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字相解

甲骨文“卫”的字形:左右为街道、中间夹着止、口、止,古文止同脚趾,中间的口有人认为是城邑,这个“城邑”显然太小。暂定:这是一个巡逻守护“口”的相!

小篆体“卫”发生嬗变,口的下面是反止、木,表示口上面的在巡逻,口下面的人在站岗。字相:巡逻站岗守护“口”。那么“口”是什么?是关口、进出口、还是井口?

笔者倾向于是城中十字路口处的“钟鼓楼”下面的通口。古代建城,中小城市的要建一个钟鼓楼(比较大的城市如北京,钟楼和鼓楼分开建),主要作用是报时,早晨鸣钟,晚上击鼓,故有晨钟暮鼓。特殊情况下报警,如火灾、匪祸、兵灾等。钟鼓楼的位置一般设在市中心交叉路口,以利于击鼓鸣钟四周都能听清。这座楼的下面就是通口,不设门,四个通口东西、南北贯通,与十字路对应(山海关城中钟鼓楼就是这样的典型结构)。钟鼓楼要设专人看管,晚上巡逻(兼打更报时)。因此,小篆体“卫”的字相:巡逻站岗在钟鼓楼值勤。《说文解字》:“卫,宿卫也。”基本贴切。

楷体2“卫”将十字街、脚趾、站岗全部取消,从丄、秃包头儿。这是颜真卿的创造:一次完整的蜕变,字体简单,大胆创新。“丄”是“上”的异体,秃包头儿具有护的相,故楷体“卫”的字相:护上、护尊、护高。其实卫的这种用法古代就有,如:

1、以卫王宫。-《战国策·赵策》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楷体“卫”字体虽简单,三笔中的,表达清楚。颜真卿不愧是书圣啊!

(0)

相关推荐

  • 怎样教孩子区分“即”和“既”?

    即使的"即"和既然的"既",两个字字形.读音皆相近,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混淆,怎样教才能区分清楚呢? "即"字甲骨文写作 ,字形左侧是食器,右 ...

  • 怎样教孩子区分“人”和“入”?

    人民的"人"和出入的"入",字形相近,书写过程容易混淆,怎样才能区分清楚呢? "人"是一个很简单的汉字,由一撇.一捺构成.那么,人为什么这样 ...

  • 何为“友”?

    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 隶.草.行.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 如今, 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 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 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 今天, 书画君就 ...

  • “孟”字相解

    "孟"的字相:子在盆内,这是婴儿出生后在盆内受洗之相,类似西方的洗礼,意人生之始,吉利! 孟为长为第一,故有孟兄,孟女,孟春等.孟子即长子,称呼如同现在的"长兄" ...

  • “宁”字相解

    "宁"的字相 "宁"这个字的古体由两个:寧.宁.甲骨文 "寧"的字相:家中有皿有丁."皿"上古时指甑.罐.碗等烧饭.吃饭 ...

  • “安”字相解

    家有一女保平安!"安"这字相表明,古人早就发现家庭安全后院不起火的钥匙在"一女",即一妻.平民百姓自不必说,就是大户人家纳妾(古代允许一妻多妾,而不是多妻),妻 ...

  • ​“内”字相解

    甲骨文的"内"字:冂(jiōng)内一人,到小篆体,人字上出突破冂的上框. 理解内的字相,关键在冂,冂的字相:进出口,如安营扎寨的寨口.营口,边境进出口.冂的一个异体冋:冂里有口, ...

  • “外”字相解

    "外"的字形从夕.卜,古今变化不大.<说文解字>:"外,远也.卜尚平旦,今夕卜,于事外矣."说外是远,字相上似乎看不出.说占卜一般在白天,晚上占卜就 ...

  • “争”字相解

    甲骨文的"争"字,下面是一只变形的大手,上面是一只小的叉手,似乎抢夺.小篆体"争",表现得比较清楚:上面是爪手,下面是右手,在抢一根棍状的东西.故"争 ...

  • “取”字相解

    甲骨文的"取"字,好像一把大斧,其实是两件东西!金文"取",看得出一只叉手拿刀,在割左边的东西.小篆体.楷体"取":左边是耳,右边是又(手) ...

  • ”长“字相解

    长是多音字,那么最初的长是(cháng)还是(zhǎng)呢?<汉典>.<象形字典>等都把它归为象形字,是长者.老人:下面是人,人上一横发簪(发簪能有这么长吗?),上面是两根头 ...

  • “短”字相解

    短"字从矢.豆,<说文解字>:"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从矢豆声."即:物有长短,用箭测量.豆表示声音. 矢是什么?一般认为矢和箭相同,矢即是箭,不用查,这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