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远明治肿瘤十方3
五,消瘿汤
消瘿汤方首见于《寿世保元》卷六,该方组成为海藻(洗)、龙胆草、海蛤粉各60g,通草、昆布(烧存性)、枯白矾、松萝各30g,半夏75g,麦曲45g,白芷30g。用法为上药为末,每服15g,用酒煎,兼吞服加醋矾丸。
功以化痰消瘿,主治瘿瘤、痈疽、便毒、恶疮、久漏不愈者。
谢远明老中医参考《寿世保元》消瘿汤制方原则,仅取海藻、昆布两味,另加黄药子、重楼、土贝母等,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等。
多年来,谢老凡遇甲状腺肿块,均以此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味,守方治疗,效果良好。
【组成】海藻10g,昆布10g,黄药子6~10g,重楼10g,乌梢蛇10g,土贝母15g,穿山甲(先煎)10g,忍冬藤30g。
【功效】化痰祛瘀,散结消肿。
【主治】以甲状腺肿块为主要症状的甲状腺癌、甲状腺瘤、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应用指征】
1.临床检查发现甲状腺肿块。(注:颈部充分伸展时仍不可见到,扪及肿块约1cm为I级;颈部充分伸展时可见到扪及肿块约2cm为II级;颈在正常位置时甲状腺可看到,扪及肿块约3cm为III级;一定距离处可见到,扪及肿块约4cm为IV级;较远距离可见到,扪及肿块约5cm为V级)舌质暗,苔白或黄腻,脉弦滑。
2.辅助检查:B超、CT、核磁共振及同位素131I甲状腺扫描以协助诊断。怀疑有恶性肿瘤者,进行针吸活检予以定性。
【加减化裁】
1.痰甚者,加胆南星10g,半夏15g,以燥湿化痰;瓜蒌30g,浙贝母15g,以润燥化痰。
2.气郁甚者,加香附子15g,郁金15g,佛手10~15g,九香虫10g,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3.血瘀轻者,加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以活血化瘀。
4.血瘀脉络阻滞者,加全蝎10g,蜈蚣2条,虫10g。
5.热毒甚者,加山豆根10g,射干10g,或忍冬藤30g,龙葵30g,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解毒散结。
【注意事项】
1.消瘿汤方中黄药子具有毒性,而且毒性较大。临床应用时,要注意药物剂量,最好先从小剂量3g开始逐渐加,极量不过15g,一般情况下6~10g为宜。
2.治疗甲亢时,最好减去昆布、海藻。现代中药药理证实海藻类碘含量非常高,很容易造成碘过量,而碘过量不但可以引起“碘致甲亢”,而且容易使普通甲亢的病情加重。限制碘摄入是甲亢治疗的重要原则,因为碘剂虽能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但不能抑制甲状腺的合成,故长期使用碘剂,与甲亢不利。
3.服药期间,忌食甘草、鱼、虾、猪肉、五辛等物。
六,参芪地黄汤
参芪地黄汤出自于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卷三大肠病方,是由六味地黄汤加人参和黄芪而成。众所周知,六味地黄汤乃是六味地黄丸的剂型改变而已。因其方总有六味,且重用熟地黄为君药,故名为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配伍组方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六味地黄丸脱胎于《金匮要略》金匮肾气丸,即金匮肾气丸去附子、肉桂而成。中成药都气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饮、耳聋左慈丸等,都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减而成。
长期以来,谢远明老中医
善用参芪地黄汤治疗多种以肾气亏虚为主的疑难杂病证,尤其是泌尿、造血系统肿瘤,常救患者于危难无奈之际,其经验应以继承。
【组成】人参(另煎兑服)10~15g,或党参30g,黄芪30g,熟地24g,山萸肉12g,淮山药12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
【功效】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主治】
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虚劳(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消渴、淋证、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泌尿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及其广泛转移者,属真气亏损,肝肾阴虚证。
【应用指征】头昏头晕,乏困无力,面色萎黄,五心烦热,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
【加减化裁】
1.舌质暗,舌底静脉曲张,色紫暗,脉沉细涩者,加乌梢蛇10g,蜈蚣2条,虫10g,以搜风通络,逐瘀散结。
2.体质衰弱,极度困乏者,加高丽参(另煎兑服)10~15g,黄芪可增至60~90~120g,以峻补元气;乏困,口干燥有津伤者,选西洋参(另煎频服)10~15g或太子参30g易党参,加沙参30g,麦冬30g,以益气养阴。
3.肾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15~30g,旱莲草15~30g,枸杞子15g,滋补肾阴;肾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30g,仙茅10g,淫羊藿30g,菟丝子15g,川断15g,以温补肾阳。
4.颈前后、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加忍冬藤30g,夏枯草15~30g,青皮10~15g,以清热解毒,理气散结;或全蝎10g,僵蚕10g,浙贝母10~15g,丹参30g,以息风疏络,化痰散结;或土贝母15g,山慈菇12g,穿山甲(先煎)10g,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5.泌尿肿瘤骨转移,夜尿增多,腰胫酸困或困痛等,加补骨脂30g,螃蟹30g,以温补肾气,化瘀通络。
6.失眠,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加夜交藤30g,酸枣仁30g,合欢皮15~30,龙齿(先煎)30g,以养血通络,镇静安神。
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乏困无力,食少纳呆,口唇干燥,或手足心潮热,五心烦热等,加忍冬藤30g,水牛角(先煎)15g,赤芍15g,女贞子30g,以清热凉血,解毒生津;小便黄,口干渴,欲饮水,但饮水量少。舌质暗红,脉弦细者,加麦冬30g,北沙参30g,石斛30g,白茅根30g,以滋阴清热,利尿;舌质暗,有裂纹者,加板蓝根30g,女贞子30g,鹿角胶(烊化)10g,龟板胶(烊化)10g,以解毒清热,补肝肾,益精血。
注意事项】泽泻其性寒,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泽泻及其制剂现代还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血脂异常、遗精、脂肪肝及糖尿病等。但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服用不当,可使肝脏、肾脏出现肿胀以及中毒症状。因此参芪地黄丸及其汤剂,不宜长期服用,泽泻的剂量也不宜大。
【现代研究】关于参芪地黄汤的现代研究,戴恩来认为,通过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态、辨病机以及辨病等环节,认为只要病机相似,就可多病一方,异病同治。参芪地黄汤中六味地黄滋阴补肾,加参芪意在加强补气之力。戴老师在临床应用时气虚用黄芪配党参健脾补气;阳虚用红参益气壮阳;阴虚用太子参补气生津;气阴两虚用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另外,阴虚还用生地黄清热养阴;阳虚还用熟地黄甘温滋阴。随症加减可治肝、心、脾、肺、肾之气虚、阳虚、阴虚及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证。该文认为本方平补气血阴阳,用药平和周全,补中有泻,补中有通,补而不滞,比较适合虚损性疾病或急性病恢复期的调养。[薛国忠,杨应兄,武俊斌.戴恩来老师运用参芪地黄汤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1):1-3]
吴氏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莫燕新主任医师,吴素玲认为,参芪地黄汤以补益为主要功效,主药为人参、黄芪、茯苓、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莫氏在临床上以参芪地黄汤为基本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审证求因,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症,屡获显效。[吴素玲,莫燕新.参芪地黄汤临床运用举隅[J].江苏中医药,2005,26(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