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的药味,有一种是要命的。

之一
前面的文章提到过“熟茶的品鉴力”,接着聊。
好多人喜欢和我一样,夸夸其谈,其实,茶叶是格物致知的一种,是经验和独立思考的产物。从来没有藏过一天茶,教人存茶,恐怕有问题。做熟茶,没点量,恐怕也教不到点子上。尤其是熟茶,还不像生茶,复杂的程度高很多,很多老师都从来没有自己敢下过堆子,就算有,一定是从来也没有下过古树茶堆子的,怎么就敢教学生古树熟茶呢?
熟茶的品鉴力,这是那天写的时候临时想到的一个词,大家想说的就是什么是好熟茶吧。这是个大话题,这不好讲,容易空,什么醇甘厚滑,什么原料工艺仓储三好等等,无非是画大饼,张口即来,说了等于没说。
茶是实物,说老茶才需要装模作样学历史,讲品鉴力,其实不需要这些,只是,熟茶不像生茶,无论是文章还是视频,都不容易讲清楚,客观的条件好讲,一到主观的,这就讲不清。
尤其是陈香这东西。陈香,仓味,必然会混为一谈。有一年去下面,市长说“发霉就是发酵”,没笑,一本正经说的,我认真看了看,大家都在领会精神,那就说明,陈味等于霉味。所以,你怎么讲清楚?这是茶学还是世道学。你闻了一鼻子霉味,你必须承认这就是陈味。
有一阵,我也反复研究这些东西,好多时候,做茶的未必有喝茶的认真,好多时候,喝茶的也许比研究茶的还要更认真。较真,和茶汤较真,这真的是打一场看不见敌人的仗,好像很无聊,只是你不这么无聊,好像也没有更有意义的事。
我的理解里,陈香类似药味,也有人叫“药香”,对不对。
只是药香与药香不同,中药香那是本味,西药香那是要命。以前做熟茶,必得雨水茶拼配,原因在哪里,说法一,雨水茶便宜,说法二,雨水茶口感细腻。
做茶是一个工艺,这不是太复杂,复杂的是市场,市场的接受程度又反推到做茶,这就让茶叶的原料、工艺不得不掺入市场的考量。之所以掺入雨水茶,大家考虑过没有,何尝不是为了掩盖台地茶原本的农药味呢?
新生茶的时候,你未必尝得出,杀青和干燥环节会隐藏很多东西,而到了渥堆之后,茶叶滋味尽出,经过渥堆的强烈作用,杂味,酸味,土味去除,可是农药味如何去除呢?
雨水茶,用浓烈的烟味修饰,足以让人在陈香、陈味、霉味、西药味中迷失。。。。
之二
有很多人教怎么选购熟茶,怎么品鉴熟茶,我觉得大部分是表面工作。比如说,酸味的不好。这其实是完全不了解勐海熟茶工艺的发展,这是十年前甚至二十年的问题了。如果说水不够,导致发酸,其实,水不够,堆温怎么起?排除掉野生茶的果酸,(岔一句,我认为这种果酸是非常优异酸,如果水果,不是酸甜的,我认为没有果子的本味。)绝大部分现在做茶的,水分的掌握能力是最基础的了,再一个,酸的部分,堆温走了二十多天也就差不多了。
这一段,算是技术贴?
茶叶不好写,尤其是这种。我要阐述的核心是,如果大家科普的能力还是停留在二十年前,认为茶客就是一堆茶小白,一堆试验品,那茶界是发展不了的,至少,你个人的发展是有极大的局限性的。。。
之三
还有一个部分,想想算了,于消费者太远,说通了,说透了也没有用,消费者也看不见。再则,我也可以有点商业秘密的,不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