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八)

伤寒论104条辨: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十三天后仍不解的,胸胁满闷而呕吐,午后发潮热,接着出现轻微腹泻。这本来是大柴胡汤症,医生应当用大柴胡汤攻下,却反而用峻下的丸药攻下,这是错误的治法。结果导致实邪未去而正气受到损伤,出现潮热、腹泻等症。潮热,是内有实邪的见症,治疗应当先服小柴胡汤以解除少阳之邪,然后用柴胡加芒硝汤主治。

胸胁满而呕,就知道病情已有少阳证了。日晡所发潮热,黄昏的时候发潮热,阳明证上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到了下午三点到五点开始发热。潮热是一阵一阵热上来,按照气血流注的时间,申时开膀胱。

实际上堵在大肠里面,大肠会移热到膀胱,一移热就从背后到脑里去了,所以是大肠移热,到下午的时候就会发热;胸满而呕是少阳证,到日晡发潮热,就是阳明证,所以,是柴胡证。

本不得利,今反利者。柴胡汤本来是没有下利的,现在在下利,可能是前面医生攻的,前面医生用丸药下的,丸药下的时候利水利得很快,水跑掉了,大便还在里面。所以用汤剂,汤剂下的时候,整个打下来了。攻下的药大部分都是用汤剂在攻的,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主之。

原来是大柴胡汤证,因为已经被攻下了,所以变成小柴胡汤证,被攻下了阳明证就没了,变成少阳证。所以,是小柴胡汤证治疗。第104条就是说少阳证被误下了以后的辨证,小柴胡解外后,就是柴胡加芒硝。

有燥屎的时候,这种燥屎常年累积在里面没有出来,这时候只能用芒硝攻下来,打出来是黑的。怎知有燥屎呢?黄昏的时候会发热就是了,用小柴胡汤加芒硝治疗,不用再加枳实、大黄。因为前面的医生已经攻下,所以小柴胡汤加芒硝就可以了,就是小柴胡汤加减。

日本的经方派东洞说:“本方为小柴胡汤证而苦满难解者”,又说“小柴胡汤证而有坚块者”。柴胡加芒硝就是本身是小柴胡汤证兼有坚块,中医是辨证论治,这硬块可能是大肠癌的出血硬块,。不管是什么,芒硝可以散掉。《本草》里面没有提芒硝可以把燥屎打散,芒硝是攻坚的峻药,坚就代表肠里面的硬块。

柴胡加芒硝汤方

柴胡二两六铢、 半夏二十铢、 黄芩一两、 甘草一两、生姜一两、 人参一两、 大枣十二枚、 芒硝二两,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

芒硝使用的时候,是生用,一次一钱就够了;汤药煮好了以后,芒硝冲服,不用再煮;严重的时候,一次用到两钱都可以。病人小便颜色有深黄变成淡黄色的时候,就不要再攻下了。

(0)

相关推荐

  • ​胸闷呕吐与定时发热同时出现的治疗-《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86

    老吴说伤寒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4b625de0102whb9.html 病人既有胸闷.呕吐的少阳病症状,又有下午定时发热的阳明病症状,是少阳阳 ...

  • 经方: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证兼有坚块)

    柴胡加芒硝汤[原文]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 ...

  • 《伤寒悬解》少阳坏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柴胡加芒硝汤

    少阳二十七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太阳中风,而传少阳,是谓少阳中风.少阳之经,脉循两耳,少阳病则经气上逆,浊气上填,故两耳无闻:少阳之脉,起于目之锐眦,相 ...

  • 《伤寒论》语译(十四)

    十一 101.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校勘]<玉函经>"有柴胡"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三)

    我们辩证虚实,阳虚的人,汗后亡阳,阴虚的人,汗后亡阴,发汗以后,恶寒怕冷为虚,恶热怕燥为实.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基本概念了以后,就知道该如何来调理了,是用附子来温阳还是用大黄来泻热,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二)

    伤寒论第70条辨: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解释: 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原因: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七)

    伤寒论第73条辩:"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发热汁出而又口渴的,用五苓散主治,口不渴的,并见有四肢冷,心悸等症的,用苓甘草汤主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八)

    伤寒论第74条辨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症,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症,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九)

    伤寒论第75条辨: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伤寒论第64条辨:"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零)

    伤寒论第69条辨: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原文解释:经用发汗,或泻下以后,病仍然未解除,出现烦躁不安.恶寒.肢冷.腹泻.脉沉微细等症的,用茯苓四逆汤主治. 伤寒,当病人用了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

    桂枝加葛根汤的方证对应就是只要有太阳中风且还有项背强痛不舒服,太阳中风是什么症状,大家应该还记得,我还专门发一个表进行对比,发热,汗出,恶风,这是太阳中风,我们通常把他叫做桂枝汤证,如果还有项背强痛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