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知最早写会、靖二县的两首诗 || 搜集注解 张克靖


现知最早写会、靖二县的两首诗

搜集注解  ‖  张克靖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会宁县存世最早而又图文并茂的家谱——关川冯家堡笃志堂梁氏族谱》《乾隆四年(1739)重修西安鼓楼的具体负责人是会宁王端》《清乾隆年间会宁才女路凌波和她的诗》《普化山朝云寺碑记》《明清“会宁八景”之一“黑池灵湫”方位考》《大乡贤马老讳登林先生墓表》《香林山石虎寺碑记》

从网上发现,明初郑居贞写有题为“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的两首诗。诗题中的“洪武”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癸亥”为洪武十六年(1383),“会宁北境”实指今会宁县北部的部分地方和靖远县全境,理由见笔者在诗后所作“说明”。这是现知最早写会宁、靖远二县的两首诗。

郑居贞,生年不详,卒于建文四年(1402)。初名久成,改名士恒,后改桓,以字(居贞)行。祖籍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其父郑潜宦居闽地,遂家于福建怀安之瓜山。洪武中举明经(举人),授巩昌府(治所即今甘肃陇西县城)通判,升礼部郎中,建文时任河南左参政三年。所至有善绩,吏民怀之。居贞与方孝孺友善,孝孺教授汉中,居贞作《凤雏行》勖之。建文四年(1402),坐方孝孺党,被杀于金陵,死之日,从容赴市,无一言及私。著有《闽南》《关陇》《归来》《桧庭》诸稿,皆不存,仅《新安文献志》收录其诗十一首。

《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二首)》诗当系作者于巩昌府通判任内所作。通判在明朝为各府的副职(正六品),位在知府(正四品)、同知(正五品)之下。

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二首)

郑居贞

荒原人家今少存,好田俱是官军屯。

前山遥见黑城子,渴饮不知河水浑。

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

隔河又是河西地,过得敦煌是酒泉。

按:上面之所以说诗题中的“会宁北境”实指今会宁县北部的部分地方和靖远县全境,是因为今靖远县在明朝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年间,亦即前五代皇帝在位的68年(1368-1435)内,一直属会宁县辖境,直到正统二年(1437)设立靖虏卫后,才从会宁县分出。靖虏卫在清顺治元年(1644)改称靖远卫,雍正八年(1730)改称靖远县。也就是说,作者写这两首诗时,还没有靖虏卫(亦即后来的靖远县)。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会宁县志》卷二《舆地志》“里甲”条云:“(会宁)县制原额一十六里,正统二年(1437)因残虏(即元蒙残余势力)寇边,更置靖虏卫,分北境军户以属,而县属编户减并(为)一十二里。”

诗中的“黑城子”、“长城古塞”虽然都在今天的靖远县境内,但当时属于“会宁北境”。黑城子位于靖远县城西南六十公里处,今属大芦乡,有古城遗址,据考为北宋元符年间(1098-1100)所置新泉寨,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渴饮不知河水浑”中的“河水”指从南向北由会宁流经黑城子于靖远城西汇入黄河的祖厉河,水质苦咸而浑浊,俗称“苦水河”。“隔河又是河西地”中的“河”指黄河。

附载

郑居贞赠方孝孺诗二首 

赠方希直赴汉中教授

翩翻紫凤雏,羽翮备五彩。

徘徊千仞翔,余音散江海。

于焉览德辉,济济锵环珮。

天门何嵯峨,群仙久相待。

晨沐晞朝阳,夜息饮沆瀣。

如何复西飞,去去秦关外。

岐山谅匪遥,啄食良自爱。

终当巢阿阁,庶以鸣昭代。

次韵方希直

阙下知名久,相逢值暮春。

才华曾动主,议论每过人。

汉水元通蜀,台山亦近闽。

何时江海上,尊酒话西秦。

按:方孝孺(1357-1402),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人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建文四年(1402),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即位后,年号永乐)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福王时追谥“文正”。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