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模仿成功企业家的生活习惯,比如喜欢阅读,甚至穿某种衣服,但模仿这些小习惯不会让人成功。这些企业家真正值得学习的是这些习惯背后的雄心壮志、顽固的好奇心以及出色的管理能力。我们如果只是模仿这些小习惯,那就是只学到了皮毛而忽略了精髓。向优秀企业家学习是一种捷径,但这种捷径并不通向你的目标。想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你需要有自己的风格。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
我相信不少读者都读过关于比尔·盖茨、马斯克、扎克伯格或者巴菲特的文章,希望能从中学习。但是我要说,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人学错了重点,误以为只要模仿这些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就会变成下一个身价亿万的企业家。我们的确可以从这些人的介绍中发现一些成功的共性,但如果认为简单的效仿就能带来成功,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辛勤的工作可以让你有一份不错的事业,一辆宝马车。但是如果想要名垂青史,或者获得诺贝尔奖,或者赚取自己的私人飞机,你同时需要辛勤的工作和运气。”
——《黑天鹅效应》
作者:纳西姆·塔雷伯
如果你把自己的人生模拟经营1000次,有可能你会有那么一两次成为贝索斯和比尔·盖茨。这些亿万富翁的存在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都无法成为他们。成为这样的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他们的年龄稍微早一点或者晚一点,那么他们就不会赶上某个科技领域的风口,开创自己的企业。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在电脑领域创业,一个客观因素在于他的学校是当时为数不多配备了电脑实验室的学校。另外,他当时创建的DOS(磁盘操作系统)协议对微软公司极其有利,可谓是空前绝后。贝索斯从父母那里获得了3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建立了亚马逊。如果没有这30万,如今的亚马逊帝国可能根本不会存在。我们可以说贝索斯是幸运的。大部分的创业者都是完全从零开始,既缺乏支持资金,也缺乏把原始资金转换成商业帝国的头脑。
我们应该明白两点:
1.这些人的成功非常稀有,存在着“幸存者偏差”的现象。
2.这些亿万企业家的成功同时需要努力、技巧、勇气和运气,这些变量缺一不可。亿万富翁们常常说自己努力工作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听到了这些话,看了他们自述的时间表,也开始效仿。殊不知努力工作只是一个常量,仅凭这一点迅速实现财富积累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
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不想成为这样的“人中龙凤”。我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三点:
1.在开始创业时,规模不要太大,最好能把业务控制在六、七位数;不要刚开始就把业务扩充到九位数。
2.了解到成功需要努力、技巧和运气。把你能控制的“努力”“技巧”这两项做好,把“运气”交给老天。
3.保持平常心,要知道几十亿人里才有一个比尔·盖茨,不要总把“我要成为亿万富翁”放在心上。斯蒂芬·金是国际知名的畅销小说作者。他非常喜欢参加读书分享会。有一次他分享完后,到了提问环节,一个人举手问:“金先生,你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者。那么请问你用什么笔写书呢?”这个年轻人误以为,只要用了斯蒂芬·金的同款笔,就能写出斯蒂芬·金的同款小说。我们喜欢对亿万富翁的习惯和癖好刨根问底,以为效仿了这些习惯就能成为下一个他们。史蒂芬·乔布斯常年只穿一种衣服:黑色上衣和牛仔裤。据说他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专心于事业,而非打扮自己。扎克伯格也有类似的习惯。
但是,如果我们盲目模仿这个习惯,我们可能看起来像是那种常年不用换衣服的卡通人物。也经常听人说亿万企业家喜欢阅读,但是阅读本身并不能让我们成为亿万企业家。同理,模仿马斯克的作息也不能让我们创立下一个特斯拉品牌。真正让这人成功的,是这些习惯背后的雄心壮志、顽固的好奇心以及出色的管理能力。我们如果只是模仿这些小习惯,那就是只学到了皮毛而忽略了精髓。我知道习惯的力量,喜欢做规划和培养习惯。但我绝不会把亿万富翁的小习惯塞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知道这些习惯并不能直接地指向成功。比如读书,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获得创造力,但是读书本身并不能帮你获得市场上的成功。向亿万企业家学习是一种捷径,但是这只是一个方法,而不是一个结果。想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你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巴菲特在多个场合鼓励大家多读书,但他本人并不是在书斋里每天坐8个小时阅读,他只是从书中找到对自己来说有用的信息,了解人们都关注什么,然后决定在什么地方投资。从这个角度看,读书可以帮助你了解世界的样子,但具体你怎么使用了解到的信息,就是你个人的事情了。乔布斯喜欢穿一样的衣服来让自己保持专注,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就是精简自己的日常生活,但并不需要和他一样只穿同样的衣服。硅谷投资者、精益创业运动的发起者埃里克·赖斯(Eric Ries)说过:“成功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比别人学得更快。”不要只着眼于最后的收入,要多琢磨这次的成功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企业家,最开始都没想着去“改变世界”,制定疯狂的目标。举几个例子,Facebook最初只是收集和分享大学生信息的一款软件,Instagram一开始只是一个通讯录应用程序,Google最开始只是用来整合学术论文资源的软件。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叫《从零到一》,书里提到了一种观点:在制作产品的时候,要从小处着眼,去开发可以长远发展、可以控制的产品,这对初创企业来说尤其重要。我们不能指望一家初创企业一开始就制造价值百万的爆款。在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很难制造应用范围广、利润丰厚的爆款产品。如果你是一个初创企业家,希望你也可以学会从小目标开始:
从“先赚1000美元”开始,然后是5万美元,然后是六位数。重点是要“积跬步,致千里”,不要一口吃个大胖子。
我见过不少企业家从小步开始走,一点一点把生意做大做强。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起步时稳扎稳打,不焦躁,不心急,在一个阶段成功后,及时总结自己的想法、创意和成功从何而来。
“学会迭代投资。人生中的所有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还是知识,本质上都是一种复合利益。”
——巴菲特
巴菲特是到了56岁才变成亿万富翁的,而他从11岁开始就学着投资了。我们当然可以说他有一颗聪明的头脑,做出了最佳的选择。但他成功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耐心等待,等待迭代投资获得收益。我们耳熟能详的亿万企业家中,大部分人都是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获得了如此多的财富。他们在投资方面有眼光,更有耐心,能长期等待,最后实现财富增长。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学着去定投,每个月取一小笔钱用来投资——我知道这听起来一点都不刺激,但是却很有保障。现在,请想象一下你每天花一点时间做自己的副业,然后把钱用来定投。几年后即使你辞了职,你前期的投资依旧可以为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最后,你开始学会分散化投资,创造出更高的复合收入。假设你现在30岁,你可以制定第一个10年计划,让自己在40岁的时候获得多少收益。就算你现在对理财一窍不通,你还有时间去学习。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制定长远的理财计划吧,要知道大部分人很难一夜变富,长期投资才能让自己稳稳获利。美国投资家、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说过,对大多数人而言,“成功”可能意味着成为美国小城市里一个优秀的承包商。这也没什么不好。很多人幻想成为亿万富翁,但事实上亿万富翁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的。当这些企业家的业务不断扩张,他们将要面临接连不断的起诉,还要时不时去国会听证会发言,应对时时刻刻都在紧盯自己的媒体。这样的生活会令普通人感到“不舒服”。我们看到马斯克的采访,他曾公开表明自己过得不开心。我们都知道财务自由是快乐的基础,但是巨额的财富反而会成为负担。我们需要向身价亿万的企业家学习,但我们的心态一定要放好,向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下一个亿万富翁。
当我们开始创业,开始赚钱的时候,就会慢慢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们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结果。所以,无论你希望成为经销商、网店老板、培训师、医护人员、作家、职业投资人还是别的,都不要被“暴富”的念头迷住了双眼,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走自己的路。
来源 | 由36氪旗下翻译团队“神译局”编译,原文标题“5 Extremely Valuable Lessons You Can Learn From Billionaire Entreprene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