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忠告:思虑过度的人,请一定要多读书
人生是一场旅行,当我们经历得越多,思考得越多,内心的困惑也会积累越多。
富人有富人的困惑,穷人有穷人的困惑;男人有男人的困惑,女人有女人的困惑;孩子有孩子的困惑,老人有老人的困惑。
如果我们总感觉内心充满各种困惑,而且还思虑过度、多愁善感,我们又该如何自救呢?
答案只有3个字:多读书!
就如曾经有位年轻读者给杨绛老人写信,诉说自己心中的郁闷与困惑,而杨绛老人只回复了一句话:年轻人,你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因此古人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解铃还须系铃人,人类如果在思想上或精神上产生了困惑,还是需要书籍这个精神食粮来解困惑。
就如曾国藩所说: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如果我们内心有各种困惑,读书学习、自我反省,就是解决疑难困惑、自我进步的最好方法。
就如古人诗句中所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不读书学习,便会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读书多了,眼界开了,思想和境界提升了,便会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代大儒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些人,思想上为什么总是活灵活现,他们很少感觉困惑,就是因为他们经常读书学习,思想上常有源头活水,用活水化解了内心的一潭死水。
现代人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内心的各种欲望都被激起,如果你自身的能力不具备,或者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便很容易心烦意乱,内心充满各种矛盾与困惑。
老子《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他想让老百姓“无知无欲”,能够吃饱饭,有衣服穿,身体强健,思想单纯,没有太多的欲望,这样大家都相安无事,天下太平。
可惜他老人家的想法太单纯,毕竟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太旺盛,人们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更多更好更美的物质生活。
既然欲望的不断膨胀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化解欲望带个人的烦恼与困惑呢?
还是三个字:多读书!
就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我曾经整天思索,苦思冥想,还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孔子也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丝毫没有益处,还不如去读书学习。”
可见,人越是感觉内心困惑,越是牢记老祖宗的忠告——多读书!
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读书学习,以书籍为良师益友,就是解答人生疑难困惑的最好办法。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而是要通过后天学习才能有所知晓,知书达理,明晓是非。
如果我们内心有了疑惑,弄不明白某个事情,又不去跟老师学习或者自己读书学习,那么这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人越是不去读书学习,内心困惑就会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郁闷。
这便是孔子所说的: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更是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愚益愚!
一个人,愚昧不可怕,心中有困惑也不怕,只要肯读书学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达目的不罢休,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这便是《中庸》中所强调的: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一个真正的智者,是不会时常感觉困惑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去化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困惑。
如何获取这种智慧呢?
孔子说:好学近乎知!
也就是说,一个人喜爱学习,以学习为乐,活到老学到老,那么他就接近智慧了。
而且,好学对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来说,都是实用的,都可以对他们有所帮助。
有仁德的人,如果不喜欢读书学习,那么他们的弊病就是会变得愚蠢,是非不分,好坏不分。
天生有智慧的人,如果不喜欢读书学习,那么他们的弊病就是会放荡不羁,喜欢投机取巧。
讲诚信的人,如果不喜欢读书学习,那么他们的弊病就是容易被人利用,最终害己害人;
性格直率的人,如果不喜欢读书学习,那么他们的弊病就是说话尖刻刺人,快言快语,显得情商很低。
爱好勇敢的人,如果不喜欢读书学习,那么他们的弊病就是犯上作乱,做人做事不守规矩,目中无人。
爱好刚强的人,如果不喜欢读书学习,那么他们的弊病就是狂妄自大,过分强调自身努力,而忽略与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可见,读书学习可以治人百病,不仅可以治愚昧的病,还可以弥补性格上的各种缺陷。
难怪有人总结道: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可死读书,要不然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孔子有句话说得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个人只是读书学习,死读书,但是不主动动脑思考,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也不能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就会使得自己陷入迷茫。
一个人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会使得内心困惑越聚越多,终究是一无所得。
所以,我们要讲读书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继而达到“智者无忧”的境界。
就如杨绛老人的名言所说:用读书所得去生活,用生活所感去读书。
愿大家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找寻到真正的快乐,以及人生的真义!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