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崔华云:生与死的对白
天安门文学★有温度的平台
【作者简介】崔华云,网名浪花,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原籍云南省西双版纳,现住黑龙江齐齐哈尔,著有30多万字散文集《这个秋天好想你》,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品散见于国内报刊,网络媒体。
生与死的对白
文 /浪花
清明,总是伴着淅淅沥沥的细雨,洒落在人间,洒落在华夏大地,洒落在华夏儿女们那颗痛楚、思念的心上。被淋湿了的灵魂开启了心的对白。
这一天,总是弥漫着阴云,嗖嗖的冷风和着细雨 ,伴着匆匆上坟的足音,追述着来往的梦……
清明,这一天,也只有这一天,好像我们和故去的亲人离的最近最近,仿佛在这一天,他们会回到我们身边,倾听我们的诉说,接受我们的“馈赠”。这一天让我们感受到和故去亲人们的“团聚”,心灵得到了些许的慰籍。
清明,座座坟茔上,冥币纸烟随风飘飞,一朵虚幻的倾诉慢慢地绽放开来,带着亲人们的思念与祝福飞往天堂,飞往故去的亲人们的身边,悲伤的人们跪拜在坟茔前、墓碑下,把积聚在心里的思念、悲痛倾诉开来。
一双双潮湿的眼里,写满了哀殇;热了一世的相遇,凉了一生的相伴。隔一层黄土与故人的对话,淋漓了阴阳两界的悲情与无奈。
清明,旷达的季节,渺茫的指令,迷离的灵魂,一朵朵深情的泪花在静静地绽放。上坟的人们毫不迟疑的目光一驻足,却原来,让多少人醒悟了阴阳两界仅仅是一层土的关系。在这层土的上下曾演绎着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演绎着多少黎明百姓的故事,历史的画卷把它慷慨地馈赠给了他们的子孙。但此时的歌喉怎么也唱不响春天的阳光,人们怎么也哼不出生死路上的音符……
生与死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交流,揭去了平日伪装的面纱,生的意义就在于活着的人怎样走完活着的路,完成逝者未尽的事。
清明,呼唤着他乡游子,无论身在天涯海角、世界各地、漂泊的心,总是牵连着故乡和故人;燃一炷香和一沓冥币,朝着故乡的方向跪拜,根,就永远扎在了故乡的泥土里……
四月,已孕育了新的生命,丝丝绿意的袒露,花儿娇羞的脸庞,招来了鸟儿的脆鸣,蝶儿的飞舞,坟莹上的枝桠晃动着,其实,稍不留神,就乱了上坟人统一而凌乱的思绪。
春的生机,被清明的一场阴雨击落,挂满了泪珠的花瓣,纷纷落地,任凭怎样挣扎,也终究化土为泥,真可谓落下了“零落桃花碾作泥”的悲剧……
清明,辨证了生与死的姿态,站在现实与幻想两端的人们,怀念着这种虚与实、动与静的差别,任日子叠加,也终是一个人无助的前行。
花开花落,苍茫了生生世世的神态,试想,跨越时空,在百年以后看今天,也许对今天我们的所为会觉得莫名其妙,会觉得幼稚好笑,会觉得荒唐滑稽,亦或是追悔莫及……
悟不透的人生,淹没了大度与包容,狭隘与自私替代了智慧与善良,未来的路,谁人不是一脉腥土?有道是,真豪杰乃坦荡与生死!
生,由不得你,去,也由不得你,人能掌控的只是活着。人生弹指间,还能行走于红尘陌路,观春夏秋冬,赏风霜雨雪,已是莫大的快乐与幸福!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段话:时间是个圆,将活着的人转成一座圆圆的坟。地下的,是横着的永久,地上的,是竖着的漂泊,活,是一个坑的等待,死,是一座坟茔的圆满。死与活只是一种姿态的表白。
清明,一汪悲戚的泪,洒落在了华夏大地,天南地北,祭拜的虔诚与思念,已成为一种无形的脉动……中华儿女的美德。
情来源于孝,伤来源于痛,痛过之后,便是更加的懂得,更加的珍惜……
清明,晶莹的泪花,绽放着四月的思念,讴歌着生与死的对白……
【一蓑烟雨 许秦州 点评】作者用独特的笔触写清明,虽然语言不凝重,不低沉,但同样的写出了人们对清明的不一样的情怀,好!欣赏了。
天安门文学第二创作室编辑部成员
总编:海底月
主编:幂闻
副主编:牧紫美英
编辑:诸葛
散文审核:水岸 大道至简
平台制作:追浪人
推送管理: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