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闺蜜两肋插刀,闺蜜却插我两刀

随着江歌案的公开庭审,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浮现出来,在警方提供的一段报警录音中,录下了刘鑫说的一句话,“把门锁了,你不要骂了。”但是今天刘鑫在证言中称自己说的是“怎么把门锁了,你不要闹了。”目前刘鑫的多个证词与检方的证据有出入。

大众对江歌案的关注,除了内心的愤怒,我想也有一些隐约的担忧:这年头,好人还能不能当了?到底该不该帮助闺蜜?

今天的文章,来跟大家分享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点——闺蜜因为伴侣的问题向我求助,我该怎么处理才妥当?

朋友的可贵,就在于自由

再好的关系,也要保持距离

我记得很清楚自己在高中的时候,跟我特别要好的女同学与我无话不谈,当然,也包括谈论她心仪的男孩。

在他们俩相恋之前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成了她的私人恋爱顾问,陪伴着她的每一次心动,倾听她的心事,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越来越深。

当她向我倾诉她和男朋友的种种矛盾时,我也自然因为闺蜜这样“义不容辞”的身份而“大义凛然”的界入了他们之间的纷争,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我处处帮着闺蜜去声讨她的男友,很热心的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

只是我那时候真的年纪太小,虽然已经有恋爱经验,但真的水平远不如居委会大妈。就在我用心的调解之下,他们俩终于复合了。我的闺蜜也终于不理我了。

对于年少的我来说,这段经历只是让我知道,以后要少管闲事,哪怕她是你最好的闺蜜,因为再好的友情在爱情面前也不值一提。

朋友的相交,最可贵在于知心

直到很多年之后,我自己重新在经历中从人性层面对我的这个信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当我和我的先生坠入婚姻危机的时候,我的闺蜜也自然站了出来。但不同的闺蜜所给我的意见大相径庭。绝大多数情况下,我的闺蜜们都在声讨我的先生,但同为心理咨询师的闺蜜则是用另一种方法帮助我。

她在我怒气冲冲的时候只是专注的聆听,在我每次要求她表态站队的时候,她都很冷静的回避,在我终于花很多时间冷静下来后,她才帮助我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在顺利渡过那次危机后,我个人感觉到从她这里获得的支持是最大的,而与此同时,心里也不免对气愤地要严惩我先生的闺蜜们保持了距离。

这样的经历,让我在内心对高中时的疑惑划上了一个句号:其实并不是朋友有需求时我要冷眼旁观才安全,而是我过度地卷入了对方的故事。这其实并不是什么见色忘义的事,这只是简单的人性。

就像三毛在书中写道:我总以为,朋友的相交,最可贵在于知心,最不可取,在于霸占和单方强求。西方有句谚语,说:“朋友的可贵,就在于自由。”

千万不要让你的善良被利用了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有两点值得注意:

  • 对于我来说,我在危机事件中,向闺蜜倾诉的都是有利于我的“举例说明”,对自己的不当言行都进行有意识的忽略,所以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在寻求支持和认同。

    如果作为闺蜜只相信了这部分内容并给予建议,那只是基于不完整事实的片面建议。而这样的劝解对整个事情的帮助起不到关键作用。

  • 虽然在情感上我得到了支持,但在潜意识中,还是会有不满,这就相当于否定了我的男人就是在否定我。

如果像我高中阶段的闺蜜,在那样不成熟的年龄,两人和好后再把类似的话传给她男朋友,那自然会加剧他的男友对我的不满,但我高中闺蜜也只是在用这种方式来保持和她男朋友立场的一致性,有点:你看别人都这样对你,我还和你在一起,你最好珍惜我。

我们在心理学上所称的三角化具有如下的概念:在家庭系统中,如果夫妻之间出现冲突,双方或其中一方就可能会产生明显的焦虑。

此时,为了减轻焦虑,另一个家庭成员就会进入夫妻关系中来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构成三角关系,通常在家庭中被卷入的是孩子或者老人。有时,三角关系会将家庭以外的人拉进来,形成更复杂的关系网,也就是更广泛的三角化关系。

这样的泛三角化关系在处理时,会产生一种现象:就是被利用的善良。

无论是高中时的我,还是卷入我婚姻纠纷的闺蜜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被利用了。

不仅是外人能被“利用”,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在面对自己的家庭中也会情不自禁“被利用”。

我曾经遇到好几个大龄未婚的女孩子,她们一开始都是来解决情感困惑的,但结果我会在她们身上看到她们很难把注意力从自己和自己的父母的身上剥离开。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难以剥离,她们会为了父母的事情操心,父母经常吵架冷战,一方总是习惯性的拉她进入这个战争,进入后就必须站队,一站队就自然形成了2:1的架势。

我在此之前真的很难想像,一个30多岁大好青春的女孩子竟然要被自己的父母操纵到这样的地步而不自知,而硬生生浪费了自己应该建立自己幸福小家庭的心力。

有效的关心,

是在能力范围内给你需要的

所以,面对生活中朋友来找我哭诉他的家事,我们作为朋友既要表达关心和支持,又要降低劝架把自己劝进去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最好的方法是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就是个外人,我不搀和你们的事,但你需要让我做什么我可以尽量配合你。

当然,这也只是理想状态,通常朋友来找我们哭诉的时候,其实是非常需要得到支持和认同的,我这样表达是否就一下子拉开了我们的距离呢?似乎显得过于不尽人情。

所以,关键的核心就是,要体现出“我关心你这个人本身,而我不在意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态度

我们无论对方说了什么,都可以用提问句让对方回到自身:“你们之间发生这样的事,你什么感觉啊?”“那你接下来要怎么做,你准备和他深入的谈一下吗?”

所有的问句都集中在“你”这个人本身。

如果我们的朋友不依不绕让我们表态也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她可能就逼着你说:“这样的情况你受得了啊?”“如果你是我,难道你不恨他吗?”

当出现这样对话的时候,就是在利用你的善良拉你卷入三角化关系中,要特别注意。

当然,我说的这些并不是好像倾诉者是恶意的,再说一遍,这只是人性而已。关键的处理点就在于,我们要分清在你们的对话中,只有“我”和“你”两个人存在,而如果一旦牵涉到“他”,你就要比较敏感的把话题再转回到“你”。

例如上句,我们就可以回复:“你这样问是很担心得不到我的支持吗?”

把话题再回到对方身上。也许这样的回复对方不够满意,或者你自己感觉不够温暖,你可以再上面的句子后面再加一句:“那你和他发生这样的事,你觉得我要做点什么让你感觉能好一点?

作为朋友,我们有可能接话过来说:“他怎么这样啊!你看我怎么收拾他!”坦白讲,这样的话在朋友刚开始支持的时候是需要的,我们要表达共情和支持也会脱口而出,但记得这只能应用在对方情绪特别激烈的时候用。

类似于把倾诉者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自然倾诉者的气也就消了一些,反而会加速他的冷静,但接下来我们就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卷入过多,尤其不要去评价那个“他”。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常常由于我们没弄清楚边界,而好心办了坏事或者好心当了驴肝肺。

“我对你很关心,你需要我怎么帮助你?”这样的态度既表达了自己的热心也很好的保护了自己。

我们需要爱、需要温暖、需要关怀,我们需要的这些很多都来自于我们的好闺蜜,她们的滋养在我们人生的关键时刻可能真的能救我们一把。

可学会正确的方式去获取这份关爱、去表达这份温暖,却是我们更应该去学习的智慧。

唯有如此,才能让友情不至于蒙了灰、变了味、甚至沾上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