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部美剧是它的,举手

当我从模糊的记忆中,勉强搜索出这部惊世骇俗的作品时,连我自己都愣了一下。

对于不少80、90而言,要问哪部剧是他们的美剧初体验?

大概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成长的烦恼》。

但随着一声“狗狗啪了faker”的响起,我想这个答案也该跟着刷新。

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联网电脑;

那个时候,放学回家的小孩唯一的电子乐趣便是守在电视前。

同样是电视台七点播放,隔壁五道杠同学也许会说他准时看新闻联播。

而我们,雷打不动,收看的是《恐龙战队》

跟着电视里的剧情,以保护世界和平为己任,誓要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

一边麻利地做出帅气的变身姿势;

一边乐此不疲地大叫“霸王龙!变身!”

好像就是在追剧的日子里,中二期少年成长的烦恼也跟着消失殆尽。

印象中,以当时的电视水平,《恐龙战队》无论是人物机甲设定,还是打斗画面,都堪称完美。

只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记得?

作为一部被雪藏于脑海的美剧,《恐龙战队》是属于一个时代的特供品。

它存在于过去,也风靡于过去。

要说这部剧的主线:龙战队VS邪恶反派,其实很容易就能捋明白。

因为地球宇航员的手误,将被封印的宇宙万恶之源——丽塔女王从月球放出。

“被困了一万年我终于回来了,地球宇宙我要毁灭你!”

这句出现在每集片头的台词,上来就将丽塔女士的目的暴露无遗。

而另一边,正义联盟的指挥者是名叫佐藤的宇宙人。

为了抵抗丽塔,他命令机器人阿尔法从地球召集了一支精锐的恐龙战队。

在双方无数次的交战中,丽塔总是会使用掷杖技能,释放出体型庞大的怪物加入战斗。

而恐龙战队这边,则会借用机器怪兽——佐德的力量

通过驾驶他们,人类战队也可以和怪物较量。

不仅如此,遇到更大危机时,佐德还可以合体成为大力神——麦克佐德

双方无数次的交手,只要看见它出现,我们就知道这局稳了。

因为合体五打一的结果,永远是把各式各样的怪物按在地上蹂躏。

正义碾压邪恶,这样的母题或许屡见不鲜。

但在当时,战队/机甲/外星人的联盟确是少见。

那时,“五毛特效”的概念还没有出现。

没见过世面的我们,就这么深深地被炫酷的打斗动作、合体机甲征服。

更重要的是,《恐龙战队》让我们真情实感地对英雄角色有了沉浸式体验

初代战队的五个队员,来自天使丛林高中。

学生的身份,要求他们也要上课学习写作业。

变身前,他们打架像斗舞,掌握的无非就是普通人类体少年通用的技能;

变身时,一套整齐划一的pose,对学习能力极强的我们来说简单上手易模仿;

变身后,五人五色,外加五种不同的机甲类型,足够亲朋好友的划分需求。

一集一个怪兽,我们一遍遍重复体会着站队正义、收获胜利的快感。

直到后来,不断败北的反派丽塔女士终于做出了改变。

她用黑暗之剑的力量腐化高中生汤米,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绿衣战士

大概是因为颜色加成,绿衣战士的战斗力远超其他五色,险些团灭恐龙战队。

但最后代表正义的队员们还是破坏了黑暗之剑,并成功召集汤米入队。

由邪恶醒悟的汤米,在童年向剧作里,属于可爱又迷人的反派新设定。

这让我们在竞相模仿原谅色战士的同时,又对绝对正义和绝对邪恶间的交叠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不论如何,凭着中二期带着真正热爱的心,战队的代入远比想象中热血有趣得多。

从第一次接触战队到现在,不怕暴露年龄地说,已过去20多年。

95年的时候,《恐龙战队》还只是在上海这类大城市播放。

后来随着各地有线电视的普及,各个省份教育台才开始大规模热播。

当时这部外来的美剧有多火?

学校教室、小卖部摊位、录像带租借店……

只要是孩子出没的地点,都会出现战队或者模仿者的身影。

可即便Cosplay得再深入人心,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战队玩具足以让人仰慕

那时对学渣而言,开完家长会收获的均是一顿殴打。

但是,偶尔德智体美劳任意一项也会发展一下,得到官方表扬。

那么次日在小商贩的摊位上,必然有个选购当季新款玩具的倩影。

而恐龙战队这个系列,即便非正版,小卖部的价格也一直不那么友善。

从6人组塑料战士到配套的完整版战甲机器,对于那个年代来说堪称遥远。

就在我们为恐龙战队可望不可即而难过的时候,美国本土又是另一派疯狂的景象。

早在1994年,《恐龙战队》刚播到第二季,玩具就在美国卖出了十亿美元

这惊人的销售额,全取决于战队直线开挂的荧幕战绩。

一开始,这部美剧还被福克斯电视台安排在了并不吃香的早间档。

但播出仅两周,战队的口碑就因为大批自来水的安利一路向上。

收视率硬是超越了当时福克斯的王牌动画《蝙蝠侠》

也因此,恐龙战队一跃取代了蝙蝠侠,霸屏黄金档。

两个月后,《恐龙战队》在美国的追看人数又迅速超过了四百万大关。

而这是动画片《忍者神龟》花了四年才达到的成绩。

拳打蝙蝠侠,脚踢忍者神龟,这样的收视黑马并不是横空出世。

尽管充斥着科幻元素、校园青春、美式价值观,《恐龙战队》的最初创意却是来自日本。

看皮套角色互殴,比看特效制作的神仙打架更真实。

这是特摄片带给孩子的一大优点。

在二次元盛行的霓虹国,产生这样的文化也可谓非常合理。

《假面骑士》《奥特曼》《超级战队》,三大特摄片系列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而美版《恐龙战队》的前身,正源自其中。

1993年,电影《侏罗纪公园》在全世界掀起了“恐龙热”。

日本东映公司也趁势,推出了以恐龙为主题的超级战队——《恐龙战队兽连者》。

就是这一年,美国塞班公司向东映购买了这部剧的海外版权

一套围绕“恐龙”展开的连环故事,到底最终解释权在谁,已很难说得清。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大部分人看到的恐龙战队并不是日本原版,而是美国改编版。

相比日式远古奥义,当时观众更能接受的是科技力量。

所以在美版里,塞班公司启用了有颜又能打的鲜肉重编文戏。

日本恐龙后裔古战士,就这样变成了美国天使丛林高中生。

除了颜色和部分能力属性沿用,战队队员们的pose也摆的比日版少很多。

因为实在太中二。

但第一季中塞班为了节省经费,每当恐龙战队召唤出佐德时,还是直接剪辑到了日版的战斗画面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追剧时经常会出现迷幻错觉。

明明上一秒还是浓浓美式风,下一秒就变昭和特摄片。

而美版第二季里,被汤米背叛的反派丽塔,又迎来了新外援:

乍德爵士,一个血管暴在外面的家伙。

为了防止送人头重演,丽塔女士预先将自制药水输进了乍德的血管。

让乍德爱上她,并和她结婚。

这一套爱的操作,现在想来的确是有理有据。

业务能力出色的乍德刚来,就给了恐龙战队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冻结了除了大龙神以外的所有恐龙机甲。

这就迫使战队对机甲进行了射线改造,得到了五架更加强大的雷神佐德。

这次升级,令武器画风突然从远古恐龙系变为中华风神兽

连带着合体大雷神,背景都变山水画。

其实这也是因为同步播放的日版超级战队进入了下一个单元。

原来的剪辑素材没得用,美版也只好跟着改。

类似的情况,一直到后来才慢慢改善。

虽然画风时不时诡异,但超高的收视率仍造就了一部长寿美剧。

从1993年福克斯电视台播出第一季至今,《恐龙战队》已经更新了超过二十季。

同时也衍生出了20多队不同的人类体队员

周迅的老公高圣远,就曾在《恐龙战队》第七季中扮演过蓝衣战士。

虽然有种在次元壁另一头看见熟人的感觉,但其实我们真正了解的也只有初代战队罢了。

因为当年流行于国内的美版《恐龙战队》,主要就是前三季。

这一段不长的故事里,汤米从原谅色战士变身为了更强大的白衣战士,并接替了队内的队长职务。

原来战队中的杰森(红衣)、扎克(黑衣)和曲妮(黄衣),则突然被选为了联合国青年和平大使。

他们放下能飞能打有机甲的拯救世界重任,和昔日的好朋友们告别。

而他们的超能量,也被转移给了天使丛林高中的三位转校生。

这其实就是编剧用非常圆润的方式,完成了战队第一次角色的交替。

▲初代队员合照

人可以换,维护世界和平的初衷不会改变。

这就是这个系列超长待机20多年的核心所在。

在《恐龙战队》的世界里,人类的未来时刻都受到威胁。

但战队成员们站了出来,与怪兽和反派对抗,为人类一点点地争取未来。

这种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并为之而奋斗的过程,充斥着整部剧集。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听起来很健康的美剧,却还是成了时代的特供品。

作为一部真人出演的特摄片,围绕着“到底适不适合孩子看”的讨论从未间断。

▲这个横向n*360°转体击飞,模仿起来颇有难度

随着战队的声名鹊起,有关舆论更是甚嚣尘上。

因为成年人眼中看见的格斗场面,即是催使孩子热衷于用打架解决问题的“洪水猛兽”。

“暴力元素”,让家长对战队系列保有一票否决的权利。

但事实上,几乎剪辑于日版的打斗镜头,塞班在制作时就已经毫不留情地剪掉了他们认为的“过激桥段”。

并通过融入校园青春喜剧和美式英雄主义的元素,尽力塑造出了健康形象。

但这样的论述并没有抹去抗议的声音。

在引进美版《恐龙战队》的加拿大,为了安抚家长及舆论对“暴力”镜头的抗议,每集的战斗场面强制性缩短了30秒。

而在国内,为了保证对暴力元素的宣传杜绝,不光《恐龙战队》,同类型的特摄片早已在我们未察觉时,就从视线中消失。

一直以来,决定孩子看什么电视的,是成年人。

在成年人的思想里,恐龙战队的形象早已与平庸的个人英雄划上了等号。

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始终被真正看剧的孩子放在了眼里。

但一通的抗议下来,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

《恐龙战队》不是让我们作为成年人去接触的。

它是为孩子们准备的。

让他们能理解和跟随,从战队中学到:

什么是正义战胜邪恶;

什么是憧憬和期待。

如果你问传达这些信息成功了吗?

我觉得是的,用一种当时很酷的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