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背古村--宁都古村
江背古村,位于宁都县县城正北方,石上镇西北方向约10公里。
江背古村建村历史久远。早在公元949年,从山西、河南一带为避战乱迁来的了七八户刘姓人,在这里居住了六七十年后,认为这里群山环绕,交通不便,也不利于种田生产,就迁往别处了;到了公元1107年左右,辽、金两国争战,又有从山东逃往宁都琳池定居的曾姓人,因始居琳池的曾姓人繁衍较快,后就分了30多户曾姓人迁到东山坝的小源村,其中有一名叫曾霸公的又从小源来到江背。在他看来,江背这里山好、水好、土地好,活像一个小盆地,风水不错,所以就从小源村带着其家人、兄弟等,先后有十八九户人家迁徙至此定居,并不断繁衍生息,至今曾姓族氏已在江背开基有四十多世祖,现拥有居民270余户,人口1400多人。
进村前就看到古树环绕中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三层歇山顶楼阁。
这也是江背村保存最好的一片古建群,从左至右,依次是斋膳房、慈恩阁、东岳庙和砥柱亭。前面有广场。
慈恩阁正面
先走到后边,参观砥柱亭。
大家也看见了,这个砥柱亭其实是一座古桥的桥亭。按介绍,这座古石拱桥应该是先建,大约有三四百年历史;后来再加盖了桥亭,原名“进士亭”,现在才改的名字吧。
亭子两头是马头墙,门侧有石鼓。
一派田园风光
回望慈恩阁,可以见到上面两层皆建有明轩,可以欣赏村子周围景色。
慈恩阁左侧为东岳庙,供奉的是东岳大帝。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主宰着世间万物的生杀大权。
正中为慈恩阁。慈恩阁原名水口阁,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估计也是出于风水考量而建。介绍里说,命名为慈恩阁,是为了感谢曾氏家族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位杰出母亲。我倒是更倾向于另一种说法:曾氏家族一直以来崇尚教化,历来就有行善积德、扶贫济困的优良家风,村中富户常怀感恩之心,在此阁做善事、救济贫困村民,故有此名。
慈恩阁大门为一个牌坊式门楼。
威武的门神
门厅顶部有八卦藻井,中有精美彩绘;往里是天井。
天井上方也是卷棚八卦藻井。
正殿开有三个门,中间是月门,两边为拱券门。月门上方挂有“佛光普照”牌匾。
正殿两侧各开有券门一个,门额分别为“锡祉”、“普惠”。
正殿上方藻井的一条龙戏珠图案。龙族也搞独生子女了?
后殿藻井,还是一条龙。
后殿供奉的各路神仙
从院子里可以看到村口古樟苍翠挺拔
慈恩阁二层背后写有“文光射斗”。真是多功能厅啊,还兼具文昌阁的角色...
二层楼阁的回廊。两侧开有月门,东边门额书“白云”。
正面也是月门,上有横额“桂殿兰宫”。
三重月门组成美妙的几何图案。里面供奉的却是关老爷,权当是关帝庙吧
这就是适才看到的天井屋顶了。这种屋顶非常罕见,印象中好像仅在婺源见过一次。就是在实际的传统天井位置上加盖了坡屋顶,但在中间留了一个孔。这个更加好玩,留了个心形的,下面再加屋檐,最后实际成了个圆形。
楼阁第三层,供奉的这位应该是魁星了。“魁星点斗”,也是古代读书人最大的期盼。三层可算是文昌阁了。
俯瞰可见江背古村地处群山环绕之中,精致优美;这一片盆地中间的小平原,更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所在。风水确实不错。
出了慈恩阁,准备进村。村口几棵古樟高大茂盛、生机勃勃。据说,当年村里人为感念先人的功德,在村子周边还种上了17棵樟树,以表示村里出了17户富人,同时也美化了村庄的环境。这些古樟树都有三百来岁了。
门匾书“星聚寿昌”,上面还有“江北小学”字样。这里曾经当过学校,后来屋主通过政策讨回,据称是古村现在保存得最好的一栋古建筑。
内部是两进一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