。

19世纪,在欧洲的画家中,有一股追捧日本浮世绘的潮流。梵高从中也吸收了不少。

他的作品《唐吉老爹》中,老爹身后一整面墙都是浮世绘。

梵高对浮世绘吸收并不止于它们的构图、用色,他从来就是一个善于捕捉情绪的人,浮世绘中传达出来的清爽感,在后来搬去海牙后,梵高就特地在信中开心地向提奥表达了欣喜之情;从右图可以看出,梵高在临摹的过程中,还加入了了自己的理解和特点。

真的很难接受,一个喜欢用明亮色彩的画家,居然会选择自杀。

虽说通过梵高的家庭、童年、情感、事业等方面,可以想象他心中的压力之大。但从梵高的过往来看,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痛苦,甚至因为痛苦的陪伴,他才能不断自我突破,产出一幅幅惊人的画作。

要解释梵高后来的种种转变,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高更。

1888年10月23日,高更住进了梵高最爱的黄房子,两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岁月。对于梵高来说,高更一度取代了弟弟在他心中的位置,成了他的情感寄托。

《梵高:画语人生 》中的梵高与高更

梵高开心地重新布置了屋子,他们一起画模特,互相给对方画像,互相点评……然后高更飞快成名,而梵高,依然不被画商们待见。

当他们再次一起作画时,梵高摒弃了对高更的“讨好”意味,而高更也流露出了对梵高的不满。

割耳事件后,两次彻底分道扬镳。

住院期间,梵高终于迎来了他的画作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他确立了新画风:用弯曲扭转的线条,结合他独有的频率,使画作给人一种宁静的律动美。最著名的当属《星月夜》。

云似乎在流动,太阳也在运转。自然传达给人的力量,这幅画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这种画风很容易给人一种“超现实宇宙”的观感。难怪《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会采用这样的风格。

03.

梵高的一生很短暂,却被各种心酸、孤独、穷苦、伟大充斥着。

毫无疑问,如果他没有遭遇人生失意,他根本无法拥有现在这样的艺术高度。

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活该被他人欺负。

一直围绕在梵高身上的两大谜团:

他的耳朵到底是不是自己割的?

他到底是不是自杀?

应该被讨论。

1888年12月24日圣诞夜前夕,提奥收到高更的电报,“文森特重病缠身”。

梵高的左耳被剑砍伤了。

事后,有医生诊断说梵高是因为精神病发作自己砍伤了自己的耳朵。

因为在12月中旬,梵高与高更决裂,高更决意离开;几乎在同一时候,梵高收到了弟弟提奥要订婚的消息。

这意味着,梵高从此无依无靠,无人可以给他心理慰藉了。

重大的刺激,让他那家族遗传的癫痫迅速发作。梵高开始出现幻觉,房间里的“妖魔、精灵和鬼魂”威胁着他的生命安全。他劝说高更不要离开,在被拒绝后,梵高开始变得狂躁。两人日日这样争吵、互相仇恨着。

梵高出事的那一晚,高更自始至终,竟然再没露面。

而那把砍伤了梵高左耳的剑,到底也没有被找到。

后来,梵高在写给高更的信中说:“让我们保守秘密吧。”

这些迹象似乎都在表明,梵高的耳朵,是两人在争执过程中,被高更无意砍下来的。而梵高因为一直喜爱这位画家,他不愿意毁灭高更。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有一句话,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

梵高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他对高更如此,对所有人都是如此。

在从精神病康复后,梵高又回到了麦田开始写生。

1890年7月27日,他像往常一样,背着画架、画布、颜料外出写生。

没有人目睹子弹是如何射进他的腹部的。只有邻居看到他挣扎着走回了自己的房间,然后在弟弟的陪伴下,于两天后死去。

《至爱梵高》中说,梵高不可能自杀,如果自杀,他大可以朝着太阳下来一枪,而不是腹部;即使开枪之后发现不对,也会再补一枪。足足等了两天,实在不可能。凶手一定是持枪的雷内。

在李斓和李睦合著的《梵高画传》中,作者也同意这一观点。

梵高去世60多年后,一位82岁的老人主动提起了当年的过往。原来他就是雷内,当年随家人一起区奥维度假的纨绔少年。在欺负梵高这件事上,他可没少下功夫。后来,实在闲得无聊,雷内盯上了旅馆老板的枪,380口径的老款左轮手枪。

后来警察问梵高:“是你自己想自杀的吗?”

梵高无比平静而又柔和地说:“是的,我相信是的。”

案件调查就此结束,而雷内就此消失在奥维的夜色中。


梵高这一生,无疑是非常伟大的,他的画作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他在与命运斗争中,显示出来的对生命的热爱、对困难的不屈精神,都值得我们研究和谈论。

他一生最遗憾的地方,莫过于去世太早,如果再撑几十年,便能亲眼看到世人对自己作品的肯定。

英剧《神秘博士》中有一个片段,梵高穿越回到现代,当他亲眼看到人们无比欣赏他的画作,亲耳听到人们对他的赞誉,不禁热泪盈眶!梵高孤苦一生,当时无人理解他对色彩的执着,但是在影片里,现代人给予了他最充分的赞誉和理解!

假如真的有时光机,我想梵高看到这样一幕,真的会非常欣慰吧。心有瑰宝,绚丽璀璨。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会成功的。至于成功之后的喜悦,就都让后人去享受吧。他的使命已经完成。

作者:万象,文章原名《梵高:心有瑰宝,绚丽璀璨


推荐阅读

《梵高画传》作者: 李斓 / 李睦

本书收录了将近300 幅梵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述了梵高一生的艺术时光,再结合历史、生活、情感等几个方面的文字素材还原了梵高的一生。梵高的人生虽然苦不堪言,但是他仍然向往美丽的生活和美丽的世界。对于艺术的勇敢、坚韧、执着成就了他的传世作品。疯狂的、挣扎的、可爱的画作都在梵高画传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