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祖坟哪去了?且听我讲两个故事

给大家讲个坟的故事。
2003年左右,正在长沙读大二。
一天,与几个好友去学校不远处的山上玩。
有个岳阳来的同学,在坟堆上跳出跳去。
我急忙拉住他,说,那是坟啊,不怕吗?
他惊了,坟?这是坟吗?
这不是坟吗?
轮到我一脸懵呆了。
你看,中间有个堆,直径一米多,高不过半尺。堆周稍矮,形成一沟。沟围着坟堆,成圆形,一面开口,此乃坟的方向。开口处对面,是为坟首,乃坟的最高处。其左右如双手成怀抱,渐行渐低,直到在坟口处为一尺多高,形似拳头……这难道不是坟吗?
他说,我们那的坟,不是这样的。就是在平地上,堆很高的土堆……
之所以先讲这个故事,乃想说明,中国很大,哪怕一省之内,不同县市,葬制各异——
后来我看到,我这周边,皆以我所说的那种形制为主,偶有十分高耸的坟包。
接下来,仍然讲故事,诸君看了之后,相信亦会有感慨,中国人的祖坟,原来就是这样消失的。
2019年正月,我奶奶去世,她活了100岁。
一直到驾鹤前三天,她的精神和记性,都是很好的。自懂事后的事,很多历历在目。
然而,她却不知道,她家爷,也就是我太公的坟,在哪里。
为何?
因为他去世得早。
三十几岁,就病故了。
在六七公里外的邻乡,买了块地,葬了。
太公只有我爷爷一个孩子,由我太婆拉扯大,坟隔得太远,他们应该没怎么去过。
1937年,我奶奶嫁过来时,公公已去世很多年了。
因此,也未去过。
他们只知道大概的方向,并不知道具体的地址。
甚至,连我太公名字叫什么,都没跟我说过。
直到前年,一位共祖太公的本家,拿了一些旧旧的格子纸来,封面写着“景明公派下生殁登记”,让我整理,我才知道,太公叫隆祺,生于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卒于民国十五年(1926)。娶二妻,周氏与他同岁,20岁即去世,生一子,夭折。继妻汤氏,小他9岁,生二子二女,唯我爷爷长大。太公葬地亦有,高冲塘屋后山甲山庚向……
似乎已很明细了。但实际上,若非去过的人,基本不可能找到。
因为那当是一座埋了很多坟的坟山。
太公的坟,早已湮没于野草之中了吧。
(70多年前北京老照片)
大伙知道,田边有水沟,宽不过尺余,为方便,或摆块石板,挑谷之时,免得踩空。
有次到田里去,见水沟上半截石碑,显示几子同立于光绪十几年。
又在后山挖笋时,亦见光绪年间的墓碑,但不知其坟何在。
观其碑文,均为蒋姓,正与村中大姓相同,想来,正是我们这些人的先祖的。
为何不到150年,早已碑毁坟未存了呢?
这就要说到一句俗语,五百年,坟上坟。
人口不断增长,很多居住点周围的坟山,被开垦成菜地,田地。
有主的坟,迁了,没人祭拜的,找个袋子,装上骨殖,挖个深坑,再次掩埋。
几千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一般人,往上拜三代,到太公太婆,就不得了了,中间相距,不过是百十来年,再久的,基本就没人管了。
我家后山,原来多坟。60年前,开垦为菜地。90年代初,一些小朋友还经常去割猪草,玩游戏。
整块菜地,好几亩,仅有一座坟的三沙土框突兀存在——其内的棺材,只余几根朽木——显示着这里曾是坟山。
到了现在,菜地已荒,十余年间,又多了很多新坟。
前面不说,五百年,坟上坟……
实际上,哪用得着500年啊……
人们亲手将祖坟变成菜地,然后,又成为后来者的祖坟。
有朋友在想,中国人的祖坟去哪里了?
不就是这样没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