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国关】专题导言:巴黎和会后的百年国关 | 国政学人

简  介

【作者】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Margaret Macmillan),历史学家,现为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院长,精通国际史和外交学,著有《尼克松在中国》、《巴黎1919》等畅销史作,是第一位获得塞缪尔・约翰逊奖的女性;

阿南德·梅农(Anand Menon),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欧洲政治和外交事务方向教授,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欧洲项目副研究员,伯明翰大学欧洲研究所主要创始人、西欧政治研究方向教授;

帕特里克·昆顿-布朗(Patrick Quinton-Brown),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现为牛津大学全球事务杂志《圣安东尼国际评论》(St Antony’ s International Review)执行主编。

【编译】徐枫潇

【校对】徐枫潇

【审核】王国欣

【来源】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95, Issue1, January 2019, pp.1-5

期刊《国际事务》是1922年创刊的国际关系学术期刊,主编为安德鲁·多曼。五年平均影响因子为2.703,目前在国际关系学核心期刊中排名第8。

巴黎和会后的世界政治一百年

Introduction: World Politics 100 Years after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正文

一百年前,《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在法国太阳王故居镜厅里签署。该条约是一系列条约与协议的核心,统称“巴黎和平协定”(Paris peace settlements)。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系列协定所终止的战争代表着国际关系史上一个截然不同的时期——一个自中世纪以来一直由欧洲国家所主导的时期。尽管各大国之间拥有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关系,甚至价值观趋同,但整个19世纪至20世纪初,以欧洲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其辉煌时期仍具备两大特征:欧洲内部的均势和全球帝国主义的扩张。

周年纪念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利于国家间团结的误会,但基于国际秩序的主题下,反观我们曾置身何处?发生了哪些改变?我们又将向何方?诸如此类问题的思考都是意义非凡的。 我们在忧虑和不安中认识到,无论对于国际政治还是国内政治而言,2019年都是处于过渡期并充斥着紧张感的一年:反全球化的浪潮渐强,民粹主义势力渐起,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剑拔弩张,美国在其当权政府领导下收拢霸权势力。如上种种,都对支撑世界秩序已久的规范和机制提出了质疑。

1919年和2019年之间,存在着一些颇具启发、甚至令人忧虑的相似之处。在这两个转折点,世界亲历全球主义的倒退,本土主义和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民族运动对国家提出新要求,国际革命运动逐渐蔓延,以及对现行国际秩序或缺失的国际秩序的隐忧。因此,当下不仅是反观《巴黎和平协定》意义的好时机,因为它的确对后来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它提出了国际关系中不断变化的、并持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有助于向正在发生、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提问。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许多挑战和问题——解决种族民族主义、为全球和平与繁荣奠定基础、管控与遏制战争、欧洲的未来——尽管百年前未能解决,但已经在巴黎得到了讨论。

《国际事务》本刊特辑将着眼于这些主题进行考察,并以此对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初的国际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

我们要求撰文者以“1919年动荡的世界”和“世界大国为建立和平国际秩序所作的努力”为出发点;

我们希望他们把重点放在进行比较上,尤其关键的时间节点——如1929年、1945年或1989年这些发生重大发展的年份,而不是对于特定地区在某一时间段的历史进行单纯梳理;

我们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对比将帮助读者理解当下的挑战,并通过提供足够的历史背景,向读者昭示变化。就像英国前首相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曾言:“‘一周’时间,政治世界足以改头换面”;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鼓励撰文者思考自巴黎和会以来,国际政治是否发生了重大变革?如果有,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生了何种程度上的变化?

思考那些影响深远的国际事件有助于盘点当今世界,并且可能就未来的走向提出一些观点和问题。如果缺少强有力的国际制度与规则,如果大国竞争持续引发贸易战和军备竞赛,我们是否将重蹈两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覆辙?正如本辑中很多作者所言,人类正在亲历:大沙文主义民族主义复活,诽谤与诋毁环生,对‘他者’的忧虑与恐惧,保护主义声势渐强,以及美国日益增长的孤立主义——上述种种可能会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较量中变得无法控制。同样,对这些国际事件的思考有助于弥合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之间的分歧,而正是这些分歧,阻止了双方学习并运用对方的知识与分析工具来解决问题。

· 专题预告 ·

本周国政学人微信公众平台将对《国际事务》“百年国关”专题系列文章进行编译首发,并附“国政评论”部分,从学术角度对刊文进行品评和解读,同时欢迎广大学界同仁积极留言参与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