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宠臣王毛仲,生儿子不高兴,皇帝为什么能断定他谋反?
唐玄宗的红颜知己是杨贵妃,蓝颜知己是王毛仲,不红又不蓝的知己是高力士,高力士堪称黄颜知己!
正是黄颜知己让蓝颜知己黄了,731年王毛仲被赐死时,唐玄宗未来的红颜知己还是小学生——才12岁,自然没杨玉环什么事儿。
本文的男一号是王毛仲,男二号是唐玄宗和高力士。
730年是个马年,唐玄宗的“弼马温”王毛仲迎来双喜——迎新春和弄璋之喜。唐玄宗和王毛仲的关系铁得跟乾隆与和珅一样,爱卿喜得公子,皇帝在洗三(出生三天)时也得表示了一下。皇帝的礼很大,直接送官,一送都是五品,相当于正厅。
五品官是多少人朝思暮想夜盼,毕生拼搏也得不到的殊荣,人家生下来三天就是五品大员了。如此皇恩浩荡,唐明皇的“弼马温”还不谢恩如捣蒜啊?
恰恰相反,老王听到高力士宣布的任命圣旨,不仅没“捣蒜”反而愤愤不平,感觉就是捣蛋、挑衅、作死。您猜,王不要命怎么说?他当着前来庆贺的文武百官,上来就是一句:“呢”儿还配不上三品官?
这个“呢”是朝鲜语,是谦称我的、俺的的意思。您很聪明,王毛仲是高句丽的扶余人。可不管你哪的人,这话也都是找死、作死。
高力士回宫复命,给唐玄宗一说,李隆基大怒,他竟然公开嫌官小,为一个婴孩迁怒朕?想当年唐隆之事,这货就首鼠两端!唐玄宗很快把他的好哥们发配了,第二年都被赐死了。
开府仪同三司兼殿中监霍国公内外闲厩监牧都使,是惟微细,非有功绩。擢自家臣,升于朝位,恩宠莫二,委任斯崇。无涓尘之益,肆骄盈之至。往属艰难,遽兹逃匿。念深惟旧,义在优容,仍荷殊荣,蔑闻悛悔。在公无竭尽之效,居常多怨望之词。迹其深愆,合从诛殛,恕其庸昧,宜从远贬。可瀼州别驾员外置长任,差使驰驿领送至任,勿许东西。
王毛仲公开怒怼高力士,无理顶撞唐玄宗,这事儿您信不信,反正我不信。王毛仲再骄纵,他也是个大聪明人,他怎么可能情商如此之低,犯低级错误呢?
王毛仲可是由奴隶成为将军的,如果智商、情商不高,别说升为开府仪同三司、霍国公了,早就命丧黄泉了。
就说这开府仪同三司,那可是非常有荣誉的职务,三司是什么?三司就是三公!他可以享受像三公开府一样的待遇!这种待遇,只有姚崇、宋璟和王仁皎能享受!可这三位都是大牛人,姚崇、宋璟与房谋杜断并称四大贤相,能力大、实力强;王仁皎虽然感觉名不见经传,但人家千金厉害啊!人家的掌上明珠是真的明珠——皇后!
然而在开府仪同三司中,他却是最受宠的,他可以和诸王一样去宫中参加皇家也包括皇帝的宴会,他的儿子可以和太子李瑛一起玩。就是对诰命夫人赏赐,别人也都一份,他拿两份!
他的夫人被册封为虢国夫人,唐明皇非要再赐给他一个夫人不行。皇帝赏赐的绝色佳人,不能让他当妾啊!于是他就有了两位平起平坐的夫人,这位夫人的封号是霍国夫人。
“授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内外闲厩都知监牧使,进封霍国公......有赐庄宅,奴婢、驼马、钱帛不可胜纪......每入侍宴赏,与诸王、姜皎等御幄前连榻而坐。玄宗或时不见,则悄然如有所失;见之则欢洽连宵,有至日晏。其妻已邑虢国夫人;赐妻李氏又为国夫人。”
老王是霍国公,李夫人是霍国夫人,这比原配还原配啊!这还不完,连犯了错误成为奴隶的老爸,也死后享有极大的哀荣,追赠秦州刺史、益州大都督。他的出身像赵高,人生也像赵高,但比赵高还要受宠。
聪明能干让他彻底大翻身,他更不可能对高力士说出那样的话。原因有二:
第一、会刺激到高力士。因为高力士就是三品的“大内总管”。人家干一辈子,还付出了气势,竭尽全力工作才获得三品职位。不管老王怎么鄙视老高,但也不可能做这么明显。毕竟高力士是皇帝身边最近的人,是他团结的对象而非斗争的敌人。
第二、会刺激到皇帝。皇帝的赏赐哪怕是赐死都要谢主隆恩的,更何况是皇帝赐福呢?皇帝授予宠臣襁褓娃娃五品官是惯例,王毛仲怎么会嫌小,怎么敢嫌小,更何况那时已经和皇帝有了一点裂痕呢?
这和他的聪明完全不符合,来看看他多么聪明吧。
唐玄宗的发家靠的是两次“之变”,这两次改变李隆基重大命运的机遇,都有王毛仲的影子,没有老王,三郎当不了皇上。第一次唐隆政变,李隆基联合薛崇简、钟绍京、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王毛仲等人除掉韦后,避免唐朝出现了武则天第二的情况。
其中薛崇简是太平公主的儿子,可以说第一次“之变”成功,是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完美合作的原因。王毛仲在这次工作中,表现的确有点丢分。虽说不是关键时候掉链子,那也是该出手时人就溜。
韦后当时权势熏天,李隆基、薛崇简向韦后发出冲锋,贴身保镖的王毛仲却找不到人。王毛仲这样首鼠两端,是让子弹飞一会儿,然后才能识时务者为俊杰。
尽管王毛仲的表现不够积极,但诛灭韦后后,王毛仲还是得到了大量封赏。这里原因有三:
第一、王毛仲从小就跟着李隆基,感情深厚,是李隆基心腹的心腹。
第二、李隆基成功后,正是用人之际,惩罚亲信,怎么能让他人归附呢?
第三、在斗韦后的进行时中不给力,可在斗韦后的过去式时,非常给力。
《旧唐书》就说“性识明悟”、“骁勇善骑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聪明能干。
可以这么说,没有王毛仲,李隆基要么没法向韦后发难,要么要等很久才能发难。
当初临淄郡王李隆基还是五品官(潞州别驾)时,就像刘章一样要干一番事业。他带着王毛仲,买了李宜德。
李宜德像张翼德(张飞)一样雄壮彪悍,这王毛仲、李宜徳像刘备的关羽、张飞又像包拯的王朝、马汉。
李隆基执行了刘秀的延揽英雄那一套。他带着王毛仲、李宜德、张暐,回京后,他结交了将军刘幽求、书法圣手宫苑总监钟绍京,不过要干大事儿,就需要取得禁军的支持。李隆基通过喝酒吃饭打牌(手气差),把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等人,拉拢到自己的身边。
可这“吃喝玩乐”的事,李隆基不能总是自己出面。一是显得自己掉价,二是显得自己不务正业,三是藩王公开结交禁军将领,这是意欲何为啊?
不能亲自出面还要把事干成,只有让家奴保镖去干了。一是不被人察觉,二是王毛仲和葛福顺从小到是青梅竹马,三是一旦遭到上面猜疑李隆基可以让玩丢车保帅全身而退。王毛仲以葛福顺为突破口,让这些禁军中级将领吃得好,喝得好,玩得好,赢得多,笑得多,聚得多。三好加三多,让王毛仲成为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人物。
这些中低将领很聪明,他们知道王毛仲不仅能给他们带来眼前的好处,更带来未来的前程似锦,荣华富贵。这是合作共赢的好买卖,是王毛仲促成并壮大了这个买卖,这样李隆基才有了发难韦后的本钱。
王毛仲在发难韦后的关键几天玩失踪,主要是他心里没底。可事后主人不仅没罚,还奖赏了他。他愧疚不已,一直想着要补过、补救、补偿。于是,王毛仲工作格外卖力,在李隆基反击太平公主的政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713年龙武将军王毛仲作为三郎的心腹,参与打倒太平公主的谋划和实施。太平公主计划废掉唐玄宗,并毒死他。唐玄宗先下手为强,王毛仲主动请缨率领三百死士,犹如斯巴达勇士一样,由武德殿冲入虔化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了禁军长官常元楷、李慈,从而控制了禁军,连杀宰相肖至忠、岑义等人,太平公主听闻失败,逃入山寺中,被唐玄宗赐死。
王毛仲这次功劳很大,但他之前和之后干得工作和孙悟空一样,都是养马的,可以说是弼马温,只不过他是高配高配高高高配的弼马温。即使如此他养马养出新水平、新高度,让李隆基非常有面子,对的宠爱也就无以复加。
孙悟空有齐天大圣的梦想,王毛仲没有,但他也的确是官迷。他成为开府仪同三司后,和禁军长官葛福顺结为亲家,这是亲上加亲。他虽然养马水平很高,但他还是想做大将军,掌控兵部。730年王毛仲找了机会,向唐玄宗要官。他一说想当兵部尚书,唐玄宗笑了,心想你一个养马的小家奴,对你封赏够高了,要什么兵部尚书。唐玄宗婉拒了他,老王的不开心都挂在脸上了,这让唐玄宗很不爽。
偏偏又发生了一件事,万骑将军马崇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而葛福顺、王毛仲却要力保,于是有人说话了。吏部侍郎齐澣说:
福顺典禁兵,不宜与毛仲为婚。毛仲小人,宠过则生奸,不早为之所,恐成后患。
唐玄宗对此不表态,齐澣一生气泄密了。尴尬的唐明皇,一生气把他贬官撵出京城了。几月后,在快过年的时候发到了“洗三”事件,王毛仲双喜临门变成了祸不单行。
我推断王毛仲和李善长一样,没有谋反的心,但恃宠而骄还是有的。李隆基说他谋反,要他命,根本不是洗三事件的问题,而是王毛仲和葛福顺联姻,又觊觎兵部尚书一位。加上他是唐玄宗身边的大红人,遭人妒忌,很可能是高力士炮制了洗三事件,最终让王毛仲陷入万劫不复。
正如和珅之死不是贪污的原因一样,王毛仲之死也不是洗三之事,甚至也不是要尚书之位的事,而是王葛联姻导致的势力增强,引发皇权的恐慌导致的。
有没这个心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这个实力,有没这个可能。一旦皇帝怀疑,其下场也就决定了悲剧。葛福顺也被贬官发配,好在葛福顺低调会做人,最终得以善终。
王毛仲之死,和他的作有关,但主要还是骄纵和门当户对的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