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的南阳巨石文化(下)
图二十位于南召县四棵树乡神仙崖村山头的远古叠加巨石
图十九位于方城县独树镇灵山的远古猴巨石
图二十一位于南召县石门乡石人坡山的石人巨石
图十八②位于方城县独树镇灵山的巨石鱼图片摄影张长运郑毅
图十二作者在考察巨石
图十三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潦河坡镇九岩山的巨石祭坛
图十四位于唐河县祁仪镇的乳房巨石
图十五南召县石门乡黑石寨村小石庙山远古巨石磨刻的“王宫”
图十六方城独树镇灵山山腰远古巨石磨刻的石屋
图十七唐河祁仪镇明嘎山远古巨石磨刻的石屋
图十八①位于方城县独树镇灵山的远古龟巨石
□张建国蓝成云
本报于8月12日刊登了《远古时期的南阳巨石文化》上篇,主要介绍了什么叫巨石文化,南阳发现巨石文化的区域和分类,其中特别介绍了遗存在浅山丘岭中远古时期的摞摞石、支石、垒石、列石、石棚、独石的分布位置和形态,以及远古时期用独石刻磨的动物形态等。
下篇,作者将深入分析南阳为什么有远古时期巨石遗迹,以及南阳巨石文化的特征、成因和作用等。让我们顺着作者的引导,寻访南阳伏牛山、桐柏山区域上古文化遗存、遗迹,穿越独具魅力的远古巨石秘境,触摸前朝古今的云淡风轻,撩开隐藏在巨石里的文化宝藏面纱,让其露出真容。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
(七)祭祀所用的巨石
在这些独石磨刻的男根附近,均能找到女阴石刻,是典型的远古人类祈求族群繁衍的祭祀遗迹。
南阳伏牛山区、桐柏山区的浅山丘陵之处,发现了很多巨石组成的巨石阵,分析研判,这些巨石阵大多为远古祭祀留下的遗存。远古人们认为天决定了一切,氏族部落的首领要沟通天地,祈求自己愿望的实现,因此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把巨石磨制成祭祀的圣坛,通过宰杀牲畜等手段举行一定的仪式完成祭祀。
首领祈求的愿望是多样的,祭坛的巨石摆放也是多样的。祈求风调雨顺就祭天,首领去世就祭首领的往生,盼望族群繁衍就祭生殖等等。我们发现远古祭场有很多,如方城县独树镇灵山、唐河县祁仪镇板仓、南召县南河店镇石人沟、镇平县老庄镇定南针山等处都有。这里,仅介绍其中的三处祭坛巨石阵。
第一处,卧龙区潦河坡镇赵老坟村九岩山海拔200米处的巨石祭坛为祭天用。该祭场共由两组巨石组成(图十三),一组有九块大小不等的巨石按照东北西南方向排列,共长12.7米。第一块巨石最大,磨刻似兽面图案,石高3.6米,宽6.1米,石厚1.73米。巨石立面人工磨成平面,中间磨成凹穴,石上磨刻很多沟槽,磨刻有0.4米长的椭圆形凸起,0.1米高的部分,似放祭品的台。第二块石头小于第一块,倾靠在第一块巨石上。后面七块独自而立,排成一线。与这一组九块巨石相隔约10米处是另一组,由两块平卧石组成,两块巨石被磨刻成平面,长方形,似床。一块长5.3米,宽1.7米,高1.1米;另一块长4.7米,宽0.95米,高0.7米。两块巨石相错2米,和另一组九块巨石同行排列,研判分析,似床的两块卧石,是祭祀仪式中,宰杀祭品的地方。九块巨石摆放成一线寓意九重天,九块巨石上面摆放祭品。
第二处为祭祀大地。远古人类认为大地生长万物,供人类生存需求。他们以人喻物,把孕育孩子的乳房比作大地,把巨石磨刻成乳房形状,在此举行祭祀大地的活动。
位于唐河县祁仪镇板仓村东部海拔180米处的一小山头上,有巨石磨刻的两个相连的乳房造型,两个乳房石高度均3.6米,底成圆形,直径3.7米;乳房上面均有乳头,每个乳头高0.2米,呈圆形,直径0.3米,两个乳石间相距2.7米。乳房巨石周围磨刻有很多成排的爻窝和各种符号。乳房巨石代表大地,借母亲孕育孩子喻大地哺育人类。这是一处希望丰收而祭祀大地的地方(图十四)。
其三是祭祀生殖。远古先民认为人类的繁衍是靠男根女阴,阴阳结合繁衍生殖。因此,为了扩大族群就自然地要崇拜和敬祀男根女阴——把挺立的巨石磨刻成男根模样,把形似的石缝磨成女阴形状,并在特定时间祭祀。
用于生殖崇拜的男根巨石在南阳存量最多,已发现二十多处,仅举最高一处和最小一处为例。
目前发现的最高的男根巨石,位于南召县四棵树乡神仙崖村海拔321米的山头上,磨刻有两根挺拔的男根独石。其中西边一根高7米,呈圆柱体,直径3米,数公里外就能看到;东边一根,高6米,直径4.3米,上部磨刻的圆柱形高2米。
最小、但最逼真的男根独石,位于方城县杨楼镇赵店村的张沟组。在海拔220米的一座山头上,一片巨石的正中间,矗立一人工磨刻的男根,高0.88米,直径0.83米;圆柱上方,磨刻一凹槽,长0.7米,男根形象十分逼真。
(八)巨石石屋
石屋又称石室,是把巨石内部掏空,供人活动和居住。这类巨石屋子据考证是供给当时的天子或诸侯部落王使用的,就如封建社会皇帝所用的宫殿,我们把这种石屋、石室称为远古时期的“王宫”。这种巨石建筑不多,目前仅发现四处。
第一处石屋位于南召县石门乡小石庙山头海拔220米处(图十五)。一块巨石底宽7.6米,厚度约有4.5米,这块巨石一边高,一边低。高处被人工磨刻成一个上尖下宽的石屋,上边呈三角形,尖顶,下面呈方形,屋门面南。屋门高1.8米,宽1.7米。石屋内高1.9米,内宽1.96米,内深2.3米,屋内面积净4.5平方米。屋内靠后墙有两层台阶,每层台阶高0.33米,宽0.48米,长1.98米。台阶似床、似凳、似座。石屋内陆面上有很多圆形爻窝图案。石屋尖顶和屋面相接处有一排九个长方形凹穴。石屋巨石左前方10米处,一块立石雕刻成钺形图案,图案高0.6米,宽0.4米,凹深0.3米。这幅钺形图,就如今天单位门口挂的牌子一样,是为了告诉人们这是“王”所居之屋。
这座石屋当地人说是药王庙,是神农氏住的地方。实际是三皇五帝时代一个天下王办公或居住之地,是远古时期的“王宫”。
第二处石屋位于与小石庙山头相邻的大石庙山头海拔230米处。山顶立一巨石,呈男根状,最厚处磨刻一石屋。石屋门面南,高2.8米,宽1米;石屋内深3.2米,宽2.65米,面积8.48平方米;石屋右后2米处一巨石上,磨刻两幅钺形图案,左边钺形图案高2.05米,宽0.86米,凹深0.57米,左边钺形图案高1.6米,宽0.66米,凹深0.33米,两幅图案相距0.22米。
这座石屋有两个特殊之处,其一,外形如男根,说明石屋摹刻时期正是生殖崇拜时代,男根属阳,石室为阴,阴阳结合可繁衍子孙,绵延万代。其二,室外刻有钺形图案,“钺”是王的标志,钺形图案刻在石屋跟前,是要告诉人们:这是王居住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当地人在石屋门前盖一座送子娘娘庙,遮挡了石屋的外部轮廓。
第三处石屋位于方城县独树镇灵山山腰海拔248米处(图十六)。一巨石高5米,宽8米,巨石内磨刻一石室,石室面南,门高1.9米,宽1.2米;内深4.8米,宽2.4米,高2米,室内净面积11.52平方米。屋内墙壁上刻有太阳、月亮图形。石屋顶部比较平展,磨刻有圆形爻窝,有双排8连爻窝,双排6连爻窝,双排3连爻窝,还有石盘图形等。
第四处石屋位于唐河县祁仪镇寨桥村明嘎山海拔220米处(图十七)。一巨石高6.9米,宽10.3米,磨刻出一石屋,门高2.1米,宽1.5米,门墙厚0.7米;内高2.6米,深5.4米,宽4.7米,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石屋,是我们发现面积最大的一座,墙壁上磨刻有6个钺形图案,大小差不多,高1.7米,宽1.3米,凹深0.4米。石屋顶部是平展的石面,磨刻有成排的爻窝图案。
这些远古石屋,位置朝向、周边环境、方位高低,如何磨制都十分讲究。据考证,南召县石门乡小石庙大石庙石屋应为天下王使用,其他石屋应为部落王所用。
这些石屋历经数千年没有遭受大的损坏,为研究那个时代王统治天下及部落王的生存环境、居住环境、礼仪文化等提供了活教材。
三、南阳为何会有体量巨大的巨石文化遗存
南阳巨石文化成因:
其一,南阳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不仅是南北分界之处,也是东西凝聚之地,气候不热不燥,不冷不寒,极少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气候、地理环境适合人类生存,因而出现了五十万年前的南召猿人、淅川猿人,一万年前的小空山智人,还有已发现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新石器遗址100多处。特别是黄山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延绵下来的大型制玉作坊以及多座新石器时期的“王”墓尸骨等,证明史前的南阳有大量远古人类在此聚集、繁衍、生活,由此推动了石文化向更深、更细,多样化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活动遗迹。
其二,南阳四周均为山区,最不缺的是石头。石头是远古人类使用最多的资源。那些巨石、奇石、嶙峋峥嵘之石,古人认为具有灵性。他们崇拜石头,把选中的石头人格化、人性化,当成图腾,当成佑护之圣物而敬祀;把情思移注到石头上,让石头成为“情感鉴赏”“信仰崇拜”之圣物。
其三,远古时期大量文化遗存,证明南阳是当时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居住着一批有智慧、有思想、有文化、有创新意识的高精端人才。巨石文化是史前最先进的最为丰富的文化,是那个时代王所组织的最有知识的人、最高智商的人之杰作。巨石的造型、磨刻的文化符号,是国家的行为和国家的意志力。
四、南阳巨石文化的特征和成因
南阳的巨石文化,虽然和国内其他地方(乃至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巨石文化有相同之处,但更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特征。
其一,从地域特征上分析,巨石文化产生在适宜人类生存的海拔200米至400米的浅山丘陵之地。这是因为,如果山大沟深层峦叠嶂,人们的活动受限,又有大型野兽出没,不适宜人类生存,而远古时期的平原、湖泊沼泽之地也不适宜人类生活,低山丘陵是渔猎时代最合适的生存之地。因此,南阳发现的巨石文化,均在低山丘陵区域。
其二,南阳远古巨石构建的位置十分讲究,多以摞石、垒石、支石、独石为主,建在无障碍的孤山山峰、山梁之上,视野开阔,(山头重叠遮挡或深沟之中没有发现巨石建筑),起到标示作用,几公里远就看得一清二楚。
其三,从类型特征上分析,支石、架石、垒石这些巨石多为无根之石,是搬移转运到需要的位置堆垒起来的。而独石是和地下之石相连的,也称有根之石,是搬不动的,经人工磨刻成所需要的独有形态,如生殖崇拜的男根,就是选用粗壮的有根圆柱石磨刻而成,再刻上爻窝符号。
其四,从文化上分析,南阳凡有巨石文化存在的地方,巨石上面或附近均有人工磨刻的圆形凹穴符号,这些凹穴符号是刻在巨石身边的说明书,也是辨别巨石文化的主要手段、方法。因巨石建筑和远古文化现象共存,所以在寻找巨石文化过程中,能发现很多其他文化遗迹、遗址。
南阳巨石文化的成因。每一块巨石都神秘莫测,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这些巨石既不是“天外来客”,又不与原山共体。用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力也很难完成或不可能完成,何况是在没有金属工具出现之前。那么古人是如何完成的?经过反复研判分析,成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地壳的运动变化形成,二是古人高度的智慧所表达出来的制石技艺远超我们的想象,三是两者结合而形成。成因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至于这些巨石的构建年代,最晚的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五、巨石文化的作用
(一)标示指向作用
远古时期,人们靠渔猎获取食物,需要四处游走,没有明显路径,只有寻找标志物作导引,而突出的巨石起到了标示作用。在很远的地方遥看熟悉的巨石,则可顺利到达。卧龙区安皋镇的狼背猪娃山的巨石,南阳郊区磨山的巨石均立在山头之上,距离几公里就能看到,矗立的巨石起到了指引、导向和标示作用。
(二)祭祀祈祷作用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千奇百怪的巨石形象,有的像神、有的像怪、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远古先民们认为,似人似兽的巨石是天地造化,神灵赋予,或给人类带来福佑,或带来灾祸,为趋吉避凶就把这些怪异的石头当成赋予生灵的崇拜对象,敬重、祭祀、祈求平安。他们认为祭祀活动才是与天地鬼神沟通的最佳方法,祭祀才能得到神灵保佑、赐福、消灾,达到愿望的实现,因而用巨石建造祭坛。
(三)纪念作用
远古先民们每干完一件大事,如产生了新的领导人,或扩大了一方领地,或打完了一次胜仗,或迁徙,或遇到罕见的天象,或遇到重大的灾难,都视为部落之大事,并想法做一些纪念。那个年代,原材料只有石头最为坚硬和永久,没有其他材料可用,只能用巨石作为纪念物。这种纪念方法流传数千年,至今仍被人们使用,如现在的城市石刻雕塑等。尤其是对国家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我们常用巨石为他们雕像,矗立于城市广场上或其故地故乡;亲人故去也要立石碑,刻上名讳以兹纪念,这其实就是远古巨石文化的传承。
(四)图腾作用
高大的巨石是一个原始部落或一个族群的图腾。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或“它的标记”。远古时期先民们认为本氏族的人与某种特定的物种具有亲缘关系,就把这个特定的物种作为图腾。图腾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在原始社会起着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区分其他族群的作用。远古先民们认为图腾拥有看不见的力量保护族群,并给予力量。如南召石柱寺山的石龙、石人坡山的石蚕、方城县独树镇灵山的石龟(图十八①)、石鱼(图十八②)、石猴(图十九),德云山的石虎等均属巨石图腾。
(五)彰显威猛力量的作用
巨石文化是伴随着史前先民的原始信仰或原始宗教观念而产生的。史前先民们以超越自身能力的巨大热情,切割、搬运、打磨、垒砌,把内心积蓄的巨大能量物化得惊心动魄。借助对天然巨石的移动,对自然伟力挑战,以期建立强大的“自我”,彰显着个人、族群的力量。用巨石建筑把一个族群力量彰显出来,威武勇猛地表现出来。其他族群想占领自己的领地,看到威猛高大的巨石建筑,也会知难而退。
(六)昭示不朽和永恒的作用,满足精神方面的享受
远古先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仅限于捕鱼围猎、撒上种子等待收获,或者是扩大氏族领地,还要建立充满凝聚力和顽强意志的激励机制,将精神幻想的一部分,转化为现实存在,让生活现实与精神世界完成沟通。巨石的垒砌、移动,完成所需的形态,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方式。同时,通过铺陈宏大的场面,在巨石上雕刻、磨刻凹穴,矗立起高耸的巨石(图二十),一方面显示精神上的非凡和伟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族群的能力,找到一种延续、不灭、永恒存在的表现形式。
(七)道具的教化作用
在巨石上磨刻一些具象符号,表达一些伦理规定,以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如南召县石门乡石柱寺山屹立着的一块呈三角形的独石,高8米,底宽3.6米,一道磨刻的沟线从石头顶端向下穿过一个女性子宫样的凹穴,又向下延伸到女阴状的凹穴,在一道磨刻的槽沟内又磨刻出从小到大三个脚印。苏州文化学者蓝玉献解读,沟线顶端是天,到巨石是地,天地结合必有新事物出现。新事物要经过长期孕育(子宫代表),到一定程度才能成熟,然后出生(女阴代表)。新事物出生后,必须按规矩发展(槽沟代表),才能由小到大成长起来(脚印代表)。这幅巨石图案不仅告诉人们新生事物成长规律,也指出人是要经孕育、出生、教育才能由小到大的道理。
南召县石门乡石人坡山海拔251米处矗立一巨石,远观如人像,惟妙惟肖,当地称石人(图二十一)。石人总高5.9米,由两块石头叠加组成,下方矗立的巨石为石人身体,高4.4米、直径3.6米;有一小圆石摞于其上,似人头,高1.1米,直径1米;巨石上磨刻了心形、子宫形、钺形等形状不同的凹穴及多种线条符号。苏州文化学者蓝玉献解读,石人是一个道具,教育收取税费或物品的人,要掌握一个合适的比例,符合人们的承受能力,如两块石头比例恰到好处——巨石代表个人全部收入,上面的小圆石头代表部落收取的费用。掌握不好就容易出问题,如果上面石头大,下面石头小,就把下面石头压垮了,部族将无以存在。
当然那个时代还不叫税,这里用“税”这个词更容易理解这块石头的教化作用。
远古时期历史久远,只有石头上磨刻的符号、图案、珍贵的石头造型才能得以保存至今。浅山丘陵之中每一块有文化符号的巨石,都像是有血有肉,历经沧桑,满怀慈悲的老人,恍惚中似乎还能听到他们深沉的呼唤和轻语诉说。可以说,巨石文化遗迹、遗址是远古的史书、先民们书写的丹青,叙说着、记录着那个洪荒世界的历史……解读巨石文化,就是解读那个时代的画卷,对中华文明探源有着现实的意义。发掘、考察巨石文化,就是发掘、阅读一卷远古的志书。
研究石头文化是打开中华文明探源的一扇窗口,推开文明探源的一扇大门。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岩画委员会执委、《世界岩画艺术委员会会刊》编委、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汤惠生教授,2012年在《考古与文物》第六期发表的《河南地区新发现的岩画、巨石遗迹及其时代》一文提出:“毫无疑问,中原地区凹穴岩画的发现不仅为探索中原史前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同时也为探索整个华夏文明,特别是探索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体系的起源、形成以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材料。”
总之,研究巨石文化对文化探源工程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南阳发现远古的众多巨石文化和发现的五千年前的大量的凹穴岩画、太极龙、太极图、王宫、三皇雕像、会盟碑、祭坛、日晷、古天文台,黄山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的玉加工厂,多架身佩玉钺和弓箭高级别王的尸骨是一致的。地上、地下所发现的文物充分证明,上古时期南阳是人类主要活动中心,河南是华夏民族的祖根地,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正如社科院先秦史学会专家在南阳考察岩石文后,会长、学部委员宋振豪先生所题“南阳中国文明核心区”“中国南阳,人文先声”。
追寻来处,更能展望未来。中原地区对巨石文化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落后。南阳地区存在的巨石文化遗存,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但过去疏于保护研究,藏于深闺不为人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发现南阳远古文明密码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对南阳远古文明研究的重要补充。
巨石文化久远,再加上分布面广,我们没有系统地逐山走访考察,看到的只是鸿爪雪泥的一小部分,难免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本文发表如能对南阳的巨石文化起到保护作用,对启示更多爱好者的参与、研究起到抛砖引玉、打基础的作用,则心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