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阿根 | 石碌

【往期回读】

有客南方来   我的初中

带父母进城   赵一锅   “双枪手”爷爷

石  碌

大桥镇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那个年代,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做晒场,用牛或驴驾上石碌,来来回回碾压平整实在。掼下的麦子过筛后,那些被掼下的麦头就交由牛或驴驾起石碌碾压了。秋收时,黄豆一上场,铺在晒场上,很少用连枷拍打,一般都是用这石碌碾压。那些较小的玉米棒,也用它碾碎后,通过饲料机粉碎后喂猪……

小院墙角里那个重300多斤的青皮石碌,已经闲躺了近四十年。那时候,它可是村上的“忙人”,也是村民们的功臣。我静静地看着它,往事萦绕在眼前。

在农田承包责任制还没有落实的1981年前,快近端午节20天时,生产队就准备夏收了。要在麦子登场前,早早地做好打麦的晒场。晒场的面积视生产队的大小和所种麦子田亩的多少而定。小些的生产队一般所做晒场的面积在1000平米左右。我们的生产队比较大,有百户人家,人口300出头,种植的麦子面积有150余亩,晒场面积要做1500平米才能满足所用。做晒场,需要几天时间,先是要整平场地,在上面加上一层厚厚的带有碎杂草的细土,用牛或驴驾上这青皮石碌,来来回回碾压平整实在。晒场做好后,在阳光下晒上十来天,就可以使用了。

那个年代,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夏收一到,将用镰刀割下或连根拔起的麦子捆成麦把后,靠肩膀从田头一担一担地挑,独轮小木车一车一车地推到场头,拖龙式地竖立在打谷场上,在阳光下爆嗮。然后大小劳力(过去生产队的劳力分甲子工、乙子工和丙子工)齐上阵,一条龙地依着麦把,在板凳上搁起门板,为怕门板在掼麦时受磨损伤,且在门板上放上一块三四十斤重的石头或坏磨盘,麦把放在上面掼。掼下的麦子过筛后,那些被掼下的麦头,就交由牛或驴驾起这青皮石碌碾压了。秋收时,黄豆一上场,铺在晒场上,很少用连枷拍打,一般都是用这石碌碾压。对上场的玉米棒,除了用手工剥下玉米外,那些较小的玉米棒,也用它碾碎后,通过饲料机粉碎后喂猪(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养猪场)。秋收一结束,麦子种下后,农田里除了上些草木灰肥料外,活儿也就不多了,进入冬闲季节。村上会打窝集(窝折)、编芦席的农户不少,为了搞一点额外收入补贴家庭日常开支,就从中闸公社(现已合并到大桥镇)买回大量的芦柴,趁冬闲打些窝集,编些芦席。窝集芦席一般都是卖给周边生产队的,用于来年晒场上遮盖粮食和仓库里囤粮所用。窝集对于村民们家中来说是不需要的,因为家中没有那么多粮食需要用窝集窝。芦席对于村民们来说,除了家中盖新房,封屋面需要买几十张外,日常只是冬天买几张回家,晒晒山芋干、腌制的萝卜干和萝卜渣而已。

村民们对买回的芦柴,先要将芦柴上的残叶清除干净,用铡刀铡去芦柴梢,接着用一把长约4寸、直径4厘米、上面抽有一条浅槽、浅槽中间装有一块宽约一公分破芦柴的铁片刀,将一根根芦柴从根部破到梢头。芦柴破好后,就铺在门前的场地上,用人工驾起这青皮石碌来回碾压,待芦柴碾压到一定程度,用手一掰就能分开成条状,这说明芦柴已经压“熟”了,可以用来打窝集编芦席了。因为村上打窝集编芦席的农户比较多,这青皮石碌自然也就成了“大忙人”。东家刚刚用好,就被西家拖走了,在这冬季的时间里,它是清闲不下来的,总是在为村民们干活。这石碌的情,村上的老人们是难以忘怀的,更忘不了那个年代生活的清贫。

1981年农田承包责任制落实后,生产队也不需要窝集芦席了,这青皮石碌一下子也就成了“闲人”,被遗放在小院的角落里,静静地地躺着。

(0)

相关推荐

  • 【记忆】芒种芒种,忙着耕种

    芒种芒种,忙着耕种 芒种前后,油菜小麦相继成熟.田里的油菜收了,可以插秧:地里的小麦割了,可以栽棉花.与此同时,还要扦插红苕,补种花生和芝麻. 关于芒种的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读小学的那几年,在端午节之前 ...

  • 来自延令的凡人传奇(四十四)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在这里跟你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吟哦娱笔,抒怀述志,点情碰心...... 第四十三章费尽心难救海英命 了真相化怨泯世仇(2) 全家人都在为给海英治病 ...

  • 话说传统麦收-郑州日报数字报

    ♣ 燕英超 传统麦收不仅是一个紧张繁忙的季节,它还是一种收获仪式,更是一项农耕文化.仅麦收使用的专项农具就有:木掀.桑杈.扫帚.木掠耙.竹耙子.石磙.椤框.捞耙.镰刀.扁担.捆绳等达十多种.正是&qu ...

  • 老家的麦子熟了

    "芒种三天见麦茬儿",说的是一过芒种,就到了每年的麦收季节.虽说已经离开老家多年,但还是会经常想起小时候麦收的场景. 01 割麦 自己第一次割麦子,还是在生产队的时候.那时村里还没 ...

  • 卞阿根 | 美味圩饼

    美味圩饼 江都  陈锡瑾 陈锡瑾先生:1937年生,丁中1955届校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江苏省作协会员.有六百余篇(首)故事.童话.寓言.儿歌.散文.连环画脚本等发表在<小朋友>< ...

  • 卞阿根 | 苋菜锅上贴烧饼

    苋菜锅上贴烧饼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苋菜炒好了,烧饼也熟了,吃烧饼搭苋菜,沾苋菜汤或用汤泡烧饼吃 ...

  • 卞阿根 | 盖房说喜话

    盖房说喜话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砌房造屋对村民们来说,一生一世也不过一.两次,比儿子结婚,姑娘出 ...

  • 卞阿根 | 喜鹊的传说

    喜鹊的传说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畜生,本该将你打入死牢,念你日前有功,免你一死.现惩 ...

  • 卞阿根 | 夏日纳凉

    夏日纳凉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晚饭一吃,天一擦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上三里五里或七里八里路去 ...

  • 卞阿根 | 九子不如石子

    九子不如石子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儿媳们提着沉甸甸的两个皮箱接回老头,心中有都说不出的高兴.打这 ...

  • 卞阿根 | 夏日听蛙鸣

    夏日听蛙鸣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听蛙鸣时,情绪要悠闲自在,再泡上一杯浓郁的香茗咂着,在惬意中细细 ...

  • 卞阿根 | 夏日捕蝉

    夏日捕蝉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蝉的鸣叫声分明地告诉我们,它们停歇在树上的什么地方,只需站在树下抬 ...

  • 卞阿根 | 栀子花儿香

    栀子花儿香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它虽然平凡,但是它脱俗:它虽然美丽,但是它不妖娆:它虽然平淡,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