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知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题目: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知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2019年第1期“本期聚焦

作者:孙小琪

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19.01.004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引发了链式突破,推动着出版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现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服务、智能化生产和精准化营销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并对出版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知识服务;出版业;数字化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深度学习的普及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步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根据路透社最近的一项调查,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出版商,有59%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并显著地提高了服务用户的效率和效益。[1]学者米罗施尼琴科(Andrey Miroshnichenko)在2018年进行了一个应用于新闻出版领域的图灵测试,结果表明用户有时根本无法区分作品是机器人创作的还是人类创作的;更重要的是,用户几乎不在乎这种区别。[2]2他认为用人工智能代替人的思想是麦克卢汉“人的延伸”思想的最终体现。在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媒介不断地扩展和延伸,增强了人类的各种能力,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媒介进化的必然结果。商业顾问帕默(Shelley Palmer)曾列出5种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作岗位,其中就包括人类记者。他指出,机器通过不断地学习训练,能够自动地生成新闻报道。随着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逐步应用,将对出版业解放生产力、重塑产业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内容策划、生产、分发和变现等一系列流程。

一、人工智能应用于出版业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近年来对于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知识服务中的理论研究现状,2019年3月,笔者分别以“知识服务”、“出版”+“知识服务”、“人工智能” +“出版”、“人工智能”+“图书”、“人工智能”+“情报”、“人工智能”+“知识服务”为主题在CNKI中进行了检索,时间跨度从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并对检索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从检索结果可以看出:截至2018年12月,有关知识服务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人工智能在知识服务领域的研究非常少。从各个主题每年的发文量来看,相关研究总体上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研究文献数量大幅度上升,大量的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孙庆生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为视角,对人工智能对我国出版事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出版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3]孙玉玲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产业将形成基于场景应用的智能连接模式、基于知识学习的个性化阅读服务模式和网络舆情分析报告智能生产模式三类新的商业模式。[4]武菲菲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行业的融合应用》一文中不仅对人工智能技术与内容生产、图书编辑、选题营销和用户需求挖掘等各出版环节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探究,还对人工智能与出版行业的融合进行了思考。[5]范周、熊海峰认为出版企业推进知识服务首先应树立用户、平台、全链和长板的新思维,其次还应重点从资源盘存、战略定位、产品设计、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五个维度做好战略部署。[6]张新新、刘华东认为在群体智能理念的引导下,新的出版流程将得以建立和健全,人工智能与出版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出版的新模式和新形态。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出版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是智能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出版业的产业生态将面临重构和挑战。[7]

但由于受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影响,针对人工智能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知识服务的应用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业知识服务的应用已涉及内容的选择、创作、营销等各个环节,提高了出版业知识服务的效率。

1.人工智能驱动个性化服务

在传统模式中,出版企业无法对用户的阅读行为和兴趣进行深入分析,总是被动地响应用户的阅读需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出版内容与用户间的智能连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阅读内容,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知识服务模式。《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将实现“精准满足用户需求”作为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目标。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挖掘分析,生成个性化的知识图谱,有利于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做到知己知彼,实现个性化服务的精准推送。在国内,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资讯类平台通过智能化系统为用户实时推荐其感兴趣的新闻报道。Coliloquy公司通过在其出版的电子书中融入智能化大数据技术,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自行设计人物角色。同时读者能够根据情节内容调整故事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8]因此与传统模式相比,智能化融媒体时代的知识服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服务需求用户化;(2)服务内容个性化;(3)互动形式多样化。

2. 人工智能驱动智能化生产

在不同的场景中应用不同的算法,智能机器人能够从结构化的数据中快速、准确地生成新闻报道。2014年3月17日,美国洛杉矶遭遇地震,《洛杉矶时报》的“地震机器人”(Quakebot)在地震发生3分钟后就完成新闻的撰写和发布,成为机器人新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2014年开始,美联社使用AI技术平台Wordsmith进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道和体育新闻报道。据统计,2016年Wordsmith编写并发布了15亿篇新闻报道[2]10,比全球任何一家媒体的人类记者报道数量都多。2015年11月,新华社的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正式上线,主要从事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的财经、体育报道。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深度挖掘数据,弥补人类报道中容易遗漏的信息。《洛杉矶时报》自2007年开始就采用“犯罪机器人”协助开展“凶杀报告(The Homicide Report)”项目。[9]智能机器人不仅在新闻报道上可以与人类记者相媲美,同时在文学写作方面也有强大的创造力。2016年年初,一篇由智能机器人撰写的中篇小说《电脑写小说的那一天》参与角逐日本“星新一(Hoshi Shinichi)文学奖”,并通过了初审。[10]2017年7月,湛庐文化和微软合作推出人工智能作家“小冰” 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综上分析,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智能化内容生产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敏锐即时的数据发现能力;(2)快速的内容编辑和撰写能力;(3)准确及时的报道能力。

3. 人工智能驱动精准化营销

出版企业的营销决策往往是基于用户的网上图书购买记录,这种方式对分析用户阅读行为有一定的帮助,但在营销过程中忽略了用户和图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难以为用户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进行精准化的内容推荐。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版企业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读者感兴趣的内容,确定合适的受众目标,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如True Anthem系统通过确定精确的发行时间表,即哪些内容在什么时候发行最能让各种社交媒体受众产生共鸣,从而增加内容消费。作者、出版商和出版代理人可以通过机器学习软件分析作品,并将其与畅销书的特点进行比较,从而识别最具市场价值的项目。美国智能推荐公司Intellogo也率先在智能化革命浪潮下发现了新的商机。[11]该公司通过智能机器人对出版内容和读者行为进行充分的挖掘分析,深入了解读者的兴趣爱好,掌握已出版图书的风格、主题等,精准地为读者推送适合的图书。美国巴诺书店也开始利用智能化技术,并结合市场调查结果推出更能吸引读者的书籍[12]。因此智能化媒体时代的营销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性:(1)以数据为导向的按需出版;(2)满足用户需求的精准推送;(3)以读者为目标的引导式营销。

三、出版业知识服务的升级思考

在个性化知识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出版企业应调整定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思维、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展开战略的转型和升级,塑造出版业全新的知识服务生态系统。

1. 思维转型

出版企业首先应做的是解放思想,推动思维转型。

(1)树立内容为王的出版理念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监测,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在海量信息面前,用户获取优质内容的机会成本也越来越大。出版企业具备连接某一领域权威专家的能力,具有长期积累的大量经典内容,拥有发现优质内容并能进行整合的编辑,更容易获得用户的信赖。因此,应加强以用户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好出版内容的质量关,强化内容深耕,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当前不少平台已纷纷发力精品化的内容生产,如喜马拉雅、得到上线的大批大师课,都取得了不错的用户反馈。

(2)坚持人机协同的发展理念

出版流程中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出版工作呈现出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分工,但这并不代表人类编辑、记者的工作在短期内会完全消亡,相反他们对内容的创作仍然至关重要。如脸书在取消“热点话题”的内容管理团队后,页面上出现一条有关希拉里竞选的假新闻并获得20万个点赞[13]10。这条新闻没有任何可考证的来源,人类编辑很容易识别这类假新闻,但脸书的算法却未能发现。因此要想从当前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出版企业应该与机器建立合作关系,快速掌握新的技术和能力,真正成为运用智能化技术的行家里手,提高出版企业的效率。

2. 技术升级

在智能化知识服务时代,技术是出版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出版业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技术升级。

(1)建立大数据中心

数据资源是人工智能的养料,是出版企业的核心资产。这些数据资源可以是用户的各类信息,包括阅读动机和习惯等;可以是优质的多样化的内容资源,包括文字、图片以及音视频等;可以是生产流程的数据,如书籍的发行量、销售量和重印数量等。

(2)人工智能软件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开发了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平台、软件等。如在选题策划方面,加拿大的《环球邮报》使用一种跟踪读者偏好的算法为编辑提供个性化的选题清单[2]7。在内容生产方面,《洛杉矶时报》开发使用的Quakebot算法能够实时监测美国地震调查所发出的地震警报,然后自动将相关事件生成新闻[14]。在智能审校方面,阅文集团在编辑过程中借助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对出版的内容进行反剽窃以及敏感词、涉黄内容的排查[15]。在出版发行方面,中国科技出版集团自主研发的按需印刷(POD)智能化生产平台已经做到了个性化、精准化营销[15]。在与读者交互方面,美国的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采用BuzzBot聊天机器人进行新闻内容的采集和推送,为人类的新闻报道提供补充[13]12。综上可发现,当前智能化软件系统已经渗透到出版业的各个出版环节,出版企业可以选择适当的平台和软件投入实际运营中,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3. 保障机制

(1)完善隐私保护机制

数据是智能化知识服务的研究基础,在利用数据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要兼顾用户的隐私保护,合理、合法地挖掘用户信息。因此,应积极完善数据隐私权保护措施,不断强化数据挖掘技术,切实维护用户的公众利益和隐私。

(2)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人工智能在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如版权之争的麻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算法在搜集网络资源进行内容创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搜集并利用他人创作成果的情况,这样就存在“二次创作”侵权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出版业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推荐过程中容易引起侵权的风险。例如推送的内容未经原作者的授权,就侵犯了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或者推送的内容没有署名,则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等[16]。因此采取必要的人工干预可以减少知识产权纠纷。

(3)健全隐性需求服务机制

当前用户的显性需求基本上已经可以通过在线系统、互联网工具、社交媒体等形式得到满足。如果说满足用户的显性需求是解决其“不会但知道谁知道”的问题,那么当前出版业的任务就是解决用户“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也即隐性知识需求。出版企业可以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打造面向隐性需求的知识服务机制,引导用户进行个性化服务的选择,促进知识服务的持续输出,从而实现稳定发展。

出版业的任务不仅仅是文化传播,更肩负着知识传递、知识创新的使命。出版单位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向智能化知识服务转型的步伐。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服务创新系统,提升我国知识服务水平和效益,促进我国知识系统体系的发展,同时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Stephanie Miles. How Local Publishers Use AI for ContentRecommendations. [EB/OL]. (2018-08-15)[2019-03-18].https://webpublisherpro.com/local-publishers-use-ai-for-content-recommendations/.

[2] Andrey Miroshnichenko.AI to Bypass Creativity. Will RobotsReplace Journalists? (The Answer Is “Yes”)[J].inInformation(Switzerland),2018,9 (183).

[3] 孙庆生.让出版事业与人工智能共舞[J].中国出版,2017(17):16-20.

[4] 孙玉玲.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前瞻[J].出版参考,2017(9):13-15.

[5] 武菲菲.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行业的融合应用[J].出版广角,2018(1):26-28.

[6] 范周,熊海峰. 新思维、新战略:出版企业推进知识服务的对策探析[J].出版广角,2017(13):6-9.

[7] 张新新,刘华东.出版+人工智能:未来出版的新模式与新形态——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视角[J].科技与出版,2017(12):38-43.

[8] 腾讯科技.Coliloquy:读者和作者互动换个方式讲故事[EB/OL].(2012-01-19)[2019-03-16].http://tech.qq.com/

a/20120119/000286.htm.

[9] The Homicide Report. Victims in the last 12 months. [EB/OL].(2019-03-13)[2019-03-18].http://homicide.latimes.com.

[10] Jozuka E. A Japanese AI Almost Won a Literary

Prize[EB/OL].(2016-03-24)[2019-03-15].https://motherboard.vice.com/en_us/article/wnxnjn/a-japanese-ai-almost-won-a-literary-prize.

[11] 刘银娣.从经验到算法:人工智能驱动的出版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8(2):45-49.

[12] 邓逸钰,王垚. 智能化语境下的数字出版领域知识服务生态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7(6):34-36.

[13] 王亮.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下新闻出版业运作模式创新[J].出版参考,2017(9):9-12.

[14] 理查德·萨斯坎德,丹尼尔·萨斯坎德.人工智能会抢哪些工作[M].李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2018:83.

[15] 中国出版传媒网.《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主报告[EB/OL].(2018-07-26)[2019-03-18].http://www.cbbr.com.cn/article/123368.html.

[16] 向飒.人工智能对学术出版流程的再造及知识服务提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1):1091-109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