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明兰就是黛玉,她最终爱上的不是宝玉,而是贾兰
《知否》在开播之初,就被打上了《红楼梦》的标签,说是有红楼的风格。专注读红三十年的我,于是认认真真地去追了剧。
不可否认,作者受红楼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儒家社会的风土人情,还是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都与红楼颇为相似。
只是,为了迎合读者(观众)的心理需求,作者把主旨改为了宫斗和宅斗。
宫斗和宅斗结合在一起,很热闹,很有看头,难怪收视不错。
如果说《知否》脱胎于《红楼》,我不得不为作者击节赞赏,他把梦中的人物拉回了现实,让他们用自身的力量,博取了美好的人生。
从人物设置上来看,盛明兰身上有太多黛玉的影子:虽然父亲健在,但不被疼爱,境况与孤女差不多,虽然有祖母的呵护,但庶女的身份,让她不得不隐忍低调、谨小慎微。
小公爷齐衡则是宝玉的化身,翩翩公子,湿润如玉,且有着显赫的身份,对明兰情有独衷。他像一个拯救天使出现在明兰的生命里,是照进明兰阴暗生命中的一道光。很多观众看到这里,迫切地希望他能像王子拯救灰姑娘一样,帮助明兰实现身份上的逆袭。
可是,作者笔锋一转,让明兰放弃了齐衡,放弃了这个尊贵的世家公子,奔向了世俗眼里的烂人顾廷烨。
在人伦至上的儒家社会,世家公子通常有两个人生走向,一是如薛蟠般的混世魔王,反正做了什么都有人在后面擦屁股,一是如宝玉和齐衡这样身负才华的温润公子,但在性格上偏于懦弱,缺乏担当。不过,相较之下,齐衡比宝玉有勇气,至少他争取过,努力过,只是最终还是因为优柔寡断而彻底失去了心中所爱。
放弃了齐衡的明兰,开始脱离黛玉的影子,走向了宝钗。她和宝钗一样,处世周到圆融有主见,但在个人婚姻问题上,选择随遇而安。因为她们都非常清楚,在那样的大环境中,女孩的命运是不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知否》的作者应该偏爱红楼中的贾兰,这个在贾府存在感极低的世家公子,在《知否》里翻身做了男主角,成为了文武双全的顾廷烨。
贾兰从小被赋予了极高的期望,养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个性,但他也会在完成功课之余,发展兴趣爱好,精于骑射。
顾廷烨原本文才出众,可与盛长柏相比肩,但因为少年时的一句口不择言,被终身剥夺了科考入仕的资格。机缘巧合之下,他成了武将,并用自己的能力获封将军。
贾兰也和顾廷烨一样,“威赫赫爵禄高登”。顾家世代习武,但只有顾廷烨承袭了武学;贾家也是以武起家的,最后也只有贾兰承袭了武学。他们都用一己之力,重振家风。
这样的人,当然值得拥有美好的人生,所以,在《知否》里,顾廷烨娶了盛明兰,并让盛明兰死心塌地地爱上了他。
黛玉爱上了贾兰?对,这才更符合现实,这才是黛玉应该有的归宿。
在女人只能居于幕后的年代,黛玉之才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她只能找一个欣赏她才华并愿意给她舞台的人,她的才华才能如明珠般绽放光彩、华丽夺目。
这样的舞台,只有文武双全的顾廷烨和贾兰才能给:他们有文才,能与黛玉共鸣;他们有武略,能为黛玉遮挡外面的风雨,让她充分发挥才干。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那个时代对女人的要求。其实,在哪个时代,男人都对女人有要求。那个时代的女子,真的应该无才吗?可别忘了,元春是因为才德出众而被选入宫的;宝钗进京待选,也是因为“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没上学没诗才的人是没有资格入选的。
所以说,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只是一个比较大众化的说辞,并不代表它是一个僵化的标准。有没有德,是不是德,最终不取决于大众,而取决于自己所嫁的男人:男人欣赏你的才,你的才便是德;男人讨厌你的才,你的才便是无德。
以明兰之才,如入齐国公府,注定将沦为无德,因为那个府里是高高在上的郡主娘娘说了算,明兰之才只会成为忤逆长辈的罪名。
以明兰之才,只能在顾廷烨的身边才能成之为德,因才有智,因智有勇,不愧为智勇双全的将军夫人。
爱上宝玉的黛玉注定泪尽而逝,爱上顾廷烨的明兰赢得了至美人生,这便是现实版的《红楼梦》。
醒醒吧,还在做梦的黛玉们!宝玉给不了你们想要的人生,不如转身寻找贾兰!
读经典
寻书中清幽之境,遇古今善读之人