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最优质的智力资源,却在异国他乡沦为苦力?
为什么我们最优质的智力资源,
却在异国他乡沦为苦力?
文 | 雾满拦江
(01)
《纽约时报》有篇文章:《为什么名校毕业的亚裔孩子却无法立足于美国精英阶层?》
让我想起一位知名教授。
这位教授,在哈佛读书7年。
读到博士。
所以他带过许多本科生。
本科生中,教授最讨厌的是个犹太妹。
不仅他讨厌,同学们也都受不了她。
学生吗,平时穿着就是个T恤衫,牛仔裤,灰不溜丢像只貂,怎么低调怎么来。但这个犹太妹狠,身上都是名牌,招摇过市的样子。每天还要花好长时间,在课堂上涂指甲。
最要命的是,犹太妹还什么都不懂,用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她的基础知识为0”。
也不知她是怎么混进哈佛的。
基础知识为0也就算了,犹太妹还自命不凡,只要见到教授就冲过去,一边亮POSS秀名牌,一边问出一些让人难堪的低智问题。
此犹罢了,犹太妹还变本加厉,在实验课上对同学们指手划脚,吆吆喝喝。
这等于每次的实验课,同学们都是在她的“指挥”下完成的。
算了,我忍了。
教授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跟这种人计较,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毕业后我回国,当教授,看这个犹太妹还有什么咒念。
可以说如愿以偿了,教授花费七年的时间,最终拿下哈佛经济学博士学位,扛着金字招牌回国,可以说吃饭不愁,颐养天年了。
早就淡忘了讨厌的犹太妹。
可是忽然有一天,教授在电视里,看到了她。
(02)
教授,算是很体面的职业了。
十指不沾阳春水,不缺吃不缺穿那种。
但教授终究是个拿死工资的,有个极矮的收入上限。
所以那天教授坐在电视机前,震惊的看到失联好多年的犹太妹闪亮登场,才意识到他看到的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
雪莉·桑德伯格!
十亿美元级女富豪。
跺跺脚,硅谷地动山摇那种,被福布斯誉为全球最有权势的人物,哈佛追在她屁股后,逢人就说这是俺们教出来的最优秀学生。
当时教授呆呆的望着这个讨厌犹太妹,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20年前,当他以博士身份教这个犹太妹读书时,如果有人问他,你认为这个妹子,将来会有出息吗?教授会响亮的大喊一声:吃屎去吧!
她凭什么?
就这么个基础知识是0,自命不凡对人指手划脚的货,饿不死她就算烧高香了,她凭什么还想有出息?
然而20年后,教授才深切的意识到:
这个犹太妹,才是哈佛真正想要的学生。
而自己,不过是搭了犹太妹的顺风车,所有的学习及教育理念都是错的,却拿这些错误的观念来要求人家,所以最终的结果,自己只能做个收入卑微的教授,而人家犹太妹,却张开大嘴吃八方。
那么哈佛、或是藤校、或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学府,到底想要什么学生?
——自命不凡,使命感爆棚,以天选之子自诩,敢想敢说敢做,纵天大的挫折也不会有丝毫气馁,哪怕在你眼里她只是一坨屎,她也不会放弃熏染你的执念。
名校最渴望接纳的,是未来领袖。
(03)
《纽约时报》故事,詹姆斯·洪——这是个华裔孩子——毕业于伯克利电子工程专业,到IBM公司面试。
一名华裔研究员,看了詹姆斯·洪的简历,起身离开座位,走过去把办公室的门关上,然后低声对詹姆斯·洪说:孩子,你会得到一个职位,但我建议你不要接受。你如果接受了,你就是下一个我。在这里,华裔是永远没有机会进入管理层的,更不要说进入高层了。我们这代人吃了那么多的苦,就是希望你们能比我们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可最终,我们完成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讲了这个故事后,《纽约时报》披露一组数据:
在美国藤校,亚裔——大比例是华裔孩子,占到15%至20%。
——但在美国企业管理层,华裔占不到0.3%,在董事会还占不到1%,在大学校长中占不到2%,在财富500强企业中,仅有9名亚裔CEO(多是印度人)。
在圣弗朗西斯科湾一带的25所最大型公司中,华裔员工数量超过三分之一,但在管理层,华裔不足10%,在董事会层,华裔不足6%。
华裔面临着职业天花板,某种程度上形同于苦力。
法律教授蒂姆·吴说:华裔孩子都在卖苦力,他们总是向着那些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方向迁移。
华裔孩子如候鸟,向着美国最底层流动,给美国注入高质量的苦力。
(04)
为什么我们最优质的智力资源,却在异国他乡沦为苦力?
《纽约时报》解释如下:
第一个,规则不同。
华裔孩子受到的教育规则,是做一头老黄牛,吃最少的草,挤最多的奶,挨最快的刀。而西式教育强调的是以天下为已任的使命感。所以中国的教授,遇到后一种人,就会从骨子里不认可,认为对方不是一头正经牛。
但人家不是牛。
是领袖。
第二个,华裔孩子写作力匮乏。
《纽约时报》认为,华裔孩子普遍面临着写作困难,因为华裔孩子不敢写,写作必须要有鲜明的观点,但华裔孩子成长的环境,个人的鲜明观点是不被推崇的,一个连观点都不敢有的人,纵然拿起笔,也不知该怎么写。
失去写作能力,形同于失去思考力,这就是华裔孩子的软肋。
第三个,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跳出局外,俯瞰社会各层级观点。
但多数华裔孩子,没有接受过这种训练,甚至无法区分事实、观点及感受。华裔孩子更缺乏讨论问题的规则与耐心,其幼年成长的环境,是在事实、观点与感受三者之间跳来跳去。你谈事实,他说观点,你说观点,他强调感受,你顾及他的感受,他又说事实胜于雄辩。批判性思维不是吵出个胜负输赢,而是获得本质的认知力,这是华裔孩子相对陌生的。
第四个,情绪化严重,表达力不足。
前述教授,在哈佛读书七年,都是博士了,但他在看待犹太妹问题上,却毫无逻辑毫无依据,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一个博士、教授都这样的情绪化,可想而知他教导的孩子,表达力更成问题。
正是因为表达力不足,所以华裔孩子极少说话,不敢说话,生怕说错话。但西式教育强调的是敢于表达,你听着他们的孩子说话低智浅陋,只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用最简捷的方式来表达自我。
中国古来的读书人,是最有史命感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振聋发聩,昔往智者以拯救苍生为已任的恢宏志向,于今却被不堪的后人弃如弊履。原本华裔孩子是最优秀的,但因为对规则隔膜,平时训练不足,导致了我们的孩子个体出类拨萃,群体却表现不佳。是以破局之法,必须要改变此前的老黄牛思维,我们不是牛,而是主宰未来天地的主人。华裔孩子需要强烈的使命感,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勇敢表达自已。只有当我们的孩子掌握了更有效的现实规则,我们整体民族的命运,才会得到改观。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