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花苑第三届“百花苑”杯参赛作品214 | 孙国华:孙夏学画无遗力
孙夏学画无遗力
孙国华
孙夏从充满幻想的童年涂鸦,到歪歪扭扭的基础训练,从山西大学本科到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的求学经历,更让她深深喜爱上了油画。二十多年来,她坚持不懈的作画,临摹十余幅,写生二十余幅,创作五十余幅,2016年被山西省油画学会吸纳为会员。
二十四年画无辍
她从小就喜欢画画,从学前班开始涂鸦,迄今已有二十四个年头了,从未中断过。一个人孜孜不倦的成年累月的追求自己的爱好,着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她二十余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了许多人。
对一件事的喜欢大概就是动力,她喜欢画画,也为之付出很多,每当寒暑假时,别的孩子或者观光旅游,或者访亲会友,或者休闲娱乐,而她要坚持上课。暑假沐浴烈日炎炎、挥汗如雨;寒假饱受冰霜风雪、栉风沐雨。她家离少年宫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路途大约得一个小时,多少个寒暑,来往在解放路上,真是无以统计。开始她父亲还用自行车带着她,后来个头越长越高了,自行不好带,每次就打车去,当时的出租车是黄面的,起步5元。那时节,她妈在阳城电厂工地工作,每个月都要把她父亲的工资花光吃尽,他爷俩还断不了到饭店改善一下、奢侈一下、腐败一下。当时太原还没有肯德基和麦当劳这样的西餐,最早的是在大钟寺(大中市)傍边有一家叫开心汤姆的小西餐店,每次下课路过这里时,总要进去开开心心的美餐一顿再回家。说来她的学画画的路子还是挺幸运的,在少年宫拜何贵生老师为师整6年,初中后少年宫不再接受大孩子,就到了华夏画院的杨增亮老师名下学习又是6年,大学在山大吴大明老师麾下学习4年,研究生在云艺拜杨一江为师。杨一江是陈丹青的学子,说来她还是名家陈丹青的门徒呢。
杨门学子续画风
在云南艺术学院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使她收获颇丰。在杨一江老师的教诲下,她意识到绘画的天地有很多事可以做,例如去表达一种质朴的人文关怀,去向某种社会现象发问,提出观念,甚至图解哲学等等。而绘画语言本身最为纯粹的领地,即一种绘画性,则更加令她着迷。一幅照片记录的是碰巧被相机抓住的那一瞬间,而一幅画则是对某个对象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年复一年观察而成的结果,积累了时间的厚度,凝结着稠密而微妙的色彩关系、形体关系、构图关系。绘画性就是种种绘画关系相互作用的体现,而画画就是在画关系。
读研以来习得的绘画方法,要求作画者沉稳坚定,平心静气。绘画不再是激情洋溢的涂抹,而是一种严谨的研究、深入的探索,甚至是一种不断推翻再重建的修行。她认为,艺术,首先要学会尊重你要干什么。尊重自己的目标,只管画就是了。只有不停的作画,画每一件事物。在某一个晴朗的日子,一些真实本质的东西会来回报给你。你对画好,画一定会对你好。
毕业之后,供职于一家事业单位。生活的变化,使她无论在作画时间,还是在作画思路上都远离了读书时的状态。她说,离开恩师与画友已经很久了,身边既没有那种氛围,可能也对如何看待美术史和如何读画,日渐生疏。这究竟会让她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命运,从而找到自己的方式。保证不要偏离轨道,误入歧途,她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从来不曾改变的,是她喜欢看东西,喜欢世间万物在眼中幻化成冷暖鲜灰的游戏,喜欢颜料的气味,喜欢画笔与画布接触时一霎那的感觉,喜欢摆弄那些小小的色块,喜欢看到佳作时心潮澎湃的感动。不负丹青很难,有绘画这件事可以放在心上细细琢磨,就永远不会陷入巨大的空虚和枯燥,永远不会浮躁肤浅而又不知所措的度过一生。绘画是她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生活状态。能继续画画既是她的坚持,也是她的幸运。她沉浸其中,怡然自得。
在这期间,她创作了一幅以杨一江老师为主的学长们的集体画像,起名叫《杨门一派》,这幅画历经三年的时间,倾注了她对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热爱之情。她既严肃而又不乏激情,在不懈的艺术追求中,己形成其个人的风格,她认为技法是一件作品非常重要的因素,技法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一个画家的学识修养乃至性情都必须通过绘画技法表现出来。她不受新潮艺术的影响,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观念,充分肯定自我的价值与尊严。她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遵循于中西结合的创作原则,追求真、善、美兼备,生活与艺术的统一。
她是一个不忘初心的学者,所以,她的艺术、她的人生才显得那样丰富和精彩,这是取决于长达二十四年的热爱与坚持,这是滴水穿石的耐力,这是锲而不舍的毅力。人生有时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比拼的往往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和毅力。
文化自信初始成
作为一名青年画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用生动的形象传达人们为之感动和思考的人文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和进程。这个理念始于在山西大学上学期,这个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位之际,她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光环使她坚定了敢于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担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艰苦卓绝的在新时代、新世纪、新领域践行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梦。
她的油画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新时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生存状态,体现了对人的力量的肯定、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富含人文主义思想,成功的创作出以学习为主的题材,关爱生活和真诚地表现生活,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品。她的油画创作成功地表达出了当前人们生活的真实面貌,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汲取》,注重了精神与品格的完美,这使她在吸收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主题、创作思想及创作技巧,并形成了独自特有的风格。在多媒体的时代,阅读那样的浮躁,仍然有人在书店里蹭阅图书,坚守阅读纸质书籍,说明他们有向上的动力,在有意识地提升自己。这样不断向上的状态,会让人们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每天都向上提升一点,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幅画从构图到色彩,都是可圈可点的。整幅画面的构图主体突出、背景干净、位置恰当、构图平稳、造型准确。从明暗关系上看整幅作品的黑白灰关系明确,能够形成较强的整体感、立体感。从色彩看色彩有冷暖对比,在画面上表现出了环境色、固有色和自然色,色彩的丰富程度比较明显。近实远虚、近大远小,透视关系也十分的合理。这大概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象性或者写意性,对她的油画产生了影响——油画语言的特性:形的结构、色彩的美感以及空间的形态等,这是油画语言的魅力所在。
她对生活始终充满着激情,对艺术恪守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她的作品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朴实无华,这朴实的画风从深层次释放出她的人格魅力,彰显了她特有的综合艺术素养,对于未来,她说,她会把美好的愿望和对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画画之中,她希望自己能画好自己的画,走好自己的路,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绘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作者简介
孙国华 中共党员,高级职称,系傅山学社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原央企二线,现任北方招标公司工会主席、综合办公室主任。
参赛或杂志征文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为发现文学新人,扶持文坛新秀,《文学百花苑》杂志社、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华夏文学网联合河南科技报、焦作市作家协会、修武县委宣传部共同举行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即日起正式启动。
主办:《文学百花苑》杂志社
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
华夏文学网
协办: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焦作市作家协会
修武县委宣传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点数取胜,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2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折合3、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本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二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三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二十名,奖金50元。
6.收稿时间:即日起到2019年3月10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7.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8.2019年4月上旬在河南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举行颁奖典礼,届时将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
2018年9月10日
《文学百花苑》编辑部公告
本刊从第十期起,与河南科技报联合办刊,杂志名称不变,刊号为:CN41-0019,具备全国发行和刊登广告的资质。刊出的作品可作为申请各级作协的依据,是在职公职人员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联系电话:13343811328 15926594970
《文学百花苑》纸刊杂志征稿正在进行时
投稿注意事项
1、来稿需注明【征文】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2、小说、散文、故事、随笔等作品2000字以下为宜,诗歌不超过30行。
关于赞赏返还新规定
即日起,每篇作品七日内打赏金额20元以内者不返还,20元之外全部返还。
1258873875@qq.com
作者必须主动索取打赏细目及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