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老北京婚俗,看看老北京人是如何结婚的,那真是有里有面

现代人结婚的事宜,很多都是新婚夫妇自己操持,很多礼数也都不那么讲究了。在早年间,老北京人结婚前后的礼数是非常繁琐的,最早还有汉族婚俗、满族婚俗、回族婚俗之分,今天咱们就简单回顾一下融合之后的老北京婚俗。

1、合婚

说到婚俗,就绕不开一个职业媒人,过去一般都是妇女干这一行,所以也称为媒婆。媒人负责在男女双方之间传递消息,当男女双方初步达成共识之后,就要准备第一个重要的事项了,合婚。什么叫合婚呢?就是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生肖属性通过媒人告诉对方,双方各自请人看看两人有没有相克的地方。最常见的说法就是“鸡猴不对头”“白马犯青牛”等等。

2、相亲

如果生辰八字、生肖属性都没有犯忌的,就要进行第二步骤了,相亲。媒人就会安排男女双方及家长见一面,进一步相互了解一些。如果相亲的见面地点选在男方的家里,也被叫做“相家”,因为过门之后,女方就要在男方家里生活了,女方的父母需要提前看看男方家里的环境,家里其他亲属的脾气秉性,来掂量自己的闺女将来的日子如何。

3、放小定

在男女双方都认可这门亲事后,男方会准备几样礼物,委托媒人送到女方家里,这就叫“下小定礼”。礼物的多少和种类没有特别的要求,无非就是金银首饰、衣服面料之类的,具体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而定,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女方在这一天收到小定后,要好好款待前来下小定的媒人。讲究一点的大门大户,会摆下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20样果品。通常女方也需要回一份礼给男方。

4、择日子

在早年间,结婚日期的选择也是颇为讲究的,早年间流传下来很多老话,比如“正不娶腊不定”,老人认为选择两个月份对婆家不好。还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的说法,这句话说的是避免在女方来月信的时候举行婚礼,不吉利。择日子,是目前仍然广泛沿用的一个礼数,很多人家会请人算一个良辰吉日作为婚礼的日期。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能选择的好日子并不多,首先说了,正不娶腊不定,这就直接排除了两个月份;另外还要选择周末,否则亲朋好友没法到场,这又缩小了可选择的范围;最后还要避免鬼节、清明等不吉利月份,可想而知现代人择日子有多难。

5、放大定

放大定这天,除了媒人必须到场负责清点礼品,女方的母亲和两位女性亲属也要一同到场,方为不失礼数。大定的礼品和小定类似,也没有一定之规。但是一般都会有一对镯子,当男方把礼物放到女方家的时候,女方这边会找一个小孩儿把礼盒打开,礼盒里边会放着银元或者铜钱,这些都会归小孩儿所有。然后女方的母亲一定要亲手把镯子给女儿戴上,戴的时候还要说一些吉利话,类似百年好合之类的。

6、回门

在新婚之后,把女方第一次回娘家叫做“回门”。“回门”一般都是在结婚后的第三天,但是按老礼儿来说,“回门”当天是不能在女方家过夜的,在男方家住满一个月后,才可以在女方家再住上一个月,然后再回到婆家,老话说这叫“住对月”。

现在还讲婚俗礼数的人已经不多了,在十几年前,至少还听说过相家、提亲、定亲等说法,最近几年好像连这些礼数都能免则免了。有的家长甚至在婚礼前,仅仅和亲家见过一面而已,在领证之前,双方家长一块吃个饭、简单聊一聊这事儿就算是定下了。大约在十几年前,中国开始流行旅行结婚,免去婚宴;最近一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传统婚宴已经不见了,很多新婚夫妇一切从简,在直系亲属的见证下,举行个简单的仪式就算是礼成了。不知道多年以后,“婚宴”这种仪式还是否存在,会不会也像其他婚俗一样,成为历史的代名词。

1

END

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