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品读:是谁造就了若兰的悲剧人生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词出自北宋词人贺铸之手,若曦读词毕,想到姐姐若兰,不仅心里发痴,因为这就是若兰和青山感情的写照。
像《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一样,这首词可以作为若兰的判词。
若兰的父亲是西北总兵马尔泰将军,她从小便随父亲在西北长大,万里草原,西风烈马,她本来远离紫禁城,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
若兰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名叫青山。
他俩感情甚笃,青山教她骑马,那时的他们应该像现代社会自由恋爱的情侣一样,幸福自在。
如果没有皇权,没有古代的婚姻制度,他们或许将是幸福的一对。
但就在若兰十五岁那年,陪父亲去京城述职的时候,被八阿哥见到,八阿哥被若兰的活泼以及美丽所吸引。
正好若兰也被康熙指婚给八阿哥做侧福晋,这正合八阿哥心意,八阿哥欣喜若狂。
八阿哥曾对若曦这样说:
“我第一次见你姐姐,她15岁,那年你阿玛回京述职,她也随着来,天气出奇地好,天空蓝的像水洗过一样,微风中夹杂着花香,透人心脾。我和两个小厮去郊外骑马,远远的望见一个小姑娘在山坡上骑马。你也见识过若兰的骑术,她那天比在马场上骑的还要好。笑声像是一串串银铃般飘洒在山林间,里面满满都是快乐,让听到的人也觉得心里面全是快乐,跟着笑起来。当时,我根本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紫禁城漂亮的姑娘有很多,但若兰,却不同。”
若兰本以为能和青山修成正果,没想到突如其来的一道圣旨便结束了她对爱情所有的幻想。
奉旨嫁给八爷的若兰,自此不得不远离那个让她无拘无束的西北,以及那个她爱的人青山。
棒打鸳鸯,可以想象当时的若兰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但是若兰也知道违背圣旨是什么后果,为父亲着想,为整个家族着想,纵然对青山万般割舍不下,万般无奈,也得遵旨进贝勒府。
新婚伊始,若兰也曾试图接受八爷,接受皇权所赐的婚姻,三个月后便怀了八爷的孩子,说明她也不是那么讨厌八爷。
如果没有后来所发生的一切,有了孩子的若兰或许也会慢慢喜欢上贝勒府,慢慢喜欢上八爷,青山也将会永远地被封存在若兰的记忆之中。
但八爷对若兰的这个青梅竹马显然是在意的,他派人到马尔泰将军那里去暗中调查青山的消息。
我觉得这个打探应该不是普通的打探,要不马尔泰将军也不会为了避嫌,让青山去当前锋,远离营帐。
当了前锋的青山,不幸战死沙场。
得知青山战死的若兰,当时就晕了过去,强撑了几天,终是病倒了,孩子也因为悲伤过度没了。
后来病虽好了,但身子却一直很弱。
从那以后,若兰便每日诵经,待人越发冷淡,也就是电视剧一开头我们看到的若兰的样子。
不得不说青山的死,打破了若兰所有的期许,也是从那时起,八爷在若兰心中已被判了死刑,这是若兰和八爷的死结。
若兰一直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在一定程度上,若兰觉得青山就是八阿哥害死的,间接也是自己害死的,有了这个心结,即使八阿哥再怎么温润如玉,体贴入微,若兰也心如死灰了,因为她和八阿哥之间始终是夹着一条人命的。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若兰到生命的最后,都请求让八爷给自己一纸休书。
拿到这纸休书,便可证明她是自由之身,她便不会被写进皇室族谱,如此她便能去见早已长眠于地下的青山了。
凭一纸休书,若兰终于可以不再做被这紫禁城囚禁的女子了,她满心离去。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她还能再活成那个当年在马背上奔驰,爽朗大笑的若兰。
若兰虽身在紫禁城,但是心还一直惦记着大西北。
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一直都不喜欢北京城,一点儿也不喜欢。可是我每次闭上眼,就能看到西北的茫茫戈壁。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的雪山融水,还有长长的红柳,经常划破裙子的骆驼刺。”
很多人说,若兰如果放下心中的执念,开开心心地做八爷的侧福晋不好吗?
可是经历了这么多的若兰,内心实在难以再装下八爷了。
也有人说,若兰是自己作死的,那就是自己看不开,但人和人终究是不一样的,这事放在有些人身上,或许能过得去,但对有些人来说,怎么也不会过去,若兰便是后者。
其实,若兰和青山的悲剧,也如《红楼梦》里面宝黛爱情悲剧一样,都源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封建皇权家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