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活动】春暖 | 做布鞋的冬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做布鞋的冬天
春暖
那时,一进入冬天,各家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冬闲时节,还忙碌什么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匮乏,乡下人都是穿自家做的布鞋。女人们平日忙着下田劳动,只有冬闲时才能腾出空来,给全家人做鞋。我从小见惯了母亲做鞋。
秋末初冬,地里的粮食刚入仓,母亲就开始为做鞋忙碌了。
先是“铰(剪)铺衬”,“打袼褙儿”。母亲把积攒的破旧衣物拿出来,剪掉棱角毛边,那布片就成了铺衬。这个活我最喜欢干,母亲放下剪刀我就抄起来。但她只让我捋铺衬不让我动剪刀。母亲教我把剪好的铺衬用水喷湿,捋平,一层层叠好。
“袼褙儿”是做鞋底用的。先打一盆稀浆糊,把面板或是桌子放到炕上,在上面抹一层浆糊粘一层铺衬,粘三四层,放到屋外晾晒。干透,揭下来,就是一张袼褙儿。
“打麻线绳儿”给我记忆尤为深刻。麻是自家地里种的,夏末初秋时在水坑里浸怄好了。一般都是晚上,屋子里很冷,一点微弱的烛光,我们围在烛光下学习,父亲在屋地上的暗影里剥麻。“噼噼啪啪,”脆弱的麻杆儿碎了,柔韧的麻披儿从麻杆上撕下来,一缕缕搭在棚下的幔帐勾上,多了就缠做一团。母亲打麻线绳极有耐心,她坐在炕沿上,一只手拽一缕麻,一只手灵巧的摆弄着“拨浪锤子”。“拔浪锤子”是牛骨头做的,半尺多长,两头粗中间细,中间插一带勾的竹棍儿。“拨浪锤子”滴溜溜旋转,一股麻绳就均匀打出来。我常常爬在炕沿上看母亲打麻线,散乱的麻团在母亲的手中慢慢变得柔顺,匀称又结实,仿若艰难贫苦的生活被母亲梳理得有条不紊,井井有序一样。
第一场雪下过之后,天空格外蔚蓝。母亲带着我,踩着咯吱咯吱白雪去村里供销社买做鞋的其它东西。
供销社是我最喜欢去的,多数时候,我是去打酱油,把瓶子往木头柜台上一递,店员就把酱油柜的棉塞子拿开,“提溜”伸进去,滴滴答答提出半斤来,哗凌凌倒进瓶子里,那浓郁的香味,让人忍不住想喝上一口。我更愿意跟着母亲去供销社。母亲在布匹柜台一样样买她的东西,有沿鞋底的白花旗,做鞋面的黑趟绒,祺鞋口的青斜纹,做夹鞋用的松紧布,做棉鞋用的五眼儿扣,零零碎碎。我把柜台都浏览一遍,本子,笔,香橡皮,小人书,最终还是趴在糖果柜台前不动了。母亲就会给我买上几颗,回去的那一路上,心里都甜丝丝的。
东西都预备齐全了,母亲便动手做鞋了。先找鞋样子,做鞋底子。那时,乡下女人都有自己的鞋样夹子,里面不光夹鞋样,有时还夹着一些小秘密,比如一缕丝线,或几张泛黄照片之类。母亲的大黑本子里只鼓鼓囊囊夹着大大小小鞋样子。
我们家五口人,思忖好每个人脚的穿多大鞋,母亲动手“开(剪)底子”。袼褙儿非常硬,一双鞋要剪八片袼褙儿,一家人要剪几十张,母亲因此常把手剪出血泡来。做好的鞋底用一块干净布包裹,放到炕上,用石头或砖块压上一宿,等浆糊干透,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纳鞋底。
女人们聚在一起“纳鞋底儿”是乡村冬天里最有娱乐的事了。
早饭后,房顶的炊烟还没有散尽,女人们便出门了。她们胳肢窝下夹着鞋底子,兜里揣着麻线团子、铁锥子,去谁谁家纳鞋底了。
太阳暖融融照着,玻璃上的霜花融化了,大炕上坐满了人。三个女人一台戏,好多个女人在一起就是个大戏台。她们东家常,西家短,乡村的趣闻轶事便从这里流传开来。女人多,热闹就多。保媒的最多,谁家的姑娘出落得好,鞋底纳得好,几个人一撺掇,就保成了。扯闲话的也多,说着说着吵起来,造半红脸,不过几天又和好了。也有撒皴说荤笑话的,把大姑娘听害臊了,抱着鞋底子跑了。有时,男人们在耍钱场上赌输了,就跑来跟女人们撩扯几句,但男人也占不到啥便宜,女人多,七嘴八舌,男人招架不住,留下一句,记着啊,哪天我非得给你“一椎子”,然后灰溜溜跑了。但说归说,闹归闹,纳鞋底儿丝毫不耽搁。女人们较着劲纳鞋底儿,你纳出个水纹,我纳出个豆腐块。干净又手巧的人纳完的鞋底儿雪白,纳出的针脚横平竖直,散脚心的水纹儿纳得真像荡漾的水波一样。邋遢人纳出的鞋底歪歪扭扭,白底子成了灰底子,这个就很让人笑话。女人们嘴不饶人心底善良,村里有穿不上鞋的没妈孩子 ,没媳妇的跑腿儿,孤寡老人,谁有空闲谁就给做双鞋。母亲似乎每年都多做出一两双鞋来。
记忆中那无数个冬天的夜晚,我都是在母亲纳鞋底中进入到梦乡的。昏黄的灯影里,母亲的动作娴熟又温暖,她抬手往发间蹭一下椎针,低头用力扎一下,再把细小的缝衣针穿过去,两只胳膊一伸一拉,麻线绳嗤拉嗤拉响起来,我就在这嗤拉嗤拉声中一年一年长大,成长。人生的路途上,母亲用无声的爱教诲我,勤劳,善良,感恩。
鞋底儿纳完,做鞋的工程算是完成一半。剩下的做鞋帮是细密活了。
夏天的鞋帮好做,多数是黑趟绒的“懒汉鞋”。鞋脸长,两旁剪U字型豁口,缝上黑色宽松紧布。这种鞋跟脚,穿脱容易,到田里干活非常方便,不往鞋壳里进土。还有一种小姑娘穿的系袢鞋;小孩子穿的虎头鞋;老太太穿的小脚鞋,刺绣上花呀草呀,非常漂亮。
冬天的棉鞋只一种“五眼”鞋,黑趟绒面。比夏天的鞋腰高,两面鞋口上各砸上四个或三个“五眼”,穿时用五眼带(鞋带)系紧,严实,不透风,保暖。
离年越来越近了,活计多,淘米磨面,杀猪宰鸡,糊棚扫屋,一家人都开始忙碌起来了,母亲这时是最忙碌的,白天没时间摸针线,欻在晚上做鞋。经常要忙到半夜,有时活太多,直到过年头一天母亲才把鞋全部做完。过年那天早上,我们穿上新鞋,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兴奋的跑出去跟小伙伴们玩耍。村巷里过年的气氛浓郁,大红的福字,挂钱,噼啪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而我脚下那咯吱咯吱踩雪声也显得格外的清脆。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手工做的布鞋已淡出人们视线,而我却很难忘却母亲做的布鞋,以及那些年做布鞋的冬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春暖, 黑龙江兰西县人,喜爱文学,热爱生活,喜欢用文字记录点滴生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参赛或杂志征文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为发现文学新人,扶持文坛新秀,《文学百花苑》杂志社、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华夏文学网联合河南科技报、焦作市作家协会、修武县委宣传部共同举行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即日起正式启动。
主办:《文学百花苑》杂志社
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
华夏文学网
协办: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焦作市作家协会
修武县委宣传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点数取胜,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2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折合3、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本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二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三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二十名,奖金50元。
6.收稿时间:即日起到2019年3月10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7.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8.2019年4月上旬在河南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举行颁奖典礼,届时将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
2018年9月10日
首期“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启事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水平,为了更好更快地满足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发表愿望,为了文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学百花苑》杂志社特创建“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具体事宜如下:
1、凡是具有一定写作基础且具有创作热情者均可参加。
2、每人每月递交两篇文章给改稿荐稿老师点评批改。
3、优秀作品和具有较强点评价值的文章将在“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里共同讨论。
4、每期保证每人在《文学百花苑》杂志至少发表两篇作品,在《河南科技报》至少发表一篇作品。
5、入群者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参加《文学百花苑》杂志社举办的其它各类文学活动。
6、入群费用为每人每期599元,每期6个月,不再续群费者亦可在群内继续停留9天。
7、首期“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时间为2019年1月10号至2019年6月10号。
8、首期前10名入群者费用为每人360元。以后各期,此10名入群者,如再入群,其入群费用不受其它因素影响,永远为每人每期360元。
9、“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随时欢迎各位有志于文学创作者入群,时间顺延至6个月。
10、凡入群者均赠送半年《文学百花苑》杂志。
联系电话:17344880441 微信:shuai_pengju
《文学百花苑》杂志社
河南科技报社·科教周刊
河南青少年作家协会
联合举办
2019年1月5号
《文学百花苑》纸刊杂志征稿正在进行时
投稿注意事项
1、来稿需注明【征文】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2、小说、散文、故事、随笔等作品2000字以下为宜,诗歌不超过30行。
关于赞赏返还新规定
即日起,每篇作品七日内打赏金额20元以内者不返还,20元之外全部返还。
1258873875@qq.com
作者必须主动索取打赏细目及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