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负”的议论文(2篇)
苗润晗
不知何时起,“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广大家长的口头禅。恨不得从幼儿园起,就给孩子优质的教育,参加各种课外班。为什么?为了上一个好的小学;为什么上好的小学?为了上好的初中;为什么上好的初中?为了上好的高中、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成为“人生赢家”。
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幼小的孩子背负着千斤的重负。在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学习奥数、外语……从小被提醒不能辜负父母期望,努力学习。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负”所在。光是减轻课内学习的负担,只会让家长更加疯狂地用课外班、额外训练排满孩子的时间表。所以,我认为“减负”应当从心理减起。
这种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还需“归功”于家长。社会上,一份份工作有着鲜明的阶层。当CEO就是高端,在风雨中送快递就是低端。渐渐地,孩子也就明白,CEO好,送快递的不好,不可以当送快递的。从而,便要使劲向上冲。
正如《敬业与乐业》中说”职业无尊卑高下之分“,只要认真做一件事,便都是可贵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品行不端,做事不认真,那他即使“居上”也不受人尊崇。只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造成了如今局面。
所以,要想真正减负需得从消除这种心理做起。那又要怎样做呢?
首先,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培养。需要懂得,德行比地位更加重要。暖心的快递小哥扶老人过马路、救助流浪猫狗的事情如今已“刷屏”了网络,网友们纷纷赞誉他们的善良,对他们表示敬意。可见道德品质的高尚与地位无关。
其次,需要学校的平等。与其说学校是教育机构,不如说它是一种环境,树人立德。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良好的校风,建立学生成长的好平台,不让校与校之间有巨大差异,导致所有学生都挤破脑袋去顶尖的学校。
最后,需要社会的整体氛围。平等地对待身边的人,使得每一份职业在孩子的眼里,只要勤勤恳恳地做,就都是好的职业。人人被尊重、被爱,缔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由此可见,从心理开始的“减负”不只是教育部的工作,每一个人都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更好的未来。
学生减负从减少课外班开始
刘家祺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报名了课外班,学校布置的作业和上课外班形成的压力让他们不堪重负。于是,要么荒废了课内学业,完全依赖于课外班的辅导;要么课外班效果欠佳,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再或者为了顾全两方面,牺牲了身体康健学习到深夜。
引起这些的祸源是什么呢?其实并非课外班,而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能力差,不得不在课外寻求辅导,从而养成了依赖课外班辅导的习惯。因此,我认为减负的首要任务是拒绝课外辅导班的“帮助”。
很多学生报名课外辅导班的原因首先是学习能力差,课内学习效果不佳;其次是为了超前学习新知识。但是这些学习内容都与校内课程重复,相当于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做相同的事情,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如果在学校就可以完成,为什么偏要浪费大把的时间呢?而且效率越低,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学生的休息便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其精力不足,精神难以集中,效率就越来越低,因此产生了恶性循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学生因写作业太晚,压缩了休息的时间,便会在课堂上打瞌睡,因而没有学习到知识,不得不再报课外班补习。
但是,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呢?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在学校的学习效率,在合理时间内掌握课内知识,因此需要我们提高学习能力。
而提升学习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尝试“戒”掉依赖那些灌输知识、被动学习的课外班。主动地自学。中学阶段的知识难度逐年加大,如果被动地学习,被灌输知识,很难掌握、甚至是举一反三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若要达到熟练的地步,一定要靠自己,尝试多探索、多思考,多总结,将学到的知识转换为自己的真才实学,灵活运用。
因此,提升学习能力,便是提升学生的素养,这是受益终身的,而可课外班的死板应试方法,就算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这种学习方法将来也是一无是处。
学校的学习就像一日三餐,而课外班就是零食、小吃,若是颠倒主次,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若控制得当,合理安排,则对身心皆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