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而言,每一个闲逛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毫无疑问,《恐袭波士顿》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城市精神宣传片之一。它是主旋律,但它是那种人见人爱的主旋律,是真正可以传递精神力量的主旋律。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处于“闲逛”状态的人,他们都是波士顿这个城市里微乎其微的个体,是447万分之一。但是,由于他们身体里蕴含着坚韧的精神,便成为了组成城市精神不可缺少的一环环。

影片几乎是1:1地还原了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的前前后后,可情节点的铺排却一点儿都不刻板,而是充分贴合好莱坞类型片的经验轴线。前30分钟,影片用生活化的调性介绍了一大批普通波士顿市民的生活。这30分钟营造了一个非常温暖、充满爱意的城市氛围。虽然这段戏没有娱乐性、没有视觉刺激,但它的氛围是可以让观众瞬间爱上这个城市、向往这种生活哒。

30分钟,准时爆发核心事件。马拉松比赛上的恐怖袭击,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的惬意。影片用了将近5分钟的时间,以夹杂原始资料的镜头来描写爆炸发生后现场救援时的慌乱。慌乱是负面的,但是人们在极度慌乱的情形下还在竭尽全力地去尊重人,就变成正面的了。毕竟,无论是多强大的国家,多合理的体制,面对如此突发的恐怖袭击,都得慌乱。慌乱并不丢人,用不合适的手段去掩饰慌乱,才是自欺欺人。从《恐袭波士顿》中,我们看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意。

随后FBI和波士顿的警察们展开了对恐怖分子的追捕。此时一个有趣的大反差出现了。恐怖分子就两个人,且只有一把手枪;而追捕他们的FBI有一个仓库的高精尖设备,警察们也都是有车有枪的高配。就只是抓两个半吊子恐怖分子,又不是抓成龙抓吴京,用得着如此大动干戈吗?100:1的武力碾压都还抓得那么狼狈,确定不是在自黑?其实,这恰恰是最真实的写照。要知道,抓捕的时候正邪武力比是100:1,袭击发生的时候,拥有炸弹的恐怖分子与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的武力比可是无穷大啊!如此不遗余力地去抓恐怖分子,正是要尽早断绝他们再次袭击平民的机会,也就是对市民最大的保障和负责。

在抓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前30分钟露脸的闲逛角色被卷入其中。刚刚约到心仪女孩的校警、刚刚买到新车的中国男孩、悠闲地像个临退休干部的老警察,都在抓捕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勇敢、经验、不放弃,为抓捕提供了关键助力。还有那些在恐袭中致伤致残的人们,也在积极地面对命运的捉弄,并顽强地取得了不同形式的胜利。城市精神,不是来源于某个英雄事迹或宣传口号,而是来自于每一个市民的行动。从这个角度看,《恐袭波士顿》是一部拥有447万个主人公的电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