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成就最好的自己
近日,我组织召开了五年级学生座谈会,在听取学生对学校、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的建议后,给同学们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志当存高远
确立志向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南朝时期的宗悫,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每天坚持刻苦地练舞。武功练成后,他对叔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宗悫真的成为战功赫赫的大将军。
年轻时的毛泽东极为崇拜华盛顿、林肯等人。他曾经从同学那里借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反复阅读,还在书上圈圈点点,写了许多批语,圈点、批语较多的是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和林肯等人的传记。还书时,毛泽东对同学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他立志成为“这样的人物”。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的探索和伟大的实践,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
年少时的杨振宁,在听父亲讲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时说:“我也要获得诺贝尔奖。”经过努力,他终于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我们正处在美好而又伟大的新时代,要立下远大的志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二、书山有路勤为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年少时的王羲之十分勤奋,他练字的时候每天就在门前池塘里洗笔,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多年坚持不懈的练习,余墨融进了池塘,池水都染成了墨色,成为著名的“墨池”。
拥有“世界发明大王”美誉的爱迪生,一生发明创造众多。他的每一项发明都经过了无比艰辛的过程,每天都夜以继日的工作。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实践证明,天才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得来的。我们应增强勤奋意识,坚决与懒惰作斗争,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最是书香能致远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能开阔我们的胸怀,丰富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
阅读,既是发展我们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适应将来高考的需求。未来的高考将重点考察阅读理解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语文试卷的字数由现在的7000字增加到11,000字,其他学科试卷的阅读量也相应增加。如果读书量少,阅读能力差,就不能适应将来高考的需要。
我们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阅读习惯的养成作为个人修身益智的大事。一是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坚持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用于阅读。二是养成随机阅读的习惯,充分利用早餐、午餐和睡觉之前的时间读书,即使每次10分钟也难能可贵。三是养成随身携带书籍的习惯,不论到哪里都带上本书,用阅读打发等待的时间。四是减少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把看电视和上网的每一分钟省下来用在读书上。
四、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
榜样是精神,更是力量,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一是要选择榜样。从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著名的学者、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中选择自己的榜样。二是要学习榜样。在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感悟出伟大的人格力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此激励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五、我思故我在
孟子说:“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只有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思考,才能深谋远虑,有所创新。一是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思考作者的深邃思想、真挚情感、写作技巧和论证方法,思考文中人物独特的个性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悟,思考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以及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启示。二是在学习中思考。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三是在生活中思考。只有思考,才能洞明世事,练达人情,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赢得他人尊重。
六、科学助成长
科学的生活和学习是健康成长的关键。
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有利于身体的发育和学习精力的需要。
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确保健康饮食。不食用垃圾食品,注重饮食结构,注重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鸡蛋、苹果、核桃和玉米等有利于提高记忆力的食物。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要我们自强不息,不断努力,一定能成就最好的自己。(智夫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