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酒的微醺,细数古代诗人与酒的不解之缘
嘉汇汉唐会员服务 2021-01-20
.
一杯好酒,以悟见性,杯纳乾坤。读酒,就等于读懂中国数千年来的美酒发展史。它从商周时期的米酒雏形发展而来,唐宋时期工艺大幅度改良,直至明清黄酒已成为大众主流。中国的酒文化与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到底古代的文人墨客们爱酒到了哪种程度?这一回,嘉汇汉唐书城带您重温关于“诗酒”的千年往事。
关于酒的千年往事
据《周礼》记载,当时人们把酒分为“五齐三酒”。五齐指的是没有过滤的酒。三酒指的是过滤后的酒:事酒、昔酒、清酒。
由于时代变化,到了秦汉时期,酒不再只是一种祭祀品,而成为大众可以享用的日常饮品。汉代酿酒者把精力关注在制曲方面,在这一时期,汉代人已经可以把过去的“散曲”制成团状“块曲”,所酿的酒度数逐步提高,质量也有上升。
唐宋时期,是中国酒真正的技术变革时期,黄酒也正是这一阶段正式出现、发展的。在清朝中叶之前甚至民国时期,黄酒都曾是中国人饮用酒的主流。
文人墨客三杯两盏淡酒
说起古代饮酒达人,必少不了是诗词家们。历代文人酣畅豪饮,写下了豪气冲天的精美文章和不朽诗篇。被称为“酒仙”的唐代诗人李白的1000首诗中,谈到酒的有170首;被称为“酒豪”的唐代诗人杜甫流传下来的1400首诗中,“含酒味”的诗有300多首。可见文人和酒往往会联系在一起。
不仅如此,微醺的女人更美。正如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雅”的极致。无论是临窗独酌,还是花前月下的细斟慢饮,随着三五杯小酒下肚,有的人会诗性大发,有的人会对酒当歌。
古代文人墨客,三杯两盏,饮酒赋诗,以抒心志,在诗词文化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让后人穿阅其中,千古传诵。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虽然没有古代诗人的文才,但我们也可以追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趣味。
文人墨客的仪式感
酒与文学,从来都是有关联的。尤其在中国,诗与酒关系更为密切。虽然不同的酒背后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但对于古代文人墨客来说,酒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仪式感。酒给诗提供了素材,诗给酒增加了更多的色彩。下面就是几则古代文人和酒的小故事。
苏东坡:酿酒专家
苏东坡虽然是一个酒量不行的诗人,但却酿制过各种酒。“林语堂曾经写过苏东坡传的英文版。”于丹说,林语堂将苏东坡爱酒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苏东坡爱酒、饮酒、造酒、赞酒,在他的诗、词、赋、散文中,都仿佛飘散着美酒的芳香。苏东坡不仅会喝酒,而且很会酿酒,有人称他是“酿酒专家”。在定州,他酿过松酒,甜中带点苦味。他写了《真一酒歌》和《真一酒诗》,说此酒是天造之药。
杜甫:为酒癫狂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杜甫这样一个诗人,其实为酒也可以做得很癫狂。“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其实这个时候杜甫在做左拾遗,这是他生命里难得的一段好时光。就这样,他还能够下朝回来,就直接进了当铺。典当了衣服干什么呢?换酒喝。
李白:浪漫也苦恼
李白喝酒后会诗性大发,作诗无数,被称作史上最浪漫的诗人。当贺知章与李白饮酒之时,贺知章还拿出皇帝赐给他的金龟做酒钱,成为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世美言。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不过李白只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喝酒、畅聊。李白就是这样一个为了酒过一生的诗人。
在古人眼中,饮酒饮的也不仅是酒,而是一种人文风雅,是有量有度的君子风范。当然,也正是这微醺止醉的状态,才激发出了饮者不俗灵感,成就了旷世佳作。
现代人的诗酒人生
当代人的诗酒人生,诗之美在于朦胧感,而喝酒最好的感觉则是微醺。当我们独自浅酌细饮时,那种愉悦感是慢慢沉淀、积累、酝酿、最终爆发的。它不仅能治愈你的孤独,还能治愈你的灵魂。
酒渗透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饮酒也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对小康生活的基本需要。酒是一种文化象征,更是精神的象征。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喝上一杯小酒,更像是进行了一次惬意的艺术旅行。虽然不是很奢侈的事情,但绝对也是一种享受。
花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贪杯。激发灵感的琼浆,总能与文学交织在一起。本周末,嘉汇汉唐书城邀请“酒圈圈”主编李凤阳、“诗翼阅读”创办者李辉,为大家准备了一场关于诗酒文化的盛宴。
李凤阳,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南开大学文学学士、历史学硕士、资深出版人、音频节目制作人。目前专注于酒文化研究与普及与西游、西安城历史文化旅游深度挖掘。
李辉,90后文学评论者。致力于发掘中外历史和地域文化,开拓创意性写作,横跨艺术策展、戏剧研创、历史哲学、宗教研究、文艺批评、品牌传播与文创旅游等领域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