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纳凉@李明君‖投稿

儿时纳凉

作者:李明君

虽然还没有进入盛夏季节,但已感觉酷暑难耐。周末回乡下老家,夜晚坐在院子里喝茶,茶水进了肚里,汗却从头上、身上拼命地冒出来,简直可以说是汗流浃背了。

看着眼前熟悉的老屋,看着灯光下的花草树木,忽然就想起了儿时夏夜纳凉的事情来。

记忆中,儿时的天气更加闷热,尤其是到了夜晚,经过一天太阳照晒,如果赶上没有风,整个世界如同蒸笼一般。而那时别说空调,就连电风扇都没有,最普遍的消暑工具就是摇扇。

吃过晚饭,扶着梯子爬上屋顶,而此时晒了一天的屋顶散发着扑面的热气。将席子平铺在屋顶上,然后上面再铺上褥子,光脚踏上去,感觉软软的,热热的,十分舒服。不过,当真正躺在褥子上面的时候,身下的热气与空中的热气交织起来,丝毫没有凉爽的感觉。

屋顶纳凉是很多人家的选择,这样既可以从心理上有个安慰,又可以不让小孩到处乱跑。当夜幕降临,炊烟散尽,叮叮铛铛的刷锅刷碗的响声停止以后,屋顶上便开始变得热闹起来。这时,你可以听见人们隔着屋顶的对话,比如晚上吃什么,今天干了什么,甚至你还可以听见“张家长、李家短”的家常话,可以听见明天谁家有人过生日,谁家婚丧嫁娶的消息。当然,还可以听见大人们在喊小孩撒尿不要太靠近屋檐的叮嘱声。

屋顶上面是树冠,伸手可触。扯着嗓子叫了一天的知了这时仍不肯休息,那吱吱的叫声让闷热的空气更显得令人烦燥。或许是哪一只知了受了手电筒光柱惊吓,吱的一声怪叫从你的头顶上飞过去了。有时,那知了边飞边撒尿,那散落的尿液就滴在你的脸上,一丝温凉的感觉。

一般来说,多数是没有朗月的夜晚,整个天幕都是黑的,只有满天的繁星星不住地眨着眼睛,偶有流星划过,能把人们的思绪牵出很远很远。当然,偶尔还可以看到飞机,那轰轰的响声从天边传来,用眼盯着它,渐渐地飞过头顶,消失在遥远的天际。至于那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卫星倒是显得安静了许多,不失为一道人造的风景。

除了屋顶纳凉,还有一个纳凉的去处,那就是生产队的场院。

那时,以生产小队为单位,都有一处很大的场院,专供打麦、收粮、存放芦苇等东西的。夏天的时候,场院的周边堆起了几堆麦秸垛,而场院中间就空了出来。每当夜晚来临,许多人便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

有个姓孟的老人,家就住在场院的北邻,据说他是从东北退休回来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妻室,一个人过日子,生活倒是极其规律的。吃过晚饭,他便早早地在场院北边上摆设茶摊,自倒自饮。他走南闯北,经过风雨,见过世面,所以知道的外面的事情多,并且他看过不少的书,能描绘出书中的故事情节。许多人围着老人坐下,都是为着听他讲书里的故事的。老人的声音颤颤巍巍,却能传出很远。

也有人是专门纳凉的,拉一个凉席铺在远离老人远一点的地方,独立地观看天上的星星,或闭目养神。也有几个人一起聊天的,天马行空,喜笑怒骂,时而高谈阔论,时而窃窃私语。

记得场院的南边是一个生产队存放氨水的石砌池子,长方形的,大约也就四五个平方那么大,是封闭型的。池的东面紧挨着一条生产路,其实这个池子的利用率并不高,大部分时间是空着的,所以氨水的味道并不浓厚,夏夜乘凉的人也有不少来到这里。

有一次,我自己拉着凉席去纳凉,听着大人们讲他们的故事,我竟然睡着了。第二天被叫醒的时候,太阳已升起来老高,劳作的人们已开始陆续下地,身上晒出了一层的汗。

现在的人们已可能不会再去外面纳凉了,因为坐在有中,开着空调,看着电视,喝着香茶,任凭外面热如蒸炉,屋里的世界依如春秋之季。但那些过去的日子,那个颤颤巍巍的声音,都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

(0)

相关推荐

  • 散文 | 收秋儿

    收秋儿 李云鹤 "三春不赶一秋忙."秋天为了抢收,乡亲们起五更爬半夜,收割.拉地.打场.归仓......活计成山,人似陀螺,甚至昼夜不息.用老话说就是"老牛拉车不松套&q ...

  • 麦场记事

    麦场记事 "芒种三日见麦茬",这个节气一到,就意味着小麦马上要收割了. 还在生产队的时候,收割完的小麦都进了麦场.金黄的小麦被捆扎成起来.有的如姑娘的细腰,有的如壮汉的肚腩.一个个 ...

  • 【李凤竹专栏】冬 至 就是母亲包的冒着热气 想起都馋香喷喷的扁食

    冬  至 文/李凤竹 冬至 就是母亲包的冒着热气 想起都馋香喷喷的扁食 平安做皮 健康做馅 佑我吉祥 融融暖意 冬至 就是早年冬日房檐下美丽 晶莹剔透的冰锥 含在嘴里 甜在心里 冬至 就是那漫天飞舞的 ...

  • 霜降变了天

    李人毅节气如歌诗书画 --霜降变了天 导语: 今天是霜降节气,古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说的是"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时节,北方冷空气势 ...

  • 田野里传来布谷鸟声

    今日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节气是说夏季成熟的农作物开始籽粒饱满,即将成熟."呱咕呱咕,呱咕呱咕",田野里传来布谷鸟的叫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两旁一望无际的麦浪不停地翻滚着,汽车被 ...

  • 李娟娟/家乡的古会(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家乡的古会 李娟娟 娘家村子的古会是农历十月十八,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心中所有的紧张在这天都化作闲适,所有的不快在这天都化作笑语,这是一年里最期盼最开心的日子. 在 ...

  • 自然书 | 苌楚 :插秧禾与赶麻雀

    自然书 插秧禾,赶麻雀,仿佛上古时代久远的生活了. --编者按 插秧禾与赶麻雀 文 | 苌楚 插秧禾 太阳起得很早,浑圆的大脸,通红,甫一跃出地面,密集的光线伸出长长的火舌舔着窗户.墙壁,烘焙着屋子里 ...

  • 捅炉子(小说)

          今天元旦刚收假.天气阴沉得就像祥林嫂的那张脸:灰暗,冰冷.       西北风嗖嗖的,刮得街上没有多少行人.路口卖粽子.甑糕.蜂蜜.桔子和苹果的摊贩,也像是给刮跑了一样:平常热热闹闹的地方 ...

  • 【古风雅韵】俞思义︱忆儿时纳凉(外三首)

    忆儿时纳凉  庭院四方方,宽宽青石场. 黄昏浇井水,入夜睡凉床. 仰望繁星座,遥寻织女郎. 朦胧闻鸟语,公冶话同腔. [注]公冶长,复姓公冶,名长.据说是孔子的弟子和女婿,懂鸟语. 南京林荫路 风过法 ...

  • [夏日故事]儿时纳凉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7-08-21 10:27 梁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姐弟随父母下放在农村,那时乡村的老百姓生活艰苦,除了有线广播外,没有冰箱电视,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户外纳凉 ...

  • 粉丝投稿 | 儿时的记忆

    小伙伴们,你们小时候都是在哪里长大的呢?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的很多朋友也都是在农村长大的,但也有不少朋友同事是在城镇长大,大家的童年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城镇的孩子就比我们农村的更早接触游 ...

  • 李明君《想起儿时元宵节》

    想起儿时元宵节 太阳落入西山的后面,天边残留的那片玫瑰红消失殆尽,月亮如同一个大大的圆盘挂在东面的山顶上,它散发着昏黄的光,仿佛一个含羞的少女露腼腆的微笑. 妻打开了房间里所有的灯,整个房间里通亮如昼 ...

  • 老家的山坳里‖522小窝原创投稿平台@李明君

    老家的山坳里 老家我经常回去,但是老家的山坳里我却是多年没有去过了.恰巧有朋友随我回老家去玩, 这才有机会重游了阔别三十年的山坳里. 老家的地势东高西低,西面是著名的东平湖,往年湖里的水时多时少,但自 ...

  • 投稿@李明君‖重游洪范池

    重游洪范池 作者:李明君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感觉有些别扭,因为二十多年前,我就生活工作在这个地方,那时没有景区之说,也没有大门,我们吃水都是用挑担到泉池里去担,说什么也不会想到今天到洪范池去 ...

  • 投稿 | 诗合集

    立夏 三更早起晚披霞,五月农桑不着家. 田野苍茫苗破土,谁人闲暇赏繁花. 小区春景 朝出晴天红日明,万枝玉树合欢莺. 翻飞千嶂归来处,馥郁香浓夏立情. 燕归来 立时天气日高温,万树临风花影纭. 又见紫 ...

  • 母亲节投稿

    七绝 让梨 鹿车 抖手强拿一片梨, 榻前稚子眼迷痴. 梨香泌肺兹心腑, 今世难忘决别时. 迎春花 鹿车 妆嫁迎春塞北栽, 花开满屋喜香腮. 黄花细养金光灿, 梦念亲娘夜里来. 2021.5.8

  • 【病友投稿】血小板减少吃什么能补回来?

    各位病友你们好,我是一位儿童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妈妈,我的孩子今年才10岁,本来应该读小学的年纪,现在因为血小板计数迟迟没有稳定只能在家读书.真不知道孩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现在孩子在家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