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有多少家庭教育败在「大了就会」的坑里┃美杨杨
作者┃美杨杨 朗读┃可乐
编辑┃丄学号
一
下班路上,我再次偶遇若楠奶奶,她像当年接孙女时那样,亲切地拉着我的手,眉眼舒展地向我汇报若楠近况,为之高兴。
若楠是我职业生涯中,至今难忘的一个女孩。
我清晰地记着第一次见她时,五官清秀,嘴唇和脸惨白,身穿短袖印花睡衣。当多数孩子被父母、爷爷奶奶一群人簇拥着入园报到,唯独她不是。
我正和一男孩家属团做交接,她像一只蝴蝶轻轻地飘到我跟前,身后跟着一位老人。在老人的提醒下,女孩用纤细的声音向我打招呼。我微笑回应并问了她的名字,她用非常细弱的声音回答:陈若楠。
意外的是,招呼她进班,她不哭不闹,不抗不拒地进活动室后,找了个角落座位坐下,挥挥手,老人笑笑地离开。
入班后,她除了入厕,其它时间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地坐着,像座雕塑地盯着同桌的孩子玩玩具,偶尔转头看看身旁哭闹的同伴,又迅速地转过头。
淡定的样子,与其他同伴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格格不入。
她是我从教以来,第一回遇见如此安静的孩子。我高兴太早,头疼的事在后面呢。
吃早点时,我见识到了她非一般大的脾气,若无表情的脸庞下深藏着难以溶解的执拗。
幼儿园一餐两点她拒绝吃园里准备的所有食物。三位老师轮番劝她、喂她,她不是把头扭到一旁,就是埋在桌下,默不作声。被逼急时才生气地哼一句:我不吃,不吃。
怕饿坏了她,给她动物饼干,依旧拒绝,只肯喝水。
第一天入园,她的安静与执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离园时,我特意找若楠奶奶交流,找到了她不肯在园用餐的根源。
二
若楠爸妈是高知,外地工作。她15个月后和奶奶一起生活,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工作忙,她一年见不了几回爸妈,更别说有陪伴和关爱。
日常除了跟随奶奶买菜、河边散步外,她几乎和外界隔绝(社区操场、游乐场等地方都极少去),与同龄孩子玩耍、交流次数屈指可数,性格内向,不善交往。
当奶奶告诉她要上幼儿园了,有许多玩具,有伙伴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她很期待。因此,入园后,她没表现出任何抗拒和分离焦虑的情绪。
我进一步向若楠奶奶了解饮食结构和吃饭情况时,惊得下巴快掉了。
原来从若楠出生到15个月,口粮全是奶粉,从未添加过任何辅食,也未进行过一次健康体检。因若楠15个月还无法站立和行走,上妇幼保健院检查才知饮食有问题。
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开始添加辅食和补充剂,每日进行站立和行走练习。若楠2周岁,她才逐渐正常地站立行走。
进食时,食物稍有颗粒感,就被噎住、呕吐。奶奶怕她挨饿,从15个月到3岁入园,一日三餐食物全用破壁机打碎,一口口喂。饮食搭配单一,孩子挑食严重,贫血,嘴唇和脸色惨白。
针对若楠自我服务能力薄弱,咀嚼吞咽能力发育的滞后问题,我给若楠奶奶几条详细建议,便于孩子尽快适应和融入集体生活。
01
改变破壁机打碎食物的方法,鼓励孩子使用餐具,自己用餐,练习咀嚼食物。
例如:看看你的牙齿厉害吗?能不能将食物咬碎吞下去?(激发鼓励)
哇,你的牙真有劲,一下就把食物咬碎吞下去,棒棒哒!(表扬具体化)
02
变化烹饪方法。加工肉、菜时,从剁碎切细小,稍粗到正常大小。肉、菜添加量从少到多。
03
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刺激味蕾发育,鼓励孩子多尝尝,试着吃。避免单一的饮食结构,造成摄入营养物质不够而影响身体。
后来,我分享了几道孩子们爱吃,且烹饪简单又方便的园餐,若楠奶奶感激地带着孩子回去了。
三
对她留守的处境,父母关爱的严重缺失和隔代教育的偏颇,我对若楠自然有了更多关注和关爱。
户外活动,看她呆站操场上,羡慕的小眼神随着同伴移动。我带她找人玩游戏。
突然变天,她衣服单薄,给她加件我的衣服,同伴说她唱大戏,她腼腆地低着头。
每天主动找她聊,拉近与她的距离。
画画不肯动笔,我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地教,鼓励她大胆地画。
听她唱歌时音准、节奏不错,鼓励她大胆地放声唱出来。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忘隔三差五地向若楠奶奶汇报她的点滴进步,同时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园合力,若楠的进步与日俱增,视而可见。
当众表扬、奖励小礼物、贴贴纸等方法,激励着她学会独立用餐,从不肯吃,到有选择地吃,再到独立吃完一份饭菜。惨白的嘴唇和小脸逐渐有了血色。
交往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等各方面也有巨大进步。从被动到主动,与老师、同伴交流声音响亮,语言流畅,口齿清晰。
毕业典礼上,她承担领唱,与同伴同台表演。绘画作品也是相当给力值得点赞。
2011年毕业典礼上领唱
有多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踩了「大了就会」的坑。
满园花儿绽放是园丁辛勤耕耘的收获。
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是家庭和学校合力的结果。
写生《电风扇》作品
我很高兴,三年付出,见证了若楠的蜕变。正如,那英的歌曲《春暖花开》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