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的核心投资逻辑
以下10张图,我认为代表了分众的核心投资逻辑。
认真理解了这10张图,就基本看懂了分众。
然而,老唐必须再次强调:公司经营如何和股价会如何,短期内完全是不搭界的事情。
如果你认为老唐是“鼓吹”分众(或者意图鼓吹其他股票),请你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唐书房,以避免钱包受损。
至于号称「股价腰斩、打脸唐朝」的人,烦请不要再来暴露蠢到死的无知了,老唐实在没有耐心和精力搞再教育
。
可以做个提示:你可以等分众传媒年度净利润腰斩以后过来打脸,那时候老唐端好小板凳听你讲课
针对股价大跌,我觉着昨天在帖子下面做的一个回复,似乎还有点价值,转送给大家思考:
刚刚过完95岁生日的查理.芒格,早期代客理财的时候,在1973和1974年曾有过连续两年超过30%的年度亏损。当时芒格的主力持仓是61%仓位的蓝筹印花(蓝筹印花的主要资产就是著名的喜诗糖果),23%仓位是封闭基金新美基金。
蓝筹印花,芒格买入价是7.5美元,1973年初价格是15.37美元,到1974年底跌成5.25美元。
新美基金是芒格1972年底收购的一个封闭式基金,收购价是9.22美元/股,略低于净资产。芒格控股后清空了原基金经理买下的股票,重新开始投资。到1974年底,净值9.28美元,但市价已经跌到3.75美元。
那时,打脸芒格的人无数。而且芒格代客理财的钱,基本来自同事、亲戚、朋友,压力可想而知。
芒格自己就举过一个例子,有个倒霉的合伙人,1973年初投入了35万美元,1974年底崩溃失望了,死活要赎回。芒格自认是个是说服人的专家,结果也无法说服这位合伙人。退吧,亏损近19万退出。
新美基金运行到1986年,清算时每股得到100美元。从1974到1986年,12年年化收益31.5%。蓝筹印花到2000年折合股价3700美元,26年700倍,年化收益28.6%。
那么,问题来了:9.22和7.5的买入价,错了没?芒格怎么那么蠢,为何不懂的先卖出,等到1974年的3.75和5.25时再买?
说句题外话,昨天还看到一位上海的基金经理离世,年仅46岁(和老唐同龄),看新闻说他管理的产品累计亏损74%,2018年度亏损65%。
不知离世和产品运行有没有关系,但股市带来的压力我想可能至少是因素之一。
这种压力,也是巴菲特和芒格最终选择采用伯克希尔公司作为投资平台,而放弃合伙基金形式的主要原因。
他们放弃了投资利润提成,转而拿每年10万美金的固定工资。以伯克希尔的投资记录,如果按照超过6%的部分提25%,巴菲特和芒格为之放弃的财富,可能远大于目前的身家——我没去算,估的,但应该不会错。
价投多长寿,绝对与不瞅傻子有关
,天天盯着股价,涨了狂喜,跌了愤怒,什么身板也架不住折腾
看芒格目前的状态,有可能挑战蓝筹印花股东、巴菲特的挚友、闻名世界的先锋基金创始人菲利普.卡特雷,这老先生1998年5月去世的,享年101岁。
卡特雷1928年创立先锋基金,直到1983年退休以前,一直亲自管理,创造了55年800倍的回报(年化13%)。
据说这老人家直到去世前一天,都还头脑清晰地在分析股票,服
——先锋基金已经上市,现在的管理人是菲利普.卡特雷的儿子,在中国也有不少投资。
别瞅傻子,心平气和的瞅地!哪怕最终收益和瞅傻子的人一样,你已经大赚了生命、健康和家庭(更何况……呵呵),你说对不对?
以上图片精选自@岚姐姐 的分享,谢谢@岚姐姐
另外:昨天的图片分享,只是一个买了几万元分众的截图。留言里至少有过百数学家,用各种不同的公式和思路计算老唐的身家,无趣的很,删掉了
。
别想多了,删除不是腾讯干的,也没有什么特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