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篇    炎帝是被黄帝毒死的?


黄帝、炎帝打败蚩尤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中国的远古时代(应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南方九黎族(也有说东夷、独苗或古彝族)的首领蚩尤首先向炎帝的部落发动了战争。炎帝抵挡不住蚩尤的进攻,向黄帝求援。于是炎帝与黄帝的联军在涿鹿(在今河北省境内)打败并杀死了蚩尤。后来为了争夺最高的统治权,炎帝与黄帝又在阪泉决一雌雄。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做了中原部落的霸主。两大部落融合后,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这是书上最常见的说法。那么当炎帝受到了蚩尤的进攻向黄帝求援时,为什么黄帝能够很快的发兵救援呢?让我们来看看古书中有关黄帝、炎帝关系的记载。《国语·晋语》叙炎帝与黄帝的关系说:“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原来黄帝和炎帝是同父的兄弟。既然是同父,那为什么还会一个居住在姬水,后来以姬为姓;一个居住在姜水,以姜为姓呢?(两人还都是陕西人)要是明确知道他们都是少典的儿子,那末证明他们已经进入了父系社会(中国进入私有化的父系社会应有5000年以上),是不会更改自己的姓氏的。古书中的解释就一定准确吗?我们看《国语·晋语》的写作年代是在春秋时期。那时候离黄帝、炎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而且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史书,都是春秋以后著成的。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关黄帝、炎帝的记载很有可能都是后人附会上去的, 已表示黄帝、炎帝共出自一个伟人的后代(现在也有不少人想给自己找一个有点名气些的祖先),表示一脉相承的思想。
黄帝与炎帝并不是兄弟!他们是两个强大部落集团的各自首领。那么他们的部落活动区域在什么地方呢?根据考古发现证明:红山文化的范围有可能的就是炎帝的势力范围。“炎”字从甲骨文时,就被写成两个火叠在一起,本意是“火光上升”或“焚烧”。在远古时代,古人类对火的崇拜是可想而知的。而火在色彩上可以表现为红色,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是喜欢红色的民族,节日里挂红灯,新娘子穿红衣是再普遍不过的事了。因此,炎帝也可以理解为赤帝、红帝,这一方面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是有关的。红山文化的核心地区在内蒙古的赤峰市。赤峰的蒙语为“乌兰哈达”意识为“红色的山峰”,因为当地的土壤里含有大量的钾长石矿物而使山体呈现出红色,“红山文化”也因此而定名的。一个生活在周围都是大量红色山峰地区的强大部落,他的领导者完全可以称为“赤帝”或“炎帝”。那么炎帝部落的势力范围应在今天的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及内蒙东南部,这里出土了大量红山文化的各种龙型古玉。
按照同样的推理,黄帝部落的势力范围就应该在中原的黄土区域。也就是现在的内蒙西部、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一带。特别是甘肃、青海一带的马家窑和齐家文化有大量的古玉璧、玉琮出土。
而蚩尤领导的九黎部,它的存在年代应与我国东南部的良渚文化处于同一时期。范围在今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南部,出土最多的就是良渚文化的各种玉琮。
试想一下,在长江中下游居于霸主地位的蚩尤想更大的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崇尚玉石的玉器时代,蚩尤很有可能是为了得到东北和西北的玉矿而发动了战争。因为现今的良渚文化地区很难再找到玉矿了!)。于是率领着强大而又凶悍的军队(良渚文化地区出土了大量玉斧、玉钺),向炎帝的边境地带河北南部发动了进攻。炎帝抵挡不住蚩尤,于是向同处于北方的,关系不错的黄帝部落求救。黄帝当然不愿意看到称霸南方的蚩尤获胜再威胁到自己。于是他看准时机,等双方交战正酣时,率领部队从河南出发沿着太行山向北进军,抄了蚩尤的后路。与北边的炎帝在涿鹿(今河北省)两面夹击,打败并杀死了蚩尤,并在后来的时间里接管了蚩尤部落原先在淮河、长江以北的大量土地和人口。为了争夺“天下”统治权,实力大增后的黄帝又向北边的炎帝发起了进攻,双方在阪泉(今北京延庆县和河北怀来县一带,离炎帝的大本营──今赤峰,已经很近了)展开会战。由于炎帝的军队已经在与蚩尤的战争中损失很大,最终黄帝获得了胜利。
这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直接导致了原先位于古中国版图上的“史前三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蚩尤死后,他的部落联盟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并没有完全消亡。但在夏商时期,九黎部又不断受到中原王朝的征讨势力越来越小。后来,西周王朝的先祖古公亶父的长子为了让自己的弟弟继位,跑到了苏州一代,在原蚩尤部落的核心区域建立了吴国。当地的一些原著民,有的继续南下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广东和四川都出土了造型和良渚文化造型相同的玉琮),有的就和黄河流域迁来的人融合在了一起。西周时,吴国作为周王朝血缘很近的诸侯国,受到册封(多少代人后,就有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故事)。
炎帝战败后,黄帝为了更好的统治炎帝的臣民并没有杀死他。炎帝于是开始周游天下,尝百草为百姓治病,但终因在湖南一带(也有说是湖北)误尝断肠草而不幸身亡(是不是当时黄帝还是不放心他,怕他获得更多的人心而下了毒?)。他的臣民也被黄帝从原先的辽河流域内迁到了黄河流域,或者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北方的一些沙漠地区在5000年前是水草丰盛的地方)和商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而南下(殷墟妇好墓里出土了属于红山文化的玉勾形器,陕西周墓里出土了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就是最好地证明)。
黄帝“统一了中国”以后,为了更便于治理天下。把他的政治中心移到了“天下之中”的河南一带。从此,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就成为了黄帝部落融合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后的“中原地区”,也为今后夏、商两朝的开创打下了基础。黄帝死后,被葬到了他的出生地──今陕西黄帝陵。至此,中国完成了远古时期的第一次“统一”。(来源:2007.7.9.┎●﹏莳☆锍﹏╬◥●﹏)

(0)

相关推荐

  • 三星堆文明时期,长江下游有良渚文明,黄河流域有什么?

    虽然夏朝是否存在,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考古证据,但考古结果显示,距今五千年时,中国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不是自夸,而是有着确凿的证据.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 ...

  • 多学科综合证明汉藏语系源头起源于河北桑干河流域磁山文化人群

    根据复旦大学人类分子学家李辉教授最新研究成果,汉藏语系起源于桑干河-永定河流域.这是基于遗传学,考古学,语言学和历史文献四个学科证据综合推演得到的结论,可信度极高.考古学发现,最可能的结构是磁山文化8 ...

  • 《史迹》09:黄帝战蚩尤

    无论是蚩尤.炎帝和黄帝,这都不是他们的名字,这只是一个部落首领的称谓.当时的蚩尤原名叫黎贪,炎帝是姜轨,黄帝名轩辕. 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在阪泉这个地方发生过战役,结果是黄帝部落取得了胜利,炎帝归 ...

  • 第六百二十六篇  承德的红山文化

    X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品. 红山文化属新石器时代人类早期文化.红山文化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1935年首先发现于赤峰市红山遗址,故命名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地域分布在内蒙东南北,河北省北部和 ...

  • 第六百二十九篇  红山文化角形器

    角形器(见图1),圆锥体,其形如牛角,在红山文化中常见大小不一.形状略有差异的诸多此类玉器.因红山先民们相信自己的祖先为某种带角动物,因此取角之形制作成器,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畏.在某些方面,还可能 ...

  • 凭什么一辈子只发二十篇论文却评上院士?国之重器没他不行

    凭什么一辈子只发二十篇论文却评上院士?国之重器没他不行

  •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二十篇: 大宋山河之神宗求治( 二)流民入京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二十篇:  大宋山河 第四章 神宗求治  二 流民入京   外扰方解,内患又逼上眉睫.河北旱荒,二麦不收,饥民流离四方,有些人便到了京城,先是三五成群在大相国寺一带乞讨,渐渐移向 ...

  • 认知世事(六百二十九)

    做人要能抬头,更要学会低头,一仰一俯之间, 不仅仅是一个姿势,更是一种态度和一种品质. ---------------------------------------------- 优雅人生,是一颗平 ...

  • 认知世事(六百二十八)

    人的一生中,我们难免留下种种遗憾,或生不逢时,或才非所用,或乐极生悲, 或因祸得福.无论一个人活成什么样子,背地里都会有人说三道四.一笑了之, 给自己一个灿烂的天空,一片自由的海洋,让自己不断变强,就 ...

  • 认知世事(六百二十六)

    人生就是苦恼.所以人一出娘胎,开口第一声就是哭.决没有一见天日, 就大笑的.哭先于笑,就是人生唯一的途径.笑不过是偶尔的表示而已. ---------------------------------- ...

  • 认知世事(六百二十五)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远离混浊, 自己能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 能干的人,不在情绪 ...

  • 认知世事(六百二十四)

    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过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 人生如茶叶,只有经过了沸水的温泡,才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本色. 人生如戏,随着时空舞台的变换,随缘任运,自能肩挑一切重任. 人生如咖啡,只有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