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傻子?女史箴图可是因他而作

关键词:顾恺之、箴、乾隆、八国联军、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高25厘米,长249.5厘米。全卷分9段描绘,每段都表达了一个故事。为什么要叫“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的由来

“女史”是我国古代的女官名,后来引申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诫的意思。顾恺之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幅图?

班婕妤辞辇

在古代,常常会有这种人物故事画,比如“二十四孝图”之类的,有教育世人的意思。而顾恺之的画其实是为了影射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氏。

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基本上是个弱智,皇后贾氏独揽大权。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愚帝妒后”组合。司马衷这样的能当上皇帝也是不容易。据说一日,司马衷的老师给他讲了“不平则鸣”的典故。没几天,司马衷听见有蛤蟆叫,就想起了这个典故,于是说“他们是为了公家而鸣,还是为自己而鸣?”还有一件好笑的事。有一年闹饥荒,官员请求开仓放粮。于是司马衷闹了一个千古的笑话,问道:“老百姓真的没粮食吃了吗?,没有粮食,为什么不吃肉?”

司马衷的脑回路也是够清奇的。司马衷虽然愚钝,他的皇后贾氏倒是聪明的狠。事实上,司马衷当了皇帝后,基本上都是他的皇后在把持着朝政。她专制、善妒、害死了杨太后、废掉了太子后,又害死了太子。于是大臣张华便收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劝诫和警示贾皇后。比如其中的“冯婕妤挡熊”、“班婕妤辞辇”等。都是古代妃嫔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映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的生活。)

冯婕妤挡熊

两幅《女史箴图》的去向

《女史箴图》艺术价值颇高,顾恺之的线条,被称为“春蚕吐丝描”。所以,《女史箴图》从问世起就一直被历代宫廷收藏,后人也多有临摹。但由于年代久远,原画早已失存。目前世界范围内仅存有两幅临摹。一幅是宋人临摹的版本,现在北京故宫。另一幅是隋唐时期的摹本,现在大英博物馆。说起这幅现在大英博物馆的摹本,其实当年差点就能归国。这个摹本几经周转落到了收藏达人乾隆皇帝的手里,乾隆死后,这幅画就被存放在圆明园中,后面的事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了。1903年,这幅摹本被一个英国军官以2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真的是只有2英镑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表示感谢,让中国二选一,一个就是这幅《女史箴图》的摹本,另外一个选项就是一艘潜水艇。当时的中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所以这幅《女史箴图》的摹本在之后就一直留在了大英博物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