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黄元御和彭子益
大家好!我总觉得昨晚有些话没有说清楚。比如“彭子就是中医学院的一名老师,黄元御是教导主任,张仲景是教材编委,内经是教学大纲!”以及“李东垣是中医门诊坐堂大夫!”。我知道,群里的很多人都不但学习圆运动,也有同时学习黄元御,当然也知道李东垣,我觉得必须要把这三个人说清楚一点,当然就我现在这个能力不可能说得很准确,但是我就我的意见或者观点可以发表出来供大家参考。欢迎批评指正。黄氏一生大多数时间在写作,临床实践不多,他的《四圣心源》里有很多处方,都是他自己搞出来的,讲到一种情况就来上一个处方,很明显这种处方就是理论的延伸,看起来是处方,实际上是理论,他自己的理论,不是撇开理论在实践中摸爬滚打锤炼出来的,照抄照搬这样子的处方用到临床上毫无效果,我们经常看到某某人用了黄氏的某个方子治好了某某病,我不会相信的。我认为有些人就是为了写书而在写书,其中意思不谈自明。彭子,在给我们画了两个圆以后他没有设计自己的处方,但他以为张仲景当时的想法就是机械性地把有关处方放到两个圆的五个点上面,实际上还是用处方在延伸他的自以为也是张氏的内心想法,把张氏的处方放在了神坛上,下不来,不接地气,造成张氏处方学习、认识、使用上的混乱不堪。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错误的,纯书本性质的,没有临床价值,也就毫无意义的。总之、黄氏和彭子属于理论型,我们学习到他们的认识、对于伤寒的认识、对于中医的核心的认识以后,对于他们的关于临床的看法和认识就不要去深研了,当然,假如你要把自己搞成一位理论型的人才,继续钻研也未尝不可。而李东垣就和前二位完全不同,李东垣是从实践开始最后涉及理论的,虽然他的理论水平不能与黄氏相提并论,但他的临床实践经验却是黄氏无法企及的,大家可以看看,李氏留下了很多很有价值的临床处方,我们耳熟能详的个个都是经典处方,甚至于有些处方的水平已经超越经典,比如那个补中益气汤。然而前两位在这里却是空白。在中医所有的临床大家里面,我认为李氏最可信赖,最有水平。原因就在于他从实践中走出来的,而不是像前二位一样是从理论中走出来的。所以,我经常说,前二位我们学习到或者了解到中医的精髓或者核心就是那个河图以后马上就可以终止了,重新选择具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大家进行深入临床方向的学习。一句话,要理论就找黄氏,要临床就找李氏!黄氏的临床不行,李氏的理论不行。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我的看法?我们可以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